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付长
摘 要:研究职业教育的规律,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当前进一步提高职教学效率,使之走出当前低谷,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个性和人格;培养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坚定而自信的学生,总是高高兴兴地进行学习活动,很少因学习上遇到一点小困难而泄气,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的情况一般要比那些缺乏自信和勤奋精神的学生好得多。
对成绩优良者和落后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学习成绩优劣的差异,很多并非是智力上的问题,而是个性上的因素所导致。在学生中成绩优秀的一般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如,求知欲强、勤奋好学、善于自制、富有自信心、情绪稳定、心境安宁,学习时有耐力和坚韧性。而学生学习落后的原因,大都是学习自觉性不高、意志薄弱,缺乏坚持性,易分心和受干扰,懒于思考,一遇困难或复杂的问题就放弃思考或依赖于别人的帮助来解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个性和学生成绩的优劣表现出正相关,不仅如此,它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也表现出高度的正相关。
这体现在: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学生追求成功,这类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经常充满信心,对于成功,他们归因于能力和勤奋,而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因此,对于这类学生来说,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促使以后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心得以螺旋式逐步上升。而持有避免失败心态的学生则与之相反,他们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往往把自己看成失败者,行为显得消极被动,他们把失败归因于能力,而把成功归因于外因。因此,当他们失败时,会消极地接受后果,认为自己既然不具备成功所必备的能力,努力是徒劳的;当他们获得成功时,又认为这是一种巧合、偶然。总之,无论成功或失败,他们的反应都是消极的,都会使他们变得消极无望、无所作为,这将会导致他们的创造力呈萎缩态势发展。
在社会的适应性方面,个性也与社会的适应程度呈现着正相关。良好的个性对于威胁性很大的外部客观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的作用和刺激具有耐受力和应变力。在与别人相处时,对别人积极肯定的态度多于消极、否定的态度,做到尽可能的宽容和忍让,而对于其所归属的集体有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求得一种相容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本身具有健全的意志,能够有效地控制自身的冲动,并有对挫折和失意的耐受力和应变力;能够把握周围环境,适应和对付变幻多端的世界,保持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和平衡稳定的心理状态等等。这些个性品质的发挥,使个体不但易于受社会的认同和接纳,而且使个体自身也产生一种与社会的协同感和积极的心态。不良的个性则呈现出对应激反应的易感性和脆弱性。
在素质教育中,着眼点已不单纯是学生智力的发展,尤其对于我们以培养实用人才为主要目的的职业学校,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技全面发展,着重于学生个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已是不容置疑的现实需要。同时,由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个性品质与他们的成绩、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以及与社会适应性方面都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鉴于此,我认为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是职业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尚不尽如人意,虽然学生个性品质已受到越来越多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至今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还没专门设置有关学生个性培养方面的课程,职业学校也很少有能及时给予学生心理辅导的专业教师。另外,一部分教师还缺乏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培养的认识,把教育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懒散、不求上进、早恋、说谎等归于道德问题,只是简单给予训斥或纪律教育。由于没有抓住学生个性品质这一根本原因,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这类问题。近年来,不断见诸报端的很多事件,诸如因不堪学习压力而发生的儿子弑母案,学生结伙逃课、抢劫等,都不能说与学生个性的缺陷没有直接联系。
当然,使学生摒弃不良个性,形成良好个性的过程是艰难的,它一方面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教师自身良好的个性感染影响他们,给學生创造一定的环境,锻炼他们的个性品质,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同时需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有利因素的影响,促使他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另一方面,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认识到不良个性的危害,使他们具有培养自身良好个性的强烈内在需求。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学校毕业生推向人才市场的今天,社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学校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包括人格培养在内的其他教育,这样才能造就出德、智、体、美、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才会使职业学校真正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
参考文献:
赵丽琴.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几点思考[J].语文建设,2012(06).
(作者单位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技工学校)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