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的认识

2014-04-29 00:44李瓯潮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5期
关键词:拓展延伸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李瓯潮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一般都会在尊重学生学好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作必要而有效的拓宽,以丰富语文学习的外延,使语文学习焕发生命的活力。本文试通过具体的案例,谈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拓展延伸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拓展延伸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就是说语文教学要以课文为例,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课文知识的同时,联系社会生活,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从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关系看,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写以读为基础,听是读的变体,说是读的转化,可以说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阅读教学,不仅要学好课文知识,还要对课文做必要的拓展延伸,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延伸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的意义

1.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曾说:“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与社会密切联系,必定生动活泼。”随着社会知识量的无限扩大,学生不再只满足于课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拓展延伸,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强烈的感情,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像作者那样表达出来。只有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的课文,学生才会更有兴趣的深入文章,更好的理解文章,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

2.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创新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提高。”就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促进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而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也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扩展学生阅读面、知识面,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对于达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语文课程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的策略

拓展延伸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环,它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可以出现在教学的任一环节。体现在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过程中的学习反馈情况,及时改变教学前的预设,在学习中生成有价值的问题。在阅读中如何有效的拓展延伸,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下面通过《望江南梳洗罢》《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两首词阐释比较阅读的拓展延伸。把这两首词放在一起讲。通过“这两首词中的主人公各自为何而愁”、“两位主人公哪个更愁”、“两首词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愁”这三个问题的整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首词的内容、抒发的情感以及表现离愁别绪的方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通过比较阅读延伸,学生不仅能理解的格式、内容与主题,同时对词的意境揣摩。不仅把握客观形象,还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之后,我们再用《—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进行拓展,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内容和文章主题(愁绪),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什么叫直抒胸臆,什么是借景抒情(因为《—剪梅》的下阙直接抒发离愁别恨,《声声慢》人上阙是通过景物渲染心中的愁绪)。这样学生对词的认识就更深刻,从而获得美的体验。

2.知识的拓展

语文学科的知识也是非常庞杂的,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学生也可以不知道,那么解决这种矛盾的关键就是怎样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学习,主要的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阅读来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尽可能的拓展语文知识,丰富自己的视野。

如人教版九上《词五首》课后练习二:“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把它们摘抄下来,归纳一下,诗人往往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收集相关诗句,并将这些诗句按主题进行归类。

爱国忧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述志抒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乡思离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愁恨悲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慷慨悲壮: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曲》。

然后再对古诗词中的“酒文化”进行拓展,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知识的同时,也理解了“酒”在诗词意象中的作用,并掌握了诗词的各类主题。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探讨“清酒”与“浊酒”的区别。既了解酒的历史及演变,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知识,活跃了课堂氛围。

3.主题的拓展

文学作品是植根于生活,是语言的艺术。作者通过人、事、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然而许多情感是蕴含在作品之中的。对文本的阅读就是在不断感知、品味、思考、探究作品的主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目光去感知文本,探究主题,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

星新一的《喂——出来》,人们最初的第一声叫喊和第一块扔进去石子都飞了出来,行文就此结束。本文的结尾也很特别,甚至有点令人费解。乍看起来,最后一部分的情节好象与故事的中间部分重复了。自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主题的同时,特别设计了一个连续性的问题:一个是“喂——出来”的喊声,一个是扔小石头的行为,再次出现,用意何在?前面是一个青年对着黑洞喊的和丢的,是为了了解洞里有没有狐狸之类的东西。后面是谁在喊在扔呢?不得而知。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安排?有何深意?这样的拓展延伸不仅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情境和条件,而且在学生与作者对话中能自然流露出内心困惑心中的想法,促成他们不断认识教材,省视自己,建构自己。从这个环节中发现每个学生的自身喜好及生活经历造就了他对阅读文本产生不同的反应,有时会“突发奇想”将自己独特的感受展示出来,这很好地给予了学生伸展和创新的空间。

4.空白点的拓展

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教学流程,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学生接触的文本中,作者的思想不仅可以通过字面来表白,也可以隐藏于文字背后的“空白处”。这些空白让读者猜想;或者是言此意彼,让读者琢磨。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点拨,如果能在平淡处、质朴处发掘学生未曾注意到的内在韵味,对学生的震撼就会特别巨大,教学效果就相当不错。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动态地把握课文整体,创造性地挖掘教材空白,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的支点,引导学生凭借语境展开想象,填补空白。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结尾戛然而止,耐人寻味。教学时要求学生设计情景,展开想象,续写:当衣衫褴褛的于勒敲响菲利普家……这给学生顺着课文思路带来机会,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向发展,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如《木兰诗》中,十年征战的过程写得比较简略,我们可以让学生对战争的过程进行补写,模仿章回小说体,对战争的背景、氛围、战斗的激烈程度进行扩充,充分体现木兰的英勇善战,从而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

随着在阅读中有意识的拓展延伸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本为本的教学理念,拓宽了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有助于学生内化吸收,情感升华;有助于学生磨砺思维,发展智力。构建具有人文性的和谐课堂,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焕发生命的活力,充满成长的气息,绽放智慧的花朵。

参考文献:

[1]肖川主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

[2]赵银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拓展延伸的实践与研究百度文库

[3]崔国明语文拓展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5.7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第二中学325101)

猜你喜欢
拓展延伸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试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