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红 戴心来
摘要:随着面向学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研究的推进,电子书包正逐步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而学习共同体将在这种数字化的教学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在深入分析电子书包发展现状及其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原则与特征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电子书包的应用模式。
关键词:电子书包;学习共同体;应用模式
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深入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面向学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的设计与开发已成为现实。[1]电子书包正逐步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在中小学、幼儿教育领域掀起一阵教学应用的热潮。但是学生在使用电子书包的过程中也极易陷入只关注与设备交流,忽视学习者间交流的状态,从而制约了电子书包教学功效的良好发挥。学习共同体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够在电子书包的教学应用中有效减少学习者主要依靠电子终端交流的消极心理因素,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 电子书包应用现状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电子书包的出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教育领域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我国教育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先后积极试点运作。2010年11月,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与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英特尔(中国)公司和微创公司签订共建“基础教育电子书包”项目协议,首期覆盖8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2012年,全国多个省市开展电子书包的试点,如深圳已有10多所学校参与其中,该项目将在2014年覆盖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所有中小学校。总体而言,电子书包在我国目前仍处于试用阶段,国内对电子书包的研究也只是初步开展,关注点多为电子书包系统建构、学习环境等方面,而对电子书包在课堂中的具体实施研究较少,尚未形成有效可循的教学应用模式。
● 电子书包教学应用中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原则
◇根据学习对象的特点和学习风格原则。
目前国内电子书包应用的主要群体在中小学,构建共同体时要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具体划分时要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风格、情感智力等因素。
◇助学者为学习者搭建有效脚手架原则。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助学者,电子书包是重要的教学工具,作为助学者应为学习者搭建有效的脚手架,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生共同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原则。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单单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在教师与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必然会引发教师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的思考与研究。
● 基于电子书包应用的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
依照上述电子书包教学应用中的学习共同体构建原则与特征,构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电子书包应用模式——“分工(Division)+交流(Communication)+强化(Strengthen)”模式,简称DCS模式。
1.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1)群体动力理论
群体动力理论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根据磁场理论延伸发展而成,群体动力是指群体活动的方向,其宗旨是寻找和揭示群体行为与群体中的个体行为的动力源泉,从心理及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去寻找对群体及个体行为的推动力量。
(2)在线学习八边形理论
Badurl Khan将在线学习的各种要素概括成了一个八边形,即E-learning结构,也称为Khan八边形结构。它包括教学因素(Pedagogical)、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接口设计(Interface Design)、评估因素(Evaluation)、管理因素(Management)、资源配套(Resource Support)、社会道德(Ethical)和行政机构(Institutional)。在本文结构建模时主要考虑的是:电子书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习环境等的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在该模式中都有所体现。
2.模式构建的原则
(1)充分发挥电子书包的优势
在建构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电子书包应用模式时,应以充分发挥电子书包的优势为原则。电子书包的主要优势体现在:①为学生打造功能强大的个性化学习;②课堂容量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延伸或缩减;③电子书包可持续评价和跟踪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进程;④更好地支持学生移动学习,使虚拟的学习共同体实现面对面交流。
(2)使每个个体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
建构模式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教学,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社会需要的并不仅仅是技术过硬的人才,更需要能够懂得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人才。在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不仅能使学生在团队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也能使学生集思广益迸发出新的灵感和火花。课堂中共同体的建立有利于改变原有只关注固有知识的传播与接收的价值观念,改善培养只能够进行适应性学习的人的教育现状,学习共同体以个体发展为本,它能真正实现学习主体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而这才是在教育的一切活动中都要体现的价值。
3.电子书包应用模式图
本文结合学习共同体以及电子书包的优势,提出了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电子书包应用模式,如图1所示。
(1)分工
图1模式中的分工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①建立共同体。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个人学习风格、情感智力因素等方面建立学习共同体。②任务分工。电子书包主要面向中小学,而在此阶段的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控制力较为薄弱。教师根据学习目标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分配学习任务,学生负责利用电子书包查找教师布置的问题。
(2)交流
交流主要包括:资源的交流、成果展示以及自评互评。①资源交流。共同体建立后,以共同体为单位共同体的每个个体进行信息的交流、认知结果、知识经验的交换,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监督、引导的作用。②成果展示。学习共同体选出代表成员将找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并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③自评互评。学习共同体每个成员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成员之间以及对其他学习共同体的相互评价。
(3)强化
强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建立共同体档案袋。每一组学习共同体在电子书包平台上建立共同体档案袋,将每个成员学习成果保存在里面,方便日后的复习和相关信息的查找。②在线测评。学生利用电子书包中的资源对所学内容进行在线测试,结果可发送给教师进行点评。③能力拓展。广泛地交流与探讨必然会催生出一些无法预设的问题,电子书包提供了更广袤的信息资源,学生可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图1中外层箭头表示在分工、交流和强化后,教师会通过强化中测评的结果以及学习共同体档案袋,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以及个人学习成果进行分析,为以后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提供依据。根据此应用模式构建的电子书包教学流程图如图2所示。
● 总结
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智能伙伴,为学习者创设了新型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视为实现教育网络信息化“校校通”、“班班通”工程深层次发展的必备终端产品之一。本文提出的DCS模式的优势在于:①充分发挥了电子书包在课堂以及课下的应用价值。②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更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新的技术和资源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能趋之若鹜,而需要站在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角度上考虑它是否真的能促进教学,更应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与新技术相结合,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胡卫星.电子书包的系统构建与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
[2]黎加厚.“电子书包”的遐想[J].远程教育杂志,2011(4).
[3]祝智庭.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4).
[4]田春艳.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陶丽莎.企业培训中的混合式学习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