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基本上是以讲述的方式传授知识,就是教师把已有的知识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不必要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对于物理这一门源自于生产生活,形成于实验探究的课程来讲,如果不采取一些类似于人类生产生活的体验,科学家实验探究的过程展示,单靠口头讲述的方式要把包罗万象、错综复杂、高深莫测的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那是做不到的。因此物理课堂必须克服单一的课堂“极端”模式,每堂课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包罗万象”、“变化多端”的。单一的课堂“极端”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即:满堂灌、满堂玩和满堂练,下面笔者就针对这几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的原因和克服的办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满堂灌
教育界通常把教师将已有的知识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而且整堂课都没有安排学生活动,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把知识掌握下来,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满堂灌”。这种教学模式是“唯书”和“唯师”的权威主义产物。教者以为书本上说的是皇帝的“圣旨”,他自己掌握知识是永恒的“真理”,加之教者在长期的教学中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说达到了“倒背如流”的境界,对于知识的“来龙去脉”根本就“不屑一顾”,更有甚者没有认真分析学情,以为“这么简单的知识”根本用不着使用什么方法只要告诉学生就可以了,因此教者在迫不及待地把这些“圣旨”和“真理”传授给学生的时候,就只有把学生当成“存储器”,只懂的口头讲述了,这样就形成了“ 满堂灌”这种“极端”的教学模式。
“ 满堂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唯书”和“唯师”的权威主义,是以知识为本的学科本位主义产物,由于“满堂灌”不是以人为本,根本没有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因此“ 满堂灌”是一种违背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必须加以克服。
在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克服“ 满堂灌”这种“极端”的教学模式呢?首先必须时时刻刻牢记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课堂上要尽量做到书“让”学生读、话“让”学生说、实验“让”学生演、规律“让”学生找、成果“让”学生用;其次要抛弃老师是学科权威的思想,大部分物理规律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而得到,并不是老师的专利;第三就是教学中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感受,不要把学生这个鲜活的人当做“存储器”使用。
二、满堂玩
课堂上有些教师为了克服”满堂灌“现象,干脆一句话都不讲,更有甚者有些学校规定教师上课只能讲多少分钟,大部分时间都让给学生“玩”,这样的课堂就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满堂玩”。这种教学模式的形成原因主要因为:一是有一些老师(或者是学校)盲目学习别人的所谓“教学经验”,比如:洋思中学的规定教师每堂课只能讲四分钟等等,错误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越少越好”;二是没有理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真正含义,以为课堂上学生“玩”的时间越长越好;三是有一些责任心不强的教师乘课程改革之机让学生“玩”的同时达到教师自己真正“玩”的目的。可见“满堂玩”是一种对学生极其不负责的教学方法,为了克服这种不负责的教学方法谈谈我的看法:
由于这种教学方法的形成有比较复杂的原因,有时候还戴着“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等等“冠冕堂皇的帽子”,没有深入了解往往会以为是课程改革的好课,因此,要克服“满堂玩”现象,第一,学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不要对教师上课讲课的时间作硬性规定,有一些学校甚至规定教师上课讲课的时间在十分钟以内,其它时间让学生自行安排,这种一刀切的规定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是产生“满堂玩”的最突出的原因;其二,要让每位老师都真正理解“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涵义,不能用“玩”代替“做主人”, “做主人”就是整个课堂是围绕学生这个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其三,新课程虽然强调,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但是并不等于给学生没有目的“玩”的时间、空间,给学生时间是要让他们去思考、去解决问题,给他们空间是要让他们自由地发挥、不停地往前走。
三、满堂练
“满堂练”在现实课堂中屡见不鲜,它的产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原因,课程改革前是老师不负责的产物,有一些老师课前没有备课在课堂上临时抓一些练习题给学生在课堂上练,一练就是一节课,而形成“满堂练”;课程改革后由于号召把时间交还给学生,有一些老师不知道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把时间交还给了学生,就在课堂上不断地让学生做练习,认为这样就把时间交还给学生了,为了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而形成“满堂练”;再一个原因就是大部分老师以为多练就能提高成绩,就形成了茫茫“题海”,学生永远都“练”不完。
课程改革呼唤以人为本,要构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有多样化的课堂模式,单一的“练”肯定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物理的真谛,“练”应该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物理规律的基础之上,为了巩固知识、验证观念、研究问题、论证假设或者证明规律而“练”,或者是结合物理问题的提出、结果的猜想、方法的探究、过程的分享、结论的交流、成果的推广而“练”,为了“练”而“练”、为了打发时间而“练”都是对“练”的曲解,在现实课堂中都要加以克服。
怎样才能克服“满堂练”现象呢?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练”要有目的,为什么而“练”, “练”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就是巩固知识或者解决问题,有一些概念或规律学生难以理解就可以通过“练”使之理解;二是不要为“练”而“练”,要真正理解把时间交还给学生的含义,不能把让学生无谓的“练”理解为学生的自主课堂;三是不要把学生看成解题机器,虽然学生能解题是现行教育制度(应试教育)下教育的最终目的,然而不能把学生多解题与能解题等同起来,没有理解知识内涵的解题就变成了解题机器,把学生看成解题机器搞题海战术只会增加学生负担,对学生“能解题”起不了多大作用。
课程改革呼唤构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真正理解学生为主体的含义;反对单一的课堂“极端”模式,就必须对这些“极端”模式产生的原因进行彻底分析,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