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广进
摘要:新课程已明确要求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而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高中阶段的学生,是一个个充满想象、充满活力的个体,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理应创设各种情境,贯彻培养学生想象与创新能力的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5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高中阶段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又是我们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应该贯彻的指导思想。随着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创新能力可以增强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所谓数学应用意识是指人们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当然,数学的应用不仅是解决几个实际问题,它还可以作为一种语言、作为一种思维、作为一种策略等等来辅助教学,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尽可能展现知识的发生与应用过程,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让学生掌握各种数学语言和符号的使用,来表达现实生活问题,从而建立数学关系式,并获得合理的解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2.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教育的要求。创新教育是反映时代精神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符合教育发展需要的教育思想。传统教育是以知识继承为价值取向的,只注重知识的传递过程,不利于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主导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科技创新人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成为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也是势在必行的。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 教师自身要增强创新意识
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分不开的,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还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传统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所以,教师要增强自身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2. 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
和谐融洽、自然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愉悦有序的教学气氛,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允许学生讨论、师生对话的多向交流,缩短师生距离,使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逐步消除学生课堂拘谨的局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逐步养成质疑的科学素质。并在方式方法上注意到不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或回答问题是否正确都要给予鼓励,力求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少一些批评和指责,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注意启迪、挖掘学生思维,给学生答疑、质疑的机会和充分的信任与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巧设悬念,培养学生思考力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求知动机。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设置悬念,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比如在讲授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时,笔者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式子:85的平方-84的平方,54的平方-46的平方,并让学生在10秒内计算出结果。学生暂时是不可能完成计算任务的。这时笔者就放映了一段有关的智力抢答录像,抢答中,主持人语言刚落,就立刻有一个学生抢答说是169和800,其速度之快,简直是不假思索。目睹这么快的速度算出结果,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为什么他能计算得这么快呢?莫非是天才?这时可板书下列形式让学生思考:
85+84=54+46=85的平方-84的平方=(85+84)(85-84)=169
85-84=54-46=54的平方-46的平方=(54+46)(54-46)=800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看出了两个数的平方差恰好等于这两个数之和乘以这两个数之差。于是学生知道了“天才”速算的奥妙,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在好奇心的刺激下,满怀乐趣地参与挑战智慧的教学活动,并且不自觉地把教学知识牢牢地记在大脑中。
4.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不仅如此,学生在数学课上还可以提出问题,善于提出新奇的问题,会做“学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创新,有时甚至比解决问题本身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有时要故意留点疑问,布设陷井,让学生发现矛盾,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长此以往,学生对既有的学说和权威的、流行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才能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说。
5. 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应改变讲清楚、讲透彻的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疑点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思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得到新的知识,“授之以鱼”。比如,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采用提纲阅读法,即教师先拟出阅读提纲或思考题,称之为导;学生根据提纲或思考题边阅读边思考,还允许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并答疑,重点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最后师生一起小结。即按“引导——阅读——思考——讨论——小结”等步骤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其次,上习题课时,大致按“审题——试作——评讲——演变——提炼”等程序进行。再次,上复习课时,按“回顾一提炼一典型例题分析——精选习题训练——变式训练”等环节进行。总之,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做教学的有心人,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质疑,敢于猜想,善于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合浦县山口中学 53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