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业公园的休闲需求分析

2014-04-29 19:07杨政水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休闲需求城市

杨政水等

摘要 在社会发展,人们收入增加与休闲时间延长的背景下,分析了城镇居民在观光休闲、教育休闲、体验休闲方面的旺盛市场需求。结合城市农业公园的特色,认为城市农业公园由于其景观的生产性、文化性、多样性、动态性、生态性、观赏性、体验性等,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分享田园风情、体验异质文化、学习科学技术、购买生态产品的时尚需求,因此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关键词 城市;农业公园;休闲;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 S1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1-03316-03

城市农业公园是以农业为主题的公园,是景观农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城市农业公园是在城市的宜农空间,通过将农业生物及其生长环境、农业产品及生产过程、农业文化及其物化形态塑造成生物景观、生态景观、生产景观、生活景观和文化景观,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供人们游憩用的城市农业园林。城市农业公园通过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以独特的生物景观、田园风光、农事劳作及农业文化为展示内容,融观光与参与性为一体,把公园与农业生产场所、消费场所和休闲场所结合起来,利用其景观的生产性、文化性、多样性、动态性、生态性、观赏性、体验性等,吸引城镇居民观光休闲。城市农业公园是紧扣时代脉搏的休闲场所,它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分享田园风情、体验异质文化、学习科学技术、购买生态产品的时尚需求,其市场前景广阔。

1 城镇居民农业休闲观光需求旺盛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和休假时间的延长,人们有能力和时间进行农业休闲,特别是城市农业公园这种离家近、花销少、文化浓、氛围好的,能观光、能体验、能采摘、能娱乐的休闲场所,已成为每个城镇居民向往的去处,市场需求旺盛。

1.1 市民休闲时间增多与分散休闲呼唤城市农业公园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休闲时间显著增多。据统计,15世纪以前,人们可用于休闲的时间只有17%,19世纪为23%,而今已达41%[1]。我国在将春节、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劳动节等几个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节日实施公休后,使我国每年的公休假日达115 d,但主要是分散在周末双休,城市农业公园的发展适应了城镇居民短时就近休闲的需求。农业休闲是城市居民追逐的一种休闲方式,特别是城市农业公园的发展,将农业休闲转移到其家门口、单位旁,为市民休闲观光提供了消费便利。

1.2 城市农业公园符合现代城市居民休闲的心理要求

美国作家麦克尔·沃尔夫在其《休闲经济》中认为,当今社会由于电视、计算机等的普及,使信息交流更加快捷,加之家庭、工作的稳定性越来越低,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寂寞人群”现象越来越普遍[1]。这些“寂寞人群”需要社会归属感,常常通过休闲,利用产品与体验的消费来拉近产品服务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间接地满足其归属感的渴望。同时,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压力大,生活空间小,人们需要在工作之余寻找一个放松压力和自我表现的空间。但是,休闲不等于娱乐、休息,现代人们的休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参观,而是需要把传统的游玩、锻炼、参观等活动与文化的传承、知识的获得、技能的训练等融合在一起,为他们创建一个能够体现自我、发挥自我、休闲自我的空间,以便于轻松实现自我展示和自我体验。城市农业公园景观的生产性、文化性、动态性、生态性、观赏性、体验性、多样性等可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心理要求。

1.3 城市农业公园能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城市农业公园是城市公园发展创新的一种新形式,它将农业生物培育与农业景观塑造、农业产品生产与农业观光休闲、绿色植物生长与生态环境建设等融合,创造幽静的绿色空间、地道的田园风情、轻松的劳作锻炼、浓厚的文化环境,使公共园林农业化、农业生产景观化、农业景观园林化,对长期居住在现代化高密度、高层建筑区,整天为污染的城市空气和呆板且无情趣的城市景观所困扰的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田园风光、体验农事劳作和释放工作压力的空间,让居民把农产品的认识从餐桌延伸到它的生产过程,并通过采摘活动参与到它的劳动过程,通过承包农田亲自实践农业生产管理,既强健了身体,提高了生活质量,又强化了农业认识。

2 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需求迫切

受各种升学考试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学习农业技术、感悟农耕文化、传承农业文明、训练劳动技能、陶冶健康情操、养成劳动习惯的关注度不够,现代青少年迫切需要用第二课堂和休闲时间来“补课”。城市农业公园就是对中小学生和城镇居民进行农业科普教育的理想基地。

2.1 现代休闲与文化不可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人们能够享有更多的休闲自由并获得更丰富的休闲体验。在城镇居民生活中,休闲已从原来的可有可无逐步转化为生活必需状态。为满足人们休闲的需求,社会休闲资源、休闲互动也在不断丰富,城市农业公园就是适应城市居民休闲新需求而发展的新兴城市园林形式。

当今时代,城市居民不仅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同时要不断学习,获取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来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适应工作需求和丰富人生的目的。休闲把人们从紧张的生活和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接触更多的人、事、物,开阔眼界,丰富生活经验,让人感到生活充满无限快乐、情趣和幸福;让人们在休闲过程中通过追求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体验和活动,获得新知识、技能和新态度,并领略其中的奥妙和乐趣。

约翰·凯利认为休闲与文化是不可分的[2]。于是,各种休闲活动不仅要渗透文化元素,如城市农业公园要全方位展示农耕文化、生态文化、景观文化、民俗文化和现代农业技术等,让人们在休闲过程中不断思考,进行文化欣赏、文化继承、文化创新等,同时又把休闲提升到了文化的高度。于是,不仅休闲要有文化氛围,连休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

2.2 城市农业公园的文化内涵丰富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3]。西方的Culture(文化)一词也与农业有紧密联系,如农业(Agriculture)和园艺(Horticulture)等的词根是Culture,均含栽培、文化、教养之意。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城市农业公园中的农业休闲实际就是一种文化休闲。

2.2.1 城市性是城市农业公园的独特文化内涵。城市农业公园中的农业并不取决于能为城市提供多少农产品,也不取决于离城市的距离远近,城市性是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城市农业公园中的农业是城市环境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活”的基础设施,是与二、三产业及信息产业、高科技产业、生态产业等高度融合的集约化产业,可辐射带动相关区域的相关产业发展。

2.2.2 景观化是城市农业公园的文化特质。城市农业公园中的农业是通过规划设计和应用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成果、新材料、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等,将农业生物、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成果、农业生产设施及农业文化等景观化,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和绿化美化城市、调节生态平衡为主要功能的农业形态。生产功能是其辅助功能,景观化是其文化特质。

2.2.3 融合性是城市农业公园的文化特色。有社会学者认为,人类社会只有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两种文明形态,从生活方式看则只有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两种文化。城市农业公园在文化的本质上具备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属性,它是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结合,也是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融合[4]。

2.2.4 共生性是城市农业公园的文化品位。发展城市农业公园,推进城市景观的多样化和农业的景观化,让城里人沐浴自然风光、娱乐农业文化、饱尝农业果实和享受泥土芳香,促进农业公园与城市建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现代城市建设的追求。通过发展城市农业公园,利用农业的生产功能为市民提供鲜活、无公害的农产品;利用农业的生态功能调节城市生态平衡和小气候;利用农业的生活功能为城市人口提供休闲度假、学习体验的广阔空间。于是,城市农业公园是农业文化、休闲文化、城市文化、生态文化和园林文化的共生体。

2.3 城市农业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强大 城市农业公园中的农业景观是自然与人类共同创造的作品。发展城市农业公园,在城镇建造生产、生态和审美和谐发展的统一的农业景观,不仅可绿化美化城市,调节城市生态平衡,还可供居民休闲,同时表现出强大的教育功能。

2.3.1 知识教育功能。城市农业公园是涉及生物、土壤、气象、建筑,以及现代生物技术、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宝库,同时也是我国传统农耕文化、地方民族民俗文化、现代景观文化等的展示平台。人们到城市农业公园休闲观光,不仅可以放松身心,同时可以通过观察、体验、参观等,学习到生物知识、生态知识、土壤知识等农业科技文化知识。于是,城市农业公园是现代青少年学习知识的第二课堂,是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基地。

2.3.2 美学教育功能。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城市农业公园是一个集生物景观、生态景观、生产景观、生活景观和文化景观于一体的审美场所,它把山水、动植物等的形体、色彩、肌理、声音等提升到审美的高度,让人们可以欣赏农业景观的整齐一律、对比调和、均衡稳定、韵律节奏和多样统一等的形式美,也可以欣赏到农产品的自然美与人工美、农业劳作的节奏美与韵律美[5],产生壮观、优美、自然朴实、气韵和意境美的感受[6]。通过农业审美,让青少年得以锤炼,促进他们审美意识的提高。

2.3.3 道德教育功能。古人有“以物比道”、“以物比德”的道家和儒家园林哲学,认为山泉、水石、花木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反映了内心人格的善与美。城市农业公园充满文化美感的生物景观、生态景观、生产景观、生活景观和文化景观,可以净化灵魂,宏扬道德,使青少年道德得到升华,自身素质得到培养,思想情操得到陶冶[7]。

3 农业观光采摘休闲需求巨大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消费观念也发生变化,不仅要工作好,更要住得好、玩得好、吃得好。城市农业公园的建设通过美化绿化环境、调节生态平衡促进城镇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通过提供观光采摘场所满足城镇居民由过去的休息到休闲的精神需求提升,通过亲自采摘自然果蔬满足城镇居民从市场采购到源头采摘的质量需求提升。于是,城市农业公园的观光采摘已是城镇居民追求的一种时尚。

3.1 食物安全是现代居民的关注热点

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从最初的地沟油、陈化粮、苏丹红鸭蛋、过期馅制造的月饼,到后来的石蜡火锅底料、毒火腿、毒泡菜、毒粉丝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与其产业链条太长有很大的关系,食品从种植、养殖到包装、运输、存储、销售,不管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在果蔬种植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被破坏造成的土壤、空气和水源受到污染,加之生产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给果蔬喷洒过量农药和化肥、使用膨大剂等,使一些蔬菜、水果等的农药、硝酸盐类、重金属及激素类残留严重超标;为使产品具有悦人的色香味,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量使用添加剂或有毒化学制剂等,导致有毒物质的污染和添加剂超标,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急需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并从源头控制食品质量与安全。

3.2 观光采摘园是绿色果蔬及景观生产基地

观光果园是一个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进行水果、蔬菜生产的农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由果蔬枝、叶、花、果等景观元素构成的新奇自然景观结合体[6]。

3.2.1 观光采摘园是一个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城市农业公园的采摘园通过各种技术措施,按照国家的有关技术规范生产无公害果蔬产品,为城镇居民提供名、特、优和安全的新鲜果蔬,能满足城镇居民吃得营养、吃得安全和吃出品牌、吃出健康的时代要求。随着城市的增容,原来城市郊区的果蔬生产基地被征为建设用地,城市居民所需果蔬就近生产能力不足,只有从其他生产基地通过市场来调节,于是时有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果蔬质量安全问题发生。建设城市农业公园,发展果蔬观光采摘,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经营观光采摘果园、菜园、茶园等,利用观光采摘园的绿色植物绿化美化城市,在净化城市空气、吸附空中颗粒、消减城市噪音的同时,通过政府、市民的监督和经营者的自觉,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及其技术要点管理观光采摘果园、菜园、茶园,也使观光采摘园的果蔬得到净化,让人们采得开心,吃得放心。

3.2.2 观光采摘园是一个新奇自然景观结合体。首先是树的茎叶景观。果树的枝条千枝百态,从其姿势看,有直立枝、斜生枝、水平枝、下垂枝等,从枝条之间的位置关系看,有逆行枝、重迭枝、并行枝、交叉枝等;果树叶片也是形色各异的景观,梨叶纤细柔弱、质地细腻,葡萄叶叶脉突出、质地粗糙,桃的叶形尖狭、小巧玲珑,同时果树叶片的颜色从初春的嫩绿到盛夏的浓绿,再到秋天红、橙、黄、绿等,形成以时间序列变化的园林景观。其次是树体形态及其组合景观。不同的果树因其生物学特性有差异,枝条排列组合成各具特色的树体形态景观,如桃的自然开心形、葡萄的篱壁形、柑橘的自然圆头形等;同时果树的群体布局也可以组合出观赏性强的群体景观,如将果树排列组合成线状、柱状、锥状、塔形等各种各样的几何体,将乔化果树、矮化果树、藤本果树、草本果树构成多层次的绿色复合空间等。再次是果树的花果景观。果树的花、果实除了具有静态的色泽、形状以外,还具有动态的香味,每当花开的时节,果园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花的芬芳,招引得蜂蝶翩跹飞舞[8]。

3.3 观光采摘对城市居民吸引力强

3.3.1 观光采摘是一种精神享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高质量的精神享受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重要部分。观光采摘是很好的休闲、体验、放松方式,不仅采摘的果品成熟度高、质量好、风味佳,还可以亲近自然,体验劳动的快乐,因而人们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据调查,65岁以下农业观光者都选择采摘作为重要的体验活动,这是因为采摘体验可使24岁以下的青少年满足其认知和猎奇的心理需求,使25~64岁的青壮年满足放松身心的心理需求[9]。依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城市农业公园的观光采摘园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多层次的需求可同时得到满足,观光采摘是一项复合性的体验活动,参与观光采摘获得的是一种精神享受。

3.3.2 观光采摘是一种快乐采购。在城市农业公园采摘果蔬,是一次有别于在农贸市场购买水果蔬菜的行为过程。在采摘园采摘果蔬是城镇居民的休闲体验活动,这样的体验不仅可以采摘到自己喜爱的水果和蔬菜,同时可以观察水果、蔬菜的自然生长状态,学会果蔬采摘技能;在采摘园采摘果蔬,宜人的绿色环境与农贸市场嘈杂、喧闹环境相比,空气新鲜、景色宜人,田园风光独好;在采摘园采摘果蔬,原产地清楚,产品质量有保证。

参考文献

[1]

闻作样.文化休闲产业有巨大发展空间[J].中外企业文化,2002(10):54-55.

[2] 约翰·凯利.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3]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王冬冬. 都市型现代农业文化形态初探[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5):48-51.

[5] 陈望衡.一种崭新的农业理念——农业美学[J].湖南社会科学, 2004(3):7-9.

[6] 邓锡荣.农业景观的美学释义[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7] 崔山,冯丽,杨其长.农业文化旅游及其景观开发[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4):7-9.

[8] 周恒.论果树在观光果园中的景观功能[J].北方园艺,2008(6):74-76.

[9] 韩素芹.农业观光园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

猜你喜欢
休闲需求城市
论清新休闲旅游名城形象构建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
浅议网络传播对实体销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