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为学生的精神补钙

2014-04-29 00:44刘瑜
关键词:历史学科

刘瑜

【摘要】 升学的压力,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离异家庭增多带来的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缺失,使中学生心理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导致中学生精神缺钙现象严重。中学生的精神“缺钙”主要表现为:人生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毅力、抗挫折能力低。历史课堂教学应当担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并在这方面拥有独特的优越性。

【关键词】 历史学科 人文渗透 精神塑造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09-01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当代中学生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升学的压力,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离异家庭增多带来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缺失,使中学生心理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教师应当是心理导师”,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利用历史教材和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丰富的资源,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历史学科中充分发挥作用。

一、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是人创造的。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折射出人的智慧和谋略等等,给后人启迪,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阶段,他们规划着自己的未来。此时,最需要树立人生的精神偶像,来鼓励他们建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坚持为理想奋斗的勇气。在历史课堂上,最能激励学生发奋图强,以古今中外历史名人为典范。例如:邓世昌以不屈之精神抗击日本;孙中山以不懈之毅力引领中国民主革命;周恩来以无穷的个人魅力带领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苏格拉底以不朽的哲学智慧启迪人类;马克思以无以伦比的创造开辟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找出自己内心最崇敬,愿意立志仿效的对象,能激发起中学生“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点燃中学生立志的热忱,树立坚定的信心。

二、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适应挫折的能力

历史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从对历史的观察思考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可以找到观察认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这就是历史的借鉴作用。

历史又是由一个个的历史事件组成,这些细小的历史事件告诉人们,社会上没有和风细雨轻歌曼舞的竞争。例如:在古代的斯巴达国家中,婴儿出生时,父母不是用水而是用烈酒为其洗浴,然后接受长老的检查,长老只允许健壮的婴儿生存,体质弱者则被抛弃。年满七岁的孩童离家编入团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训练忍耐性、顽强的意志及独立生存的能力。“斯巴达”式的教育固然带有残酷和不人道的一面,但培养出来的人才却是能够战胜一切的勇士。中国古代也有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随着时代的进步,竞争越发激烈。每个学生都要学会适应客观环境,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进一步提高生命的质量。

三、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树立学生接受挑战的意识

当代中学生一般在长辈过分精心的呵护下成长,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当学习中碰到困难时,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历史同样告诉我们,现实是残酷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拥有顽强的意志才能顺利地走过人生中的磨难与坎坷。

例如:曾经遇到一位学生,他看到历史内容很多很烦,没有坚持多久就放弃了,但他对古代的战争很感兴趣。于是,笔者让他去了解关于官渡、赤壁、淝水等以少胜多的战役的史实,让他了解实力弱的一方之所以能获胜,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他们没有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放弃希望,没有悲观退缩。

这样,学生真正从具体的事例中汲取了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四、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堂内,多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从而改善人际关系。以前的课堂教学也有讨论,但在操作中,往往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日臻完备,历史遗留下来的资料也越来越多。在教学中,应当广泛利用这些设备和资源,让历史“重演”,使学生体验到更多的感性人生片段,“观史如身在其中”,产生感情的共鸣,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课的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抗日战争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刻认识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给学生播放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视频,然后,笔者让学生分组讨论我们如何对待这段历史?当然,要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认识历史,以史为鉴,防止学生出现盲目的仇日情绪。而在讲美苏争锋和当代国际局势变化时,为使历史知识具体直观,融入学生生活,可以给学生放《大国崛起》之《大道行思》,之后让学生讨论中国在当今世界局势中面临哪些的机遇和挑战?

有学者研究指出:教师的教育能力应该包括“热心、幽默、诚实、正直”等实际上多达1000个以上的素质能力。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学生除了知道基本史实以外,还要进一步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状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更要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这就是历史为学生补充的精神的“钙”。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
用历史“医治”学生的“心病”
新课程历史“生命课堂”
论虚拟仿真理念在历史类精品课程制作中的应用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初探
简论教育装备与历史学科的关系
关于历史学科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