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寰飞
【摘要】目的:探讨肝转移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肝转移瘤的CT影像特征。结果:35例为多发病灶,15例为单发病灶,增强扫描以边缘环状强化为主要特征,多数病灶门静脉期病灶显示更清楚。结论:熟悉肝转移瘤的影像特征,结合临床病史诊断不难,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螺旋CT; 肝转移瘤; 影像特征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275-01
肝转移瘤(hepatic metastases,HMs)的诊断对治疗预后非常重要,有文献报道,大肠癌和肝转移灶同时手术切除的5年生存率为18.2%,未切除肝转移灶5年生存率为0 [1]。MSCT可检出直径<1.0 cm的病灶,可以对HMs的诊断提供重要帮助。
一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近几年HMs病历50例,采用SIEMENS SOMATOM Emotion 6螺旋CT机,患者空腹,扫描前常规口服600~800 ml清水充盈胃肠道。扫描层厚5mm,螺距1.5,全部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注药开始后25秒行动脉期扫描,60秒行门脉期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注射液100 ml经肘静脉团注,速度为3 ml/s。
三讨论
肝脏受肝动脉、门静脉双重血管支配,血管丰富、血流量多,每分钟可达1800ml,是恶性肿瘤细胞最易停留、最易形成转移灶的部位,可来自任何原发部位,尤其来自门静脉引流的肿瘤,如消化道和胰腺,本组消化道和胰腺癌38例,占76%,其次是乳腺、肺和肾脏的肿瘤。转移至肝的肿瘤常有四条途径:临近器官肿瘤的直接侵犯、经肝门部淋巴路转移、经门静脉转移、经肝动脉转移,如肺癌主要经肝动脉转移,另外,肾、肾上腺肿瘤也可经肝静脉产生逆行性肝转移。文献报道肝转移瘤大多为乏血供,仅4% ~7%为富血供,本组3例,占6%,与文献报道相符。富血供者主要见于肉瘤、恶性胰岛细胞瘤、肾癌、乳腺癌、类癌、胃肠道来源的黏液腺癌、黑色素瘤等。少数原发癌症状不明显,而以转移癌症状为主诉,可有乏力、消瘦、肝区痛,继而为肝大、黄疸、腹水、发热等。约95%AFP阴性,少数来自胃、胰腺和卵巢癌的肝转移AFP可轻度升高,此外,胃肠道肿瘤癌胚抗原(CEA)可升高。
HMs病理成分不同,CT影像表现多种多样。
1.平扫:CT大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结节或肿块, 以多发为主,可见病灶融合,病灶一般边界较模糊,病灶中心呈更低密度灶,为坏死囊变组织,即使小于1厘米的病灶,也可存在中心圆形或不规则形坏死,此为HMs特征性表现[2]。较大病灶可突出肝脏轮廓。
2.增强:边缘环状强化为HMs重要征象,如厚环征(图1、图2)、薄环征、牛眼征等(图3),牛眼征为最具特征性表现,即病灶中心低密度区周围伴环状强化,环外另见一圈低密度,病理上环形强化区为肿瘤组织,外为受压的肝细胞和肝窦,此征是HMs与原发性肝癌相区别的重要征象,本组环状强化32例,占64%。由于肿瘤周边部分被存活的瘤细胞所占据,中心部分被纤维组织和坏死组织所占据,故部分病灶增强扫描早期为环状强化,中心为低密度,门脉期及延迟扫描造影剂进入中心纤维组织出现中心强化改变,病变范围扩大,这一特征与肝内胆管癌相似。部分HMs在门静脉期的环形增强表现并非由肿瘤形成,而是肿瘤周边存在促结缔组织增生、炎症反应、血管形成或动静脉短路所致。
HMs仅极少数富血供转移瘤动脉期可高于肝组织,静脉期减退(图1、图2),近似原发性肝癌。大多数为乏血供,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出现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分为早期(60~65 s)和晚期(80~85 s),尤其至门静脉晚期,正常肝实质强化达到峰值,转移灶与周围正常肝实质的密度差值达到最大,病灶边缘变得更清晰,故能显示平扫与动脉期未能显示的病灶(图4)。有研究认为门静脉不参与HMs的血供[3],应用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进行间接门静脉CT灌注成像亦支持门静脉不参与 HMs 血供的结论,因此门静脉晚期正常肝实质明显强化,而HMs强化程度较低,两者密度差值增大。同时,门静脉晚期对比噪声比(CNR)亦达到最大值,由于CNR消除了图像噪声对病灶与周围肝组织的密度之差的影响,可比性强,进一步从理论上解释了在此时相病灶检出率高的原因。
有研究进一步将动脉早、中、晚期与门静脉早、晚期组合成不同的扫描方案,结果显示动脉晚期+门静脉晚期的检出率最高,特别是对于直径<1.5 cm 的病灶高达 91.07%,因此,在怀疑有恶性肿瘤肝脏转移,特别是高度怀疑为早期微小转移瘤(直径≤1 cm)的情况下,应采用平扫+动脉晚期(37~39 s)+门静脉晚期(80~85 s)扫描方案,以进一步提高 HMs 的检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4]。
3.肝脏转移瘤内钙化是转移瘤重要表现之一,只见于腺癌,可见于结肠、卵巢、乳腺、肺、肾和甲状腺的转移,尤以结肠粘液腺癌为著,本组4例钙化,3例为结肠癌,1例为卵巢癌。钙化多为不规则斑片状、细砂样或斑点状,可位于转移瘤中心、边缘或遍及整个肿瘤(图5、图6),原发肝癌钙化少见。
4.囊性肝转移瘤少见,如其原发为卵巢、胰腺的囊腺癌,转移到肝脏后仍呈囊性表现,甚至呈其典型的原发癌特征。富血供转移瘤生长速度快坏死囊变常见,如神经内分泌肿瘤、肉瘤、黑色素瘤、肺癌和乳腺癌某些亚型,增强扫描环状强化,并可见壁结节强化。极少数瘤壁很薄且光滑类似囊肿,与肝囊肿鉴别困难。
四鉴别诊断
1. 原发性肝癌:富血供转移瘤可以与肝实质一样快速增强及消退,与原发肝癌近似。原发性肝癌常可见门静脉瘤栓形成,且原发性肝癌常有肝硬化背景,甲胎蛋白(AFP)升高,转移瘤AFP通常不高,胃肠道转移瘤CEA可升高。
2 . 胆管细胞癌:转移瘤边缘强化及延迟强化与胆管细胞癌相似,胆管细胞癌可见扩张胆管,需密切结合病史,胆管细胞癌可有肝吸虫病、慢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管结石或硬化性胆管炎等病史。胆管细胞癌左叶常见,转移瘤分布以肝右叶较多,这与肝脏血流动力学有关,另外肝右叶体积较左叶大亦是原因之一。
3. 肝脓肿:常呈多房状或蜂窝状表现,内见分隔,壁较厚、规则,增强扫描出现单环、双环或三环征,可呈“环靶征”[2],边缘及间隔强化持续时间长,临床出现高热及白细胞增高。有研究发现不典型肝脓肿( 多为早期)出现一过性肝脏异常灌注的机会更高[5]。
4. 肝结核主要与钙化性转移瘤鉴别。肝结核也可出现环状强化,中央干酪物质无强化,可见多发斑点状钙化,要结合肝外结核病史。
五结论
熟悉肝转移瘤的影像特征,密切结合临床病史,提高病灶检出率及确诊率,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六参考文献:
[1]大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126例临床分析,王锡山等,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0年2月第4卷第1期,43-46。
[2] 肝胆胰脾影像诊断学,主编:许乙凯,全显跃.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292-294,378。
[3]Kazuhiro K, Yoichiro K, Masahiko H, et al. Ring enhancement on T1 weighted GRE images after ferucarbotran administration for hepatic metastasis: Comparison with pathological findings: case report[J]. Radiat Med, 2005, 23(1):175
[4]付俊杰,吳桠楠,白人驹.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 年 9 月17 卷 3 期
[5]张永生,王建军,杨培金等. 一过性肝实质强化对肝脓肿和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 ( 3) : 294 -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