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2014-04-29 00:44马淑红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分组学困生分数

马淑红

在课改教学中,我们一直提倡课堂的高效,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一种能充能分体现其高效职能的一种手段。它既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又是一种流行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而且有利于凸显学生个体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群体的合作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从而创造出高效课堂,使教师顺利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只是为分组而分组,讨论而讨论,过于注重小组的形式而忽视了科学性的研究指导,导致教学过程看似热热闹闹,但实际效果甚微。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高效性呢?

第一、教师要结合实际,目标明确,科学分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成员如何分配一直是老师们的一个大难题,学生分配不均,就会影响小组间的竞争积极性,而其中学困生的分配更是最大的难题,尤其是班内的后几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如下分配。

首先,我把学生的分数整体计算出平均分,然后根据分数划分小组,力争每个组分数,成绩均衡。其次,每小组由4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1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1名,保证层次清晰。再次,每次测试结束后计算一次小组分数,计算小组的方法以每人提高了多少分为单位,这样各组之间就不再排斥学习困难的学生了。

第二、合理的座位分布,是讨论的基础。

一般在小组座位上,老师们只注意了分组,其实各组之间座位如何坐也很关键。首先,小组之间必须拉开距离,每组四人丁字形围坐,老师可以在各组之间进行巡视,这样既避免了各组活动时进行相互干扰,也缩小了活动范围。第二,对于班内关系好又爱说话的同学,一定要分成对角组,班内前后做这样他们就减少了说话的机率。第三,两组学习好的同学应该背靠背,在讨论中,如果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各组优生回过头就可以进行小组外交流了。

第三、评选制与组长负责制并举,杜绝学生上课说话。

在小组活动中,讨论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他们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

在这个环节上,首先,我对组长进行培训,明确组员分工。中等生负责回答老师问题,学困生作为记录员,导学案不许存在空白,字迹必须清楚。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模式。学困生上课有事做,有制约,上课讨论不思考,乱说话的现象就基本杜绝了。

第四、为学生创设合作的平台。发挥各组所长。

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能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题材必须多样。相反,如果缺少素材,没有工具,很多时候学生的讨论就容易出现“以空对空”的场面,只是停留在对教材的逐字推敲,而缺乏对教材知识的有益、有效拓展,长此以往,学生就不能通过探究而延伸知识,拓展领域。

第五、学生,教师课堂职能的转变,促进了学生课堂的全员参与。

小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我的办法就是:当中等生在讲解的过程中,优生到黑板前做板书,教师在教室里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监控,同时中等生讲不到位的地方,老师及时进行补充。这样解决了老师在课上讲解的任务,还有效地對全体学生进行了监控,使课堂有序,有效进行。

第六、完善奖励机制,促进小组间、生生间竞争。

小组的奖励机制是否有激励性,是促进小组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首先,小组评价不能仅限于学习成绩,而应该包括两操,卫生、迟到、纪律、、课上发言、课下预习、课后作业等各个方面。给与学生充分的空间去表现自我,并且每个方面要量化到具体得分。平时做好常规记录。其次,总结、颁奖的时间最好不要太长。每周总结一次,以个人为主进行口头表扬,每两个月评比优秀小组进行颁奖。树立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整体意识。再次,学生评价还要与家长挂钩,家校互动促进个体发展。

猜你喜欢
分组学困生分数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分组搭配
可怕的分数
怎么分组
算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