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酸碱盐易错题错因分析与对策

2014-04-29 20:00:20陈春凤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9期
关键词:错因初中化学对策

陈春凤

摘要: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酸碱盐知识既有前几章所学知识的融合和总结,又有新知识、新规律的延伸和拓展,具有知识点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应用难的特点。酸碱盐知识又是中考时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因此一直以来酸碱盐都是制约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瓶颈。在酸碱盐的学习过程中,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感到前后知识联系越来越多,综合性越来越强,大量新题型又在不断涌现,因此不少学生产生了课上听着都懂,自己一做便错的现象。在酸碱盐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收集了学生的错题,针对学生共性的、典型的错误,分析错因,思考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酸碱盐易错题;错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66

一、概念理解不清,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通过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均可得到水

C. 酸、碱中一定含氢元素,碱、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D. 两种化合物反应得到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中和反应概念的掌握情况。选项A和D考查学生对概念的完整理解,选项B考查学生掌握基本反应类型的熟练程度,选项C则考查学生物质分类中酸、碱、盐的掌握情况,答案为B。

【错因分析】A、C或D学生均易误选,主要由于概念理解不清。如果学生在做题时能书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应该能选出正确选项B,但很少学生能做到。

【对策】对于酸碱盐的概念,主要是正确记忆和理解定义及其中的关键词。在平时训练中要强化概念的理解,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并能记住一些特例。

二、实验操作有误,实验现象记忆不准确

例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试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并读出试液的PH

B. 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时,试纸变为蓝色

C. 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产生大量的白雾

D. 某同学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氨气的检验方法,浓盐酸的挥发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现象。答案为B、D。

【错因分析】A或D学生易误选,主要是因为实验操作方法未掌握,实验现象记忆不清而导致。不少同学忘记氨气的检验方法,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应该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观察到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对策】重做铵根离子检验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再次理解、记忆、运用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这也提醒我们,对于教师的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忆,认真分析,使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对于课本上的几个基础实验(如溶液的酸碱性、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千万不要放过让同学们动手一做的机会。要知道,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再现与巩固的过程,还是一个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的过程。

三、知识板块局部缺失,重要工具运用不灵活

例3:下列说法符合图中漫画情景的是()

A. 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B. 若金属1是锌,金属2可能是银

C. 此反应可能是Cu+2AgCl 2Ag+CuCl2

D. 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可以用硫酸镁溶液

【解析】本题考查反应类型的判定,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盐的溶解性。根据漫画先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再进行选择。选项A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单质,复分解反应必须是化合物,所以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故A错;选项B,金属与盐反应时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锌排在银的前面,故B正确;选项C,金属与盐反应时,反应物中的盐必须溶于水,而氯化银难溶于水,所以铜与它不反应,故C错;选项D,铁和铜与硫酸镁都不反应,不能比较出铁和铜的活动性,故D错;答案为B。

【错因分析】选项C学生易误选,学生不留意金属与盐反应时,反应物中的盐必须溶于水,因为知识板块的局部缺失而导致选错。

【对策】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反应物中的盐必须溶于水;金属不能是钾、钙、钠。金属活动顺序是学好酸碱盐的工具,该工具主要用于判断金属与酸、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因此要牢记并掌握它的应用。

四、思维定势,忽略试题变化落入陷阱

例4:某同学在实验室用足量的锌粒与稀硫酸按右图装置制取一定量的氢气,发现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酸液可加,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下列试剂,能使反应进行且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你认为合适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B. 碳酸钠溶液

C. 氯化钡溶液D. 水

【解析】能使反应进行且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本质就是酸中的H+不能被所加物质消耗,本题中A、B选项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可与稀硫酸反应消耗H+,可排除A、B;C选项中氯化钡溶液虽然可与稀硫酸反应,但反应后又生成了盐酸,H+实际未消耗,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答案为C、D。

【错因分析】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会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也可能造成学生的定势思维,习惯于认为某知识点的考法就是固定的某种题型模式。而在考试时,一旦出现的题目稍有变化,有的学生很容易死守老套,上当受骗,造成失分。在本题中,不少学生漏选C,他们定势认为只要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就不可以加入,忽略反应后又生成了盐酸,H+实际未消耗。

【对策】对于此类酸碱盐部分的题目,指导学生在做题时,能写化学方程式的尽量写出反应式,再细加分析,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错误。

五、审题浮于表面,思维缺乏严谨性

例5: 下列除杂的实验过程,都正确的是()

A. KCl(K2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蒸发、结晶

B. BaSO4(BaCO3)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 CO2(HCl)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通过浓硫酸

D. MnO2 (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选项A,因盐酸与碳酸钾反应后得到的是氯化钾溶液,再蒸发、结晶即可得到氯化钾,不需要过滤,故A错误;选项B,因碳酸钡能与盐酸反应,除去碳酸钡,得到BaSO4固体和BaCl2溶液,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即可,故B正确;选项C,因氢氧化钠能与原物质CO2反应,故C错误;选项D,因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可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后,滤纸上的物质为二氧化锰,不需要蒸发、结晶,故D错误。答案为B。

【错因分析】除杂问题一般要求:不增、不减、操作可行。即:①加入的试剂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③操作可行。本题的实验过程要考虑是否需要过滤,若需要过滤,最终是要滤液还是要滤渣,若要滤液,接下的操作是蒸发、结晶;若要滤渣,接下的操作是洗涤、干燥。A或D均有学生误选,A选项中不需要过滤,D选项中过滤后要滤渣,后两步操作应是洗涤、干燥。学生在做题时只看试剂的选择是否正确,而不注意分析操作的合理性,因思维的不严谨导致错误。

【对策】在分析时,放手让学生读题、讲题,从而充分暴露学生的错误思维。特别注意的是,要理清实验的细节,如过滤后的滤液和滤渣分别是什么,过滤结束后滤液和滤渣留在过滤器的什么位置。指导学生在解题时不可偷懒,要在题目旁边做出解题的过程,这样既有利于解题,又便于以后的回顾复习。

六、缺乏解题技巧,相关题型解题方法未掌握

例6: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A. 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 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 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解析】选项A: 图像中开始时无沉淀,说明发生的反应依次是:NaOH+HClNaCl+H2O,2NaOH+CuCl2Cu(OH)2↓+2NaCl,所以该图像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选项B: 图像中开始时无气体,依次发生的反应为:NaOH+HCl NaCl+H2O,CaCO3

+2HCl CaCl2+H2O+CO2↑,该图像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选项C:依次发生的反应是:2NaOH+H2SO4 Na2SO4+2H2O,CuO+H2SO4 CuSO4+H2O,该图像也能判断中和反应的发生。选项D:发生的反应为:2NaOH+H2SO4Na2SO4+2H2O,Ba(NO3)2

+H2SO4BaSO4↓+2HNO3,前者的反应本质是H+与OH-反应生成水,而后者的反应本质是Ba2+与SO42-反应生成硫酸钡,所以这两个反应是同时进行的,因此根据图像不能判断出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答案为D。

【错因分析】A、B、C均有学生误选,是因为学生解题时不会利用图像分析问题,缺乏图像题的解题方法,思维混乱;再者就是未理清反应的先后,不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对策】帮助学生理清:①复分解反应的实质;②中和反应优先的原理;③解图像题的三要素:三点即起点、终点、转折点,两量即横坐标和纵坐标两个量,一趋势即图像的走向。④酸碱盐知识相关的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判断反应型、物质制备型、物质推断型、除杂型、鉴别型、图像型、探究型、计算型等。在题型归类的基础上,借助练习,让学生学会各种题型分析方法、掌握答题思路、体验答题要点。这样,学生手里才能真正拥有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以上六点是笔者在酸碱盐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当然还有不少其他的个性问题,如酸碱盐化学式书写错误,化学方程式书写不配平,不注意沉淀符号和气体符号,答题时语言表达不到位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做有心人,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认真分析错因,找出对策,并针对性的加强指导和训练,一定可以走出酸碱盐教学的瓶颈。

猜你喜欢
错因初中化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深究错因 把握本质
对策
反思错因正确解答
理清错因,让“幂”运算强起来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寻找错因对症下药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