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
摘 要:教师与学生的整个教学过程,主要都体现在课堂上。课改的理念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关注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但面对高考,高中数学教师又为教学任务所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教育工作者们思考。
关键词: 课堂教学;有效性;高中数学
从2003年《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课改的理念深入人心,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现在教学的核心问题。数学教学在“课改”的理念下经历了十年的发展,课改把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放在核心位置,而学生的能力培养关键在于教学工作的展开。所谓“名师出高徒”,不仅中国,世界各地都越来越重视教师的教学工作,并且对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虽然各国对教育的研究成果都极具借鉴的价值,但是却未必适合中国的国情,甚至本国教育界的研究理论,当面对实际现状,转化为教学实践时,都出现了困难。2013 年“国际视野下中国特色的数学教师 MPCK研究”专题国际数学教育研讨会中,张奠宙教授指出,课改发展十年来,改革的大方向已经确定,主要理念也已基本明确,接下来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加以落实。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高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在讲解新课时,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而合作探究,然后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作用受到了广大教育人士的认可,但是由于这种“问题—探究”模式花费时间较多,面对现实的教学任务和有限的课堂时间,一线教师深感把它付诸实践有些难度,而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压力下,教师还要兼顾学生的课业成绩,更是放不开手。教师在一线教学中,经常出现本着培养学生能力的理念设计教学,结果学生成绩却下滑,想提高学生成绩,却又不得不陷入了老套的灌输讲授的教学模式。面对课改理念和现实的教学任务及高考压力,不少高中数学教师感觉两者难以兼顾,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焦点。
从平时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笔者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教学的生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精心组织设计教学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要想充分利用有限的一节课45分钟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整个教学过程必须安排得合理有序,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组织设计教学。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完全按照教材来教书,会不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关注学生,创造性地用教材。我们要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数学活动。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科思想为灵魂,以学科内容为载体,设计教学的整体框架,使学科知识上升为学科思维,从而优化学生的学科品质,发挥学科教学的智力开发功能。
这样虽然题目看似多,但有了一个变式的思维过程,为难题的解答架设了“阶梯”,解题的时间反而得更少。而解完题学生的收获不只是一两道题,还有对思维的变迁的体验过程,这也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最后教师让学生思考题4,点到为止,可留学生课后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深入分析问题的品质。
2.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学习品质
学生的能力的培养,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只局限于单一的“创设问题—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知识传授的步骤,都应该向学生传达学科思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背后应该有更深远的意义。教师还要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特性体验、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性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培养学生发散性、创新、迁移等思维,实现教材知识的活化。
例如教学等比数列时,C教师创设情境:“银行的年利息是2.46%,甲2008年到银行存了1万元,那么请问如果这笔钱不提取出来,过了三年甲的存款是多少?到2020年呢?过n年呢?”这样的引入看似有意思,也贴近生活实际,但是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基础,高中生对等比数列本身就比较熟悉,这个问题情境对他们来说,解决难度偏低,并不特别吸引人,加上数字复杂,反而淡化了等比数列的本质特征。
学生通过类比,加深了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还看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新旧知识贯通的过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猜想探索并实际去验证,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和思考、追求真理的品质和严谨的求学态度,同样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3.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学生的了解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当前数学教育界研究热点“MPCK”,关注的便是数学教师要怎样把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处理好学科课程材料以及要正确使用自己的学科知识来教给学生。教师不仅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能对学生作出深入、具体的分析,为教师本人备课及实施所用。研讨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感化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基于对学生的了解,都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了解的越清楚,教学中就更能心中有底,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的重点与进程,就能适时进行质疑,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就不能光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而要巧妙的适时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比如提问法,讨论法,尝试法等,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而不是一味的聆听,被动的接受知识。比如在讲述向量是否能比较大小时,不妨提问几个同学,可能答案会各不相同,有些学生认为向量间能比较大小,有些学生认为不能。出现意见分歧以后让大家一起讨论,各抒已见,说出自己的论据,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结论,这样活跃了学生思维,他们对结论印象也将更为深刻。有时候即使学生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认为向量能比较大小的那一方),也要给予鼓励,肯定他们向量的模是确实能比较大小,然后引导他们思考模的大小是否等同于向量的大小,适当的引导一下,比如提个问题让他们思考:“如果向量的大小比较等同于模的大小比较,那么相反向量是相等的吗?”在讨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充满阳光和欢乐的氛围中成长。努力挖掘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灵活机智的组织教学。教师哪怕是一个鼓励的微笑、一次肯定的颌首、一句小小的赞赏都可能带给学生极大的动力。
学习的真正关键在学生本身,如果学生受到老师感染,对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浓厚,课堂上积极投入,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大大提高。
4.优化课外时间,配合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仅是课堂上做到最充分就完成了,不论一节课多精采,多么充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利用好课上时间,毕竟只有短暂的45分钟,要使这45分钟的效果发挥得更好,教师还要合理安排好学生的作业和课余时间。
首先课后的作业要配合课堂的知识点,有所针对,而且不是和课堂教学内容脱节,不应设计过难题目超出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加强基础的练习题,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可布置一两道较有深度的题目,可以出选做题,或思考题之类,不给一般学生压力,又能满足某些学习较好学生的胃口。
除了课后作业,课前提醒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也有助于课堂上知识更顺利的被接受,尤其是基础偏差反应较慢的学生,应鼓励他们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降低课上消化知识的难度。同时老师也可适当的对某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谈话,交流经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增强信心,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总之,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教师,既要熟练掌握、巧妙设计课堂教学,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注重引导开发激活学生思维,不仅提高课堂上的效率,也要重视课外的配合工作,全方位的做到最好,才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