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娟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英语口语测试与评价的趋势、基本理念以及《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小学英语教学及测试与评价的要求;并对当前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解决策略,从而使测试发挥其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的价值。
关键词:测试;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48
一、引言
英语教学与英语测试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部分。有教学的地方就会有教学和评价。测试和评价的原则和方法总是对教学有着非常强的反拨作用(backwash),也就是影响。这种反拨作用既可能是正面的,可以促进教学;也可能是负面的,会冲击教学。因此,了解英语测试与评价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有助于中学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工作。
二、英语测试与评价的发展趋势
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外语测试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跨领域学科,其理论和应用涉及到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外语教学法、计算机科学等。外语测试主要通过研究各种语言测试的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命题技巧、及通过数据分析、评价测试和学生成绩,探讨外语测试的规律。
近年来,语言学习理论关于语言发展过程的研究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的研究给外语教师带来了观念上的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激励学生讲英语,鼓励学生多投入、多练习,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实践和合作,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理念受到关注。
三、新时期中学英语测试与评价的基本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测试和评价的三个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并主张建立能激励学生兴趣和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应当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信心。一线教师应善于将形成性评价积极地融入教学过程,营造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学习氛围。
四、口语能力及其特征
口语能力由以下三种技能构成:
1. 语言微技能。该技能指对语言形式的掌握,其中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在口语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而忽视语言的真确性。但也不要一味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而忽视语言的正确性。
2. 常用表达技能。该技能指日常交际用语和传递信息的技能,包括运用问候、介绍、感谢、道歉、意见、抱怨等日常交际用语的能力。描述或叙述事件、事物和人物等的技能。
3. 交际应变能力。该能力指交际过程中即时解决问题以完成沟通的技能。例如,澄清与查证特殊意义的技能、改变错词的技能、纠正口误的技能和得体交际的技能。
五、口语测试中出现的问题
1. 部分考生的语言基本工较差。考查的语言点主要包括各种时态、语态、句子结构、常用词汇及相关短语等,这些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时态不一致、句子结构不完整、动词搭配不正确等。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较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旧教材相比有大幅度增加,而课时却减少了。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许多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删减课本内容。其次,新教材中语法知识的编排比较分散,而部分词汇的练习针对性较差,且对知识的巩固和扩展不够。
2. 考生的表达能力差别较大。除了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外,考生表达能力的差别还表现在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所表达的内容上。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层次:(1)比较优秀的考生可以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流畅地表达思想,语音和语调也符合英语的韵律。(2)中等水平的考生能按命题的要求完成任务,但语言的准确性、灵活性、连贯性生动性都比较差。(3)水平较低的考生发音不准确、用词不当、句意含混。考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与其个人的兴趣、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有实际锻炼的考生能熟练驾驭所学知识,而学习仅局限于课堂和课本的学生运用语言时则有较大的困难。
3. 部分考生的心理素质较差。口语测试对考生,尤其对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能否被理想的院系录取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部分考生的心理压力过大,以至于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这些现象往往是考生的性格、对考试的态度、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平时的训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考生要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除了具备必要的知识外,还需要重视对其他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和培养。
六、讨论和建议
中学英语口语等级测试,一方面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中学生英语口语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促进了中学英语教学;另一方面也积累了实施大规模口语测试的经验,为在更大规模内推广口语测试提供了参考依据。
1. 测试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或环节:(1)所要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即测试内容;(2)知识和能力的抽样,即测试所涉及的具体内容;(3)考查这些内容的方式方法,即题型;(4)试题编制,即命题的技术手段的运用和把握;(5)成绩评定,包括权重和具体平分标准的明确等;(6)对测试结果的管理和使用等等。
2. 拥有一批合格的考官是成功实施大规模口语测试的必要条件。口语测试属于主观性考试,对考生水平的评估取决于考官的主观判断,不同的考官对同一考生的能力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断,同一考官对同一考生的能力在不同的时候也可能作出不同的判断。不同的平分点也可能对同一考生作出不同的评估。因此,口语评估的信度低是在各级终结性考试中增设口试的主要障碍之一。要提高口试信度就要严格筛选和培训考官,最大限度地保证考官之间、考官本身和评分点之间的一致性。
3. 大胆实践,努力创新,探索符合大范围标准化测试的口试方式。(1)直接型口试。以口语在真实语境中使用为蓝本,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来考查其口语能力,具有较高的卷面效度。但是直接型口试的评分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考试过程很难统一标准,信度不高且耗时费力。(2)半直接型口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计算机辅助口语测试必然是今后语言测试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计算机辅助口试中,可控制的变量相对增加,考官的信度也可以得到保证。当然,计算机辅助口试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口试的整个过程都被刻录在光盘上,考官无法考查考生的非语言特征;其次,这种口试必须在语言实验室进行,对录音设备要求比较高,不利于在我国比较落后的边远地区推广。
4. 加强对口语测试环境的调查和研究,使口语命题工作更趋合理化和科学化。在大范围的命题中,口语测试的命题比书面测试的命题更为复杂,更要注重对测试环境的调查和研究,弄清口试能实现的目标、考官的素质、时间限制、考场安排和测试过程等方面的情况。
总之,口语测试对教学以及整个教育体系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语言测试的设计者、测试结果的使用者以及语言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反拨作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以确定某测试可能影响的范围,确定影响的具体方面,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评估等。确定影响的方向,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确定其影响的程度。无论是外语教师、测试的设计者与试题的编写者,还是行政决策和教学管理人员都必须对测试的作用进行充分的认识,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积极促进作用,降低其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