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科学学业考试总复习“三步”策略运用

2014-04-29 20:00:20黄自耀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9期
关键词:三步创设情境

黄自耀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对新课程下初中科学学业考试进行有效的总复习,是我们所有科学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联系近几年的实践教学,总结出研究《考试说明》,巩固基础知识;关注实验新做,培养实验综合能力;创设情境,联系热点,提升科学与人文素养三种策略,以提高学业考试的复习水平。

关键词:学业考试;实验新做;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62

2014年《考试说明》命题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对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考查,重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在结合具体情境中较灵活地考查学生对基础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学业考试命题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重视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从科学本质上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在科学学业考试中,基础知识是载体,能力是目标,人文素养是灵魂。由于基础试题方法简单,容易上手,所以是广大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在总复习中,我们也要把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学习和培养放在首位。如何在教学培养目标完成的前提下,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效果最好总复习,是我们所有科学教师所思索的问题,笔者对科学学业考试总复习“三步”策略运用有以下思考:

一、研究《考试说明》,巩固基础知识

新课程关注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但不等于削弱基础,注重基础和核心知识内容,坚决淡化过于繁、难、偏的知识。科学学业考试的难度基本上控制在0.7-0.75之间,所以复习的时候要面向全体、注重基础、引领课改命题的指导思想,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要让学生了解或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会或掌握一定技能,并能用它们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科学的世界观,如果这个方向把握并实施好的话,那么学业考试总复习也就抓住了主体,所以我们要领悟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研究前后课本和考试说明的变化。比如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中第140页中,关于物质的性质(一)中第6条中描述物质的知道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中明确强调不要求溶解度的计算,这样溶解度的知识点就应多强调溶解度概念中温度、饱和状态、单位和100克这四个方面的理解。我们一线的科学教师在总复习前一定要好好研究并在总复习时强调出来。

2014年《考试说明》的指导思想就是在试题的素材和内涵中体现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切实加强科学实验的考查,创造条件,开展实验操作的考核。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内容分为“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五个部分。其中“科学探究”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的考查融于“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的考查之中。如2014年《考试说明》中考试卷内容分布如下:

笔者发现在内容分布上,物质科学内容近几年约占70 %,而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内容近几年约占5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上表所示的主体部分,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主次分明。

二、关注实验新做,培养实验综合能力

科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学业考试总复习中,通过实验不仅能使课本知识再现,还能加深对各考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探索和获得新知识。实验能力包括设计实验计划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分析和总结的能力等。如何在有限的紧张复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准确把握复习的深度,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增加实验活动,学业考试总复习的实验活动不是像上新课那样简单的验证,而是实验新做,要求优化实验、提高实验的深度和综合性,要根据学情准备好每一节复习实验活动,只有才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针对学业考试总复习实验的把握进行的一些看法。

1. 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准备阶段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提高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都要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验。分析近几年中考题,不难发现实验素材大多是来源于教材中的某个实验,然后加以适当的改变和提高,体现常规中的不常规。对《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实验逐一落实,要认真准备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及产生现象的原因。对重点实验最好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比如在一节市级中考复习研讨课中,小陈老师上了“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运用”为主题的学业考试专题复习,针对滑动变阻器设计实验活动,把八年级(上)、(下)和九年级(上)相关的滑动变阻器考点综合起来实验新做:活动一、设计电路模拟台灯基本工作原理,并调控灯亮暗变化;活动二、设计电功率的电路应用的实验活动并定量填写和计算相关的数据。实验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使实验能很好的完成,教师都要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还包括实验的合理设计、器材选用与最佳配制等。学业考试总复习,为保证每个综合性比较强的实验新做的成功,在实验前教师必须进行预做,这样可以做到胸中有数。

2. 创造条件做好每一个实验——实践阶段

复习阶段《考试大纲》要求的每一个实验都是值得一做,它对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比如在复习乐音三要素的音调时,笔者提前一天要求班级中的部分同学带了木梳子,这样课堂上请他们上台用直尺演示音调的高低,学生都很积极参与,既分解了概念的难度又增加了趣味性!

(1)有些演示实验可采放大法来提高实验可见度

复习阶段,演示实验应尽量提高可见度,使每位学生都看得清楚,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也是对演示实验基本的要求。而有些演示实验,需要学生观察到一些细微现象,如溶液变浑浊、生成少量气泡、颜色的变化等。光凭教师直接演示全班绝大多数学生根本看不见,这种情况就需用投影仪间接放大,实验现象被投影仪放大后,使一些只有细微变化的现象,变得易于观察,即使最后一排的学生也能很好的观察到实验现象。比如演示音叉的振动产生声音时,我用栓了细线的乒乓球接触振动的音叉,乒乓球被反复弹开,放大现象,效果明显;再比如在酸碱指示剂遇酸、碱性溶液变色的实验中,做演示实验固态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可将反应的容器置于实物投影仪下,通过投影仪学生的放大,让学生非常直观的看到产生气泡、游动、颜色变红等现象。

(2)变演示性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探究性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显然探究性实验更加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在科学学业考试总复习中,对有些演示性实验要积极改进为探究性实验,这样就避免教师“唱主角”的尴尬现象,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笔者在《平面镜成像》的学业考试总复习上设计这样一个片段:学生活动:A. 实验前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 通过薄玻璃可以看到点燃的蜡烛在玻璃中的像,但是无法确定像的位置,用另一支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与点燃的蜡烛像完全重合,目的是为了确定点燃蜡烛像的位置,它是成功的关键。2. 实验前一定要画一条直线,表示出玻璃的所在位置。3. 实验中一定要把点燃蜡烛的位置,没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的位置做出标记。B. 两位同学为一组开始分组实验活动,并收集事实与证据。C. 学生汇报、总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这样,变演示性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复习效果。

3. 尝试为部分学生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拓展阶段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开放性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走进实验室,拓展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探究。这些实验既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活动,这种教学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班级里有部分学生能经常走入开放性实验的话,能带动整个班级的总复习氛围。科学复习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开展不仅能促进科学复习工作的开展,而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4. 实施复习阶段的科学开放性实验教学要突出开放性

首先是时间的开放,学生的开放性实验时间不受限制,只要学生有课外时间就可以进实验室进行探究,但必须经过科学教师的指导。

其次是地点的开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一些难度小的实验,可以将实验从学校实验室延伸到办公室、教室走廊、学校操场甚至学生家里,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全面的进行实验。比如课间学生想到一个问题,只要办公室有相关的器材,可以在办公室里在教师的监督下学生操作。比如复习了凹面镜和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后,课间沈同学和胡同学生拿了凹面镜和凸透镜在走廊上会聚光线到一点,点燃火柴和纸张。 开放性实验教学可延伸到学生家中。再比如复习了凸透镜成像知识后,洪同学借用学校的凸透镜回家,利用台灯、凸透镜和纸板做了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家长和学生都很开心,并且拍照给了我看,再在班级里讨论、汇报、分析和总结,班级里凸透镜成像知识考点掌握良好!

最后是学生组合的开放,复习阶段,有些开放性实验一个人不能完成,这就需要多名学生共同配合方可完成,如在观察水的沸点的实验中,班级有沈同学、张同学和苗同学三位同学提出申请观察水的沸点的开放性实验,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认真准备,然后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完成了实验并且还在气压增大时拓展了实验,该开放性实验探究过程中三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也能带动班级其他学生复习科学的兴趣。

实行开放性实验是初中科学总复习的一个必要的补充,开放性实验广泛的开展,能使得实验室更好地为学生所用。总复习阶段,对学生开放性实验教学,实验新做,很多方面他们会做的比教师更好。

三、创设情境,联系热点,提升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

1. 创设情境,提高科学素养

命题者将试题的情境远离学生机械训练过的、比较熟悉的情境,也就是让考生在一个变式的、比较陌生的试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将较为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这样才能提高信息的可靠程度。命题者改变单纯识记的命题方式,通过这种态度改变是一种对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有效评价方法。避免了用陈题考查记忆,特别强调在一个学生新的情境中区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辨认、再现或运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阶段,逻辑思维已占主要地位,不过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它们任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复习阶段中创设情境就是创造有利于学生进行思维、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外部环境过程。要求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由被动的“苦学”变为主动的”乐学”,从而提升兴趣,以科学之理,遨游科学世界。

(1)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参与

学业考试复习阶段,导入起到了使主体的知识点复习有了明确的指向,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主体思维活动的顺利展开创造条件等三方面作用,一个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导入将复习课的教学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场,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一节中考复习公开课《光学复习》中,小徐老师导入就展示了一张湖面观鱼的图片和一句话,图片上有“影子”、“倒影”和“水中的鱼”,一句话是“平静的湖面,鱼儿在云中游动嬉戏”,结合图片和文字,”让学生充分热烈讨论后,由学生汇报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水到渠成地引入到本课的主题。再教师总结复习光学中考考点,效果很好。他在面对简单枯燥的知识点面前,通过创设导入情境达到了复习的目标,有利于引导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创设探究情境,落实思维方法

让学生潜下心来做题、探究身份来做题、站在教师的命题角度做题。科学课的复习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亲历重要的探究过程,以科学探究为主线,温习科学研究方法提高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1)方法方面:观察、测量、实验、分类、应用数学、预测、提出假设、形成操作性定义、建立模型、推论、控制变量、记录和处理数据、交流与解释数据等基本的科学探究技能。(2)过程方面:在复习过程中经常强调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复习中多注意这些技能的培养,才能适应新的学业考试命题方向。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有更高的要求,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更关注过程能力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科学学业考试复习中有许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复习时应注意把它们联系起来,提高在新情境下的应变能力。

例如,要求“设计实验研究方案比较不锈钢和铜这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能”,虽然题中只研究材料和导电性能这两者的关系,但影响导电性能的因素还有很多,本题灵活的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因此设计实验方案要有控制一个不同变量、其他变量都相同的意识,然后根据实验活动的一些数据,再要求学生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得出结论,得出结论是开放的也可能是课本没有学到的,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落实了思维方法。

(3)创设文学渗透情境,营造心灵共鸣

著名学者季羡林曾指出,随着各学科的边缘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正日益密切,21世纪文理不再分科将是必然趋势。2014年《考试说明》明确了命题要求要体现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科学中的文学渗透随处可见,让科学教学与文学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诗词是历代文人广泛接触自然、细致观察自然、品味自然地产物,恰当地将诗词引入教学中,创设文学情境,在诗情画意中激起学生强烈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营造出心灵的共鸣,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例如,在复习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创设如下文学情境,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报总结,比单纯的讲解知识点效果要好得多。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这些诗句都涉及到新物质的生成与化学变化有关。“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与物理变化相关。

再如复习到运动和力时: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中,通过读这首诗里的“轻舟已过万重山”,可以联系到初中科学中的运动和力的相关概念。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山为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

类似以上的例子在科学的教学中时常会出现,在科学复习中涉及到诗词、谚语、歇后语、成语等内容,只要用心,就能发现,就能收获。

2. 联系热点,培养人文素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科学教学也离不开外在的世界,时间、空间和社会。而想象是科学素养的基础,无论在新课教学,还是学业考试的复习阶段,联系实际和社会热点,发挥想象和迁移,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绝佳途径。

在近几年的学业考试中,新题型如联系实际题型、开放性题型近两年来出现明显增多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互动的增加,相当数量联系实际的试题出现,已成为近年来学业考试的鲜明亮点。随着课程改革和创新的深入,中考试题出现了科技发展成果及社会热点为背景的试题,比如:

(1)以生活实际及相关报道为背景的试题

近几年,学业考试都有与相关报道为信息的试题,这些题目都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加工、再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 比如2013年嘉兴市科学学业考试中,32题涉及到了近来饮用水的卫生与安全、38题十字路口红绿灯设置的时间长短中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

(2)以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为背景的试题

以体育、节能、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PM2.5、金星凌日和土星“冲日”天文现象、马航MH370飞机、雾霾天气的形成和治理等问题。这些题目引导我们要关注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及科技发展。比如2013年嘉兴市科学学业考试中,16题举例土星“冲日”现象,考查了月相的概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试题取材涉及自然、生产、生活和新闻热点等许多实际问题。在这些实际问题面前,我们组织复习的时候,应该要求学生注意或划下材料中的关键句或词、括号里的备注等,我们还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简化题设情景、挖掘知识内涵、理顺解题环节、完善解题规范。当然,以题论理,更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能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享受科技发展的同时,也意识到“全球困境”,思索作为地球人的责任,树立良性的伦理道德观,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才能相得益彰。

诚然,新课程下初中科学学业考试总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所有的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怒力,以上是笔者对初中科学学业考试总复习的一些分析和研究。总之,我们教师都应该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不断更新理念。落实初中科学学业考试总复习“三步”策略运用,真正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把握复习方向,夯实基础、突出重难点、解决关键、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做到“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不是只停留每次的“说课”上。笔者相信在我们不断的思索和实践中,一定能找到“轻负高效”的复习之路。

猜你喜欢
三步创设情境
高中英语“三步”探究法运用
文理导航(2016年34期)2017-02-07 01:01:14
也谈高中作文“三步”教学法
“三步”助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58:26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19:17
浅谈如何调节体育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坚持“三步”,拥有牛奶肌肤
祝您健康(2016年8期)2016-08-04 14: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