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丽君
摘要:儿童文化是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综合。儿童文化视野下写字教学具有形象性、理解性、互补性的特征。当前低年级写字教学存在着机械练习、零碎讲解、被动参与等偏差,写字教学可在找寻并实施形象导趣、分层授法、培养字感等教学策略后,实现新的超越。
关键词:儿童文化;低年级;写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6-0067-04
一、儿童文化视野下低年级写字教学的特征
儿童文化是儿童表现其天性的兴趣、需要、话语、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总和。儿童文化是诗性的、游戏的、童化的、梦想的,是好奇的、探索的,是与儿童不断发育的身心相联系的。
写字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也是将来学生面向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写字教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同时发挥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达到良好地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儿童文化视野下的低年级写字教学应该具有三个特征:
1.形象性。儿童思维是以直观行动、具体形象为主的,他们往往通过自身的动作、声音、感觉来表达对事物的认识,这反映在其文化上也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儿童文化视野下的写字教学,是具有形象性的。教师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写字教学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2.理解性。儿童文化视野下的写字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该怎样写”,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写”。在引导学生理解的时候,教师不是将自己原有的理解经验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个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感悟的理解过程。同时,教师对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过程中获得的独特的感悟性的理解,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3.互补性。教师的成人文化和学生的儿童文化都有其长处。因此,儿童文化视野下的写字教学,应该是教师的成人文化和学生的儿童文化互补的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学习、视界相互融合的过程。
二、当前低年级写字教学中的偏差现象
随着《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写字教学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更是将指导学生写好字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然而,用儿童文化视野下的写字教学思想来审视当前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我们就会发现,由于认识上的局限、理解上的偏差,有些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依然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1.机械练习——弱化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有些教师教学时,比较关注学生的字写得对还是错、端正还是潦草,相对忽视把字写得美观、漂亮。布置写字作业,也就是让学生“放羊式”地练习。加上教师对学生写字训练量的安排失当,重复机械的练习使学生写字的过程变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弱化了学生对写字的兴趣。
2.零碎讲解——浅化了学生的写字知识
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经常会对着一个字的某些笔画讲“这里要弯一点,那里要直一点;这里要长一点,那里要短一点……”,至于说哪些字为什么要“这里要弯一点,那里要直一点;这里要长一点,那里要短一点……”,教师没有进行深入备课,学生自然也就一概不知。这样的零碎讲解,不能让学生形成系统的写字知识,学生只能就字论字、依葫芦画瓢、机械模仿。这样的写字教学,浅化了学生的写字知识。
3.被动参与——虚化了学生的写字技能
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总觉得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知道的东西很少,也有些教师觉得学生绕来绕去,总是说不到点子上,浪费了时间也浪费精力,还不如把自己对一个字的感悟和理解直接告诉学生来得简单方便。于是,写字教学时,教师将话语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成为了课堂的主宰,学生则成为了写字教学的陪衬。长期在这样严密控制的写字教学之中,学生将会失去主体的个性、情感和思想,陷于精神上的单一和苍白,当然,也谈不上提高审美能力和写字技能。
三、在比照中寻找对应的策略
写字教学的偏差现象,导致了写字教学的虚浮和无效,使写字教学失却了真正的意义。如何纠正偏差,实现理性的回归呢?将具体的教学行为和儿童文化视野下的写字教学思想进行比照寻找相应的策略,是一条必要的途径。
(一)形象导趣,让学生愿写
兴趣是写字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然而,兴趣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它有赖于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去激发、维持、强化。形象导趣,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而采用的激发学生写字兴趣的对应策略。
1.讲解生趣。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妙地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让写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讲解中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基本笔画“捺”的教学,“捺”是基本笔画中最难写的,学生写得不是太直就是太翘,很不好看。如何来突破这一个难点呢?依据“捺”的样子,教师不妨画一个滑梯,张贴在黑板上,同时和学生一起寻找“捺”和滑梯的相似点。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捺,就像一个滑梯。开始的一段是比较平的,可以让小朋友坐下来。中间的一段是斜的,这样才方便大家滑下来。最后一段又是平的,以便大家安全地停下来。以此,把“捺”的“一波三折”的运笔规律巧妙地融在形象的描述之中。
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如果这个滑滑梯太直或者是太翘,会有怎样的后果?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趁机调侃:“大家可要把滑滑梯造好哇,否则的话,出了安全事故谁也负不起责任哪……”
这样的讲解,在赢得学生开心的哄堂大笑之后,更赢得了学生对如何写好“捺”的深刻记忆。
2.电教引趣。运用实物投影、电脑演示等电教手段,可以使抽象的起笔、收笔等过程直观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深奥的内容通俗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
如,部首“四点底”的教学,倘若教师仅仅用抽象的语言来描述:“四点底”的四个点,大小不一样,中间两个小点,边上两个大点,而且方向不一样。这样教学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对四个点的印象模糊,随便生硬地点了四个点就算完事大吉。
倘若教学时在电脑上演示这样的动画内容:这四个点就像一家人出去郊游,爸爸迈着大步走在前面,怕孩子掉队,妈妈走在最后。两个大人保护着中间的两个小不点。然后辅以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的范写。这样的教学一下子使四个点在孩子们的眼中活了起来,有了生命,有了情感。学生们在感到兴趣盎然的同时,轻松掌握了“四点底”的书写要求。并且,当学生们自己提笔书写的时候,“四点底”也变得更加灵动了。
3.评价激趣。如果说,生动的讲解、直观的电教激发的是学生即时的兴趣,那么,自评、互评、点评、测评、展评等多样的评价则是激发学生写字兴趣的持续动力。教师要努力在儿童文化的视野下寻找相应的评价方法。
如,卡片收集评价法,教师只要走近学生就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个孩子都爱收集小卡片,这不仅是因为小卡片精美好玩,更因为收集的过程充满期待,是一个不断收获与感受成功的过程。这对写字教学也有很好的可借鉴性。在评价学生的写字作业时,教师不妨运用多样的评价符号,如笑脸、金苹果、大拇指等,这些符号符合当今学生求奇求趣的心理,容易激发他们对下次写字的期待。
学生每得一次笑脸(或者是金苹果、大拇指),就在自己写字作业本的第一页做上相应的记号。等记号满5个的时候,就可以换一张“小卡片”,等“小卡片”集满10个的时候,就可以被评为“写字之星”。被评为“写字之星”的同学家长,还会收到教师通过校信通向家长发布的喜报。这样的收集规则起点不高,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经过努力都能得到。实践证明,卡片收集评价法是维持、强化低年级学生写字兴趣的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二)分层授法,让学生会写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研究、掌握了它的规律,遵循其规律,就是“得法”。写字也有其“法”,依“法”施教,则会事半功倍。因此,写字教学要重视授学生以写字方法,让学生“会写”。
1.按规律分层授法。写好字是一项长期的、逐步推进的工程。针对目前低年级课程设置情况,笔者认同“写字教学两步走”的观点,即,语文课上的写字教学,重在将生字“写对”,写字课上的写字教学重在将字“写好”。要写好的这个“字”不一定要和“生字”完全同步进行。
写字课上的写字教学要把握写字训练的基本规律。写字训练一般应该遵循“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运笔方法—笔画—偏旁—结构”的基本流程,切不可将其中的训练环节本末倒置。每一个环节的训练时间和强度,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切不可操之过急,揠苗助长。
把握字形结构,是写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寻找规律,建立具有集合性的字群模型,是突破把握字形结构这一重难点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把汉字各种形态特点进行归类,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便于小学生识别、领悟的字形模块,使学生在书写前能做到“心中有型”。
集合性的字群模型,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以偏旁为单位的字群模型。如,含有“心”字底的字群,思、恩、恶。初看这三个字,都含有“心”字底,而且都是上下结构,写法似乎相同。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思、恩”两个字上面部分是封闭的,所以,下面的“心”字底要故意向右舒展,使整个字灵动起来。而“恶”这个字,上面部分是开放的,所以下面的“心”字底就要写得中正规矩,让整个字能立起来。
另一类是体态相同的字群模型。如,“马”“鸟”“写”“岛”等字,它们为“马驮体”。要写好这类字,其下部的“横折钩”的“横”要稍长,好似马背上能驮东西。
这样的写字教学,避免了零碎的、无序的讲解,使得学生在习字前心中就建立了字形的模块。当学生提笔写字的时候,就能从大局着眼,行笔自如。
2.按对象分层授法。写字教学时,由于学生的兴趣、态度、习惯、学习进展的不同,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措施和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学生的思想是率真单纯的,他们写的字也往往表现为一种“原始性”。针对原始笔迹的特征,可将学生笔迹粗略地划分成三种类型。一是灵动型。这类笔迹书写流畅,笔画有姿态,结构合理。二是随意型。这类笔迹不守本分,忽大忽小,书写时大脑不加思考,随意涂鸦。三是谨慎型。这类笔迹字体小,缩手蹑足,谨小慎微。
针对不同的笔迹类型,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谨慎型,这类学生大多性格文静,不善交际,倘若再“保守”一些,即会变得沉默寡语,腼腆羞涩。待人接物如此,作文写字也不例外。教师要将这些学生从拘谨的天地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拿出勇气“放胆书写”。书法练习应该比通常写得大,多写“大字”,才能练出笔力笔势,才能给笔势的往返运动留下充足的余地,逐渐做到笔画干净利落,字距匀称,大小适中。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始终抱以热情、赞赏的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
(三)培养字感,让学生能写
良好的字感是学生写好字的关键。字感是长期有效的汉字接触在人的意识与行为之间建立的一种条件反射性的关系模式——汉字直觉。字感是由学生自己对汉字对象的直接感受积淀而成的,是学生感受的结晶,而非教师教学的产品,因此多让学生自己接触和使用汉字材料,应该是字感培养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
1.欣赏,铺垫字感。古往今来,汉字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还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它以“象形”“指事”为本源,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从具体的象形中抽象出来,成为变化多端而又简约的造型。在写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简单技法,还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
低年级学生可以适当地欣赏整幅的写字作品,以建立对所学字体的整体感觉。但更多情况下,教师要通过呈现典型的个体字,让学生感受汉字的一些基本规律和不同的美感。
如,欣赏“今”字,感受汉字笔画的流畅感;欣赏“水”字,感受汉字结构的紧凑感;欣赏“粗”字,感受汉字布局的均匀感。又如,欣赏“火”字,感受上面的“点”和“撇”之间相互呼应的情趣感;欣赏“雨”字,感受中间四个“点”姿态不一的变化感;欣赏“飞”字,感受中间“撇”与“点”如翅膀般栩栩如生的灵动感。
经常进行这样的欣赏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字感的体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字感做好前期的铺垫。
2.比较,锤炼字感。比较,是鉴别汉字书写美与丑的最基本的方法。经常进行不同形式的比较,能锤炼学生的字感和鉴别能力。
新授时,教师要注意将好看的字和不好看的字进行比较。如,教学左右结构字“对”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交叉避让”的道理。教师可在黑板上同时出现两个“对”字,一个“对”字注意了交叉避让,还有一个“对”字没有注意交叉避让。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
练习时,要注意和字帖进行比较。将学生练习时写在田字格中的字和字帖上的范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指导学生再一次仔细观察范字的点画位置、结构、取势,观察学生所写字的点画位置、结构、取势,在比较中找到改进的方向。
评价时,要注意和学生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让每个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在进步、在提高。
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比较,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规范的、好看的汉字图式,进而形成良好的字感。
3.久练,积淀字感。“在岸上是学不会游泳的”,学生只有在多机会、长时间的执笔练习中,才会真正养成良好的字感。
首先,要注意创设多种机会。一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提笔即练字”的意识。课上课后的各项作业、练习,都要严格书写质量的要求。开始时宁慢勿乱,要舍得下功夫,宁可多费些时间也不放松书写的要求。二是注意创设“学以致用”的机会。帮教师在作业本上写名字、写写班级倡议书等,都是让学生练习书写的好机会。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坚持练字的毅力。这里的“长时间”指的是“坚持”,并非指每一次练习的时间很长。因为写字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每次任务过多、时间过长,效果反而不好,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贪一时之功。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练字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短”练,勤练,贵在坚持。
如此日积月累,学生良好的字感一定能培养起来。
每一个社会群体都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所拥有的独特文化,对进一步推进低年级写字教学改革无疑会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将儿童文化视野下低年级写字教学的形象性、理解性、互补性等学术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行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不懈追求。
责任编辑: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