李慧
摘 要:創新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学生的培养中应该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带有实验课的科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简单谈了谈体会。
关键词:初中生物;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具备多项技能和全面素质的,其中创新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有些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有些学生的创新能力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有意识地培养。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有目的、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当学生有了创新意识的时候,才会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去进行创新活动。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把知识深化、拓展、举一反三。因为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学生如果只是一味地钻研课本上的知识,而不去创新的话,是无法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以书本上的知识为基础,向学生讲授一些课外的知识。比如说,教师在讲授植物的培育这一知识点时,可以以植物的传粉受精知识为基础,引出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的贡献。让学生在了解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的同时,可以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来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这样做,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体会学习生物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一种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看到一件事物的时候,可以发散思维联想相关的事件。
有了意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正确的思维来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行动。当学生有了创新这一意识时,教师可以相应地采取一些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改之后,很多教学内容都不是固定死板的了,而是有很大的灵活性,这正是为了教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说,遗传这一知识点,书本上以父母的眼皮单双和孩子眼皮的单双关系为引子来引出知识。教师在教授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围绕自己与父母五官的关系来思考遗传有什么特点。这样不仅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更可以让学生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发散思维,这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过程。并且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具备创新的能力,所以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之后,更重要的是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生物这门课程是研究人类、动植物、地球生态等贴近生活的内容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以及实验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学生才肯下功夫去钻研、去探究。创新是需要学生以掌握知识为基础的。摸清了学生学习中的这一特点,教师就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和学校里的教学资源来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搜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等,在讲解知识前播放给学生看,或者是把动植物标本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以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出教学内容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也为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在学生观赏视频、图片或者是动植物标本之后,让学生自主讨论观察结果并自由发言。每个学生的想法是不尽相同的,自由发言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互相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
进行实验课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虽然实验步骤一般都是固定的,但是操作中的不定因素是无法估计的。所以在上实验课时,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只需要在学生做实验的时候进行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拥有最大限度的实验自由,在实验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比如说,在进行探究唾液在馒头消化中的作用这一实验时,教师可以在完成基础实验后提出以下假设,“漱口前和漱口后的唾液在消化中的效果有什么差别”“同样的唾液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下对消化的效果是否相同”。让学生根据这些假设来进行额外的实验以寻求答案。而这个实验的过程就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创新能力来进行了。
总之,创新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项重要素质,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一个培养方向。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结合工作经验来不断地改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苏明学,张素梅.试论生物学主体性教学的基本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0(12).
[2]丁立中.中学生物学生命科学史教育的内容与方法[D].山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育才中学)
编辑 刘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