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对比

2014-04-29 17:22于佳蕾
西江月·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政治哲学实现途径亚里士多德

于佳蕾

【摘 要】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皆是早期优秀的哲学家,出于所处背景的不同,在哲学见地上也有所异同。他们的思想对东西方后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哲学上所提出观点进行比较。

【关键词】孔子;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社会目的;实现途径

一、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

(一)孔子的政治主张

孔子主张“礼”和“仁”结合的政治蓝图,春秋时代战争不断,民不聊生,礼崩乐坏,等级秩序紊乱。孔子生于鲁国,周礼之文献足征,故孔子对于周礼知之深而爱之切。孔子认为周礼已崩而他生活在天下无道的时代,故而常怀想天下有道,故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i他认为政治上社会上各种阶级之破坏皆自上始,处此情形之下,如果要“拨乱世而反之正”则应该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各诸侯国内也应名实相符合,要恪守本分,不能架空国君,更不能谋朝篡位,必须维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稳定局面。他认为要严格遵守上下等级的社会秩序及其行为规范,这是治国之本。孔子构造的政治蓝图是从国家角度出发,是对君主统治制度,等级行为规范的建构,认为只有各阶级关系鲜明区分开来,各自遵守各自阶级的礼义,历史才能得以发展。在孔子的这一社会蓝图中,个人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完全从属于国家、君主的所有物,强调要服从天的意志和君主的权威,服从礼所有的要求规范。

此外在治理国家的途径上孔子主张先德后刑。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ii季唐子想用杀掉坏人、亲近好人的办法当政,而孔子则反问他,你当政的话,为什么要用杀人的办法呢?你如果想做好人,百姓也会跟着所好人。君子的道德像风,百姓的道德是草,草是随风倒的。孔子主张把人当人看待,要重在教育而非刑罚。孔子的所有言论中都只提及德和罚而对于法则只字未提。这一思维模式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深远,即便之后战国时期有了韩非子的法治,但这种法治的根本还是“刑”是一种统治工具。

孔子政治思想中的核心便是以人治为主。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熟敢不正。”iii。孔子强调执政者首先要保证自己“正”才能使人“正”,他认为统治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认为统治者只要不过分贪婪,人民就不会铤而走险。

(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

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同时也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他的思想涉及到了许多领域,而一本《政治学》则首次将政治学与其它学科区分开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向善的,因此,所有的学科也都是为了实现某种“善”而存在的,在这许多学科中,政治学的这一目的性最强,因为它所研究的是如何实现一个国家的“善”也就是最高的“善”,人间的至善。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上的善就是‘正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在他看来,国家的存在,善政的存在就是为了使人们获得最大的公共利益,有更好的生活,应该为了人民的切实生活而立法。

希腊人有一句谚语:“要过好的生活就必须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城邦中。”而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说到;“城邦显然是自然的产物,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iv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是人的载体,城邦的存在一方面给了人们生存的平台另一方面是为了让人们有一个环境更好的去进行向善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建设更好的生活。虽然城邦为了生活而产生,但它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存在。城邦,是,或应当是通过平等、自由的人所进行分分工与合作而形成的,影射的是不同的人的合作关系。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城邦的本质特征是政治自由与专业技能的结合。

城邦是不同层级的人的集合,那么其中必定存在着一个统治阶级,在一切存在着上下优劣分别的关系当中必然会存在着一个统治关系,因此,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必然是:王权并非不自然,如果国王是追求所有人的利益而行其统治,就是真正的王者。亚里士多德看来真正的统治者是为了公民的利益而统治为了更好的统治而行使支配权,不是为支配而支配。

整体而言,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的目的,是谋求城邦的政体利益。法律是为了谋求被要求服从法律者之福,而非制定法律者之利。

二、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政治主张的相同点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虽然处于文化背景完全迥异的东西方,但就目的性而言,他们的政治思想有着许多的相似点。

首先,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在重大的社会矛盾面前,采取的都是调合的态度,以求得社会的稳定。孔子处于周乐礼崩的混乱时代,百姓反抗意识强烈,各诸侯国群起为战,孔子意识面对这种混乱局面,需要的不是杀戮争斗,而是要改变对待民众的方式,宽容治国,中庸为道。《论语·子路》中记载到孔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认为有德性以善为道者治理国家一百年就可以消除残暴废除刑罚杀戮了。孔子在回答什么是五种美德时说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些思想、观点是孔子中庸思想在社会政治上的应用,其本质特点是调和社会矛盾,以达到维护社会安定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正是希腊奴隶制城邦危机时期。城邦内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导致各城邦之间战乱不断,经济发展停滞不前。针对这样一个社会现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所设计的各种政体方案,都集中表现了他的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一个稳固的奴隶专政国家。在他的政治构想中统治权应该由拥有适度财富的中等奴隶主阶级拥有,这一阶级没有穷人对他人财富的觊觎欲望,也不像富人财富过多容易引起贫民的不满于暴动因此比任何其他阶级都较稳定。v

再次,孔子与亚里士多德这两个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均主张实行等级制度。孔子是等级制度的忠实拥护者,他认为礼不可废,只有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严格遵守等级制度不越界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亚里士多德则是城邦奴隶制的维护者,在他看来人生而不平等,奴隶制是天经地义的。他说:“世上有统治和被统治的区分,这不仅是事属必需,实际上也是有利的;有些人在诞生时就注定是被统治者,另外一些人則注定将是统治者。”vi

最后,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目标都是希望建立一个小康社会,尽管东西方两个思想家所设的小康社会的蓝图各有特点,其所追求的政治目标却是一致的。

孔子在《礼记·礼运》上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贵族世袭)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设置)田里……是谓小康。”亚里士多德希望建立的理想政体,也是一种小康生活的景象。他说:“公民们都有充分的财产,能够过小康的生活,实在是一个城邦的无上幸福。”

注释:

i 《季氏》,《论语》卷八,页十三

ii 《颜渊》,《论语》卷六,页十九

iii 《颜渊》卷六,页十八

iv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6页

v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206页

vi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3页

【参考文献】

[1]刘琦.论语[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列奥·斯特劳斯,约瑟夫,科罗波西.政治哲学史(上)[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

[4]钱玄.礼记·仲尼燕居[M].长沙:岳麓书社,2001.

[5]赵玉芝.简析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相同点[J].齐鲁学刊,1997(3).

猜你喜欢
政治哲学实现途径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在新医改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和实现途径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路径探索
阿伦特政治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西汉政治哲学:“无为而治”的积极性及消极性兼论对现代政治实践的启示
论柏拉图“哲学王”制度的合理性
论柏拉图“哲学王”制度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