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云
【摘要】 教学之所以讲究不同的创新方法,归根究底是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创新教学理念为理论依据,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来论述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开放性教学;情境化教学;课堂效率
一、实施课堂开放性教学,调动学生主动思考
开放性教学是完成新课程改革任务的重要教学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 课堂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而开放性的理论正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模式的开放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控学生学习时的兴奋度和情感,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圆的画法”时,教师在课堂伊始,可以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出学生的好奇心:“在不用工具的情况下,只用手,谁能拿着粉笔画一个圆呢?”学生们都跃跃欲试,而在先后上台尝试之后,都以失败告终,此时,教师再问大家:为什么大家都不能画一个圆呢?这样,很好地将大家的思维带动起来,令其对画圆充满好奇. 而教师此刻就拿起粉笔,以小拇指为圆心,按在黑板上不動,而大拇指与食指捏粉笔,旋转一周,一个标准的圆便画出来了. 于是在大家惊奇的目光中,教师引出此节要学的内容:大家想不想像老师一样画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圆的画法”.
二、创设课堂情境化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小学数学不仅是学会算术和为将来更深层的学习打下基础,还要将之应用于生活,所以,有不少的知识点都是极为抽象的,不容易被学生理解,而教师又很难用语言来将之解释成为学生能够接受的事物的. 这时,教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化教学,根据我们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在教室内利用一定的道具来布置出需要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使抽象的知识瞬间形象化,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性.“认识人民币”一节便可采用这样的模式来教学. 教师将基本的知识点讲解之后,先引导学生去思考,我们平时吃的、用的、穿的,哪些是需要人民币来购买的,而它们又都需要多少人民币,一支铅笔与一件衣服是否是用一样的人民币来购买等,将学生带入到生活的思考中去,让学生对人民币的用途、人民币的数额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继而,教师便可以利用道具在现场为大家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分给学生们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找出一部分学生扮演商贩,再找一部分学生扮演购物者,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手中的人民币数量来确定自己要买什么,用多大面值的人民币组合去购买等. 通过这样形象而生动的情境式教学,使得学生不仅能轻松地掌握这节课的内容,而且记忆非常深刻,同时也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实现数学为生活服务的宗旨.
三、控制课堂主导性教学,引导学生明确重点
在创新教学理论运用到课堂的过程中,虽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不可忽视. 无论是采取开放式、交流式、情境式还是其他模式的创新教学模式,教师都要在其中发挥其调控的作用. 开放性要收放自如,交流式要和谐互动,情境式要掌握得法,避免学生在过于开放的教学中本末倒置,将重点完全放在了游戏与漫天的思维中,而脱离了课堂学习的本质目的. 所以,教师在其中要巧妙地加以引导,使教学的程序朝着自己预计的方向发展,学生也将重点知识在看似不经意的交流与情境中尽数掌握,使创新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价值真正得以体现. 如上文的“认识人民币”这节课,前期的开放式教学,之后的情境式教学,都需要教师在其中把握好重点. 在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用途与数额的时候,因为学生的思维本就是天马行空的,所以,教师问大家自己身边的东西都是怎么来的,那很可能就会有各种不同的答案,比如说,衣服是姑姑送的,玩具是工人生产的等,而教师问需要多少钱的时候,就会有人说,都拿一百的买的,人家找钱等. 所以,教师就要把握好这个重点,提问要有针对性,若发现大家思维开始出现偏差,要及时给予提醒,将主动权暂时收回. 而在随后的购物情境式模拟中,更是要注意好引导与控制,防止学生把重心放在了买卖东西的娱乐中,随意买卖,对人民币面额的认识得不到练习. 创新课堂是方法而不是目的,是教师要提升课堂效率的一种模式,所以,最终是要以学生掌握知识为宗旨、学生为主体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带领学生朝着其预期的方向进行课堂互动.
四、开展课堂讨论式教学,巩固学生知识记忆
课堂有效性的另一个体现形式便是学生对于即学知识能够有比较深刻的记忆. 小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接触之后学习得快,记忆得快,同时,忘得也快,所以,要想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加学生对即学知识的巩固记忆. 在将课程教授基本完成的时候采取讨论式教学,无疑就是一个好方法. 讨论式教学属于交流式教学的一种,它是针对教师提出的某个话题大家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争论,教师将之控制在不破坏和谐的范围内,从而使学生们通过层层深入的讨论,对即学知识加深印象. 如在“三角形”这节课,教师完成了课堂的基本教学之后,便可以采取讨论式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对角的认知. 教师可以拿出提前准备的道具,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各种三角形,教师将三角形的一个角露出袋子外,然后让大家去说,这是什么三角形,又是怎么判断的,当然,露出的是直角或者钝角就很容易判断,而到了露出的是锐角时,大家就犯了难. 这个时候,教师让大家去讨论,大家觉得它有可能是什么三角形呢?在此过程中,大家的看法会多种多样,而最终教师把握好时机来给大家进行分析,带领大家把课堂知识进行巩固. 经过学生之间的讨论甚至是争论,会对学过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记忆.
综上所述的四个方面的创新教学是针对课前、课中、课后分别研究分析,共同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设计,从课前兴趣的激发,课中方法的创新、进程的控制,以及课后的巩固等多方面着手,才是提升课堂效率的最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旭红.情境认知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10).
[2]刘须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与课程安排[J].才智,2011(13).
[3]次仁措姆.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性浅析[J].才智,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