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我国高校中一直被要求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它担负着向广大学生传播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之责。尽管民办高职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我以自己曾在民办高职工作的亲身经历及与其他兄弟院校的朋友交流中收集到的信息,梳理一下民办高校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亟待要完善之处,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政课建设 教材与教法 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66-02
一、党委领导要重视落实思政课建设
民办高职更注重以职业导向为核心来培养学生,认为思政课对培养学生技能并没有多大帮助,甚至认为在这块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是一种浪费,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技能建设上面来,从而民办高职出资人不重视思政课的建设。持有这种看法是典型出于一种速成实用的观点考虑问题,但从高职长远发展来审视,显然是缺乏前瞻性的。鉴于这种情况,就格外要求派驻到高职的党委负责人要有特别使命感和责任感。
领导主抓,重在落实。民办高职派驻的下去的党委负责人是单个人进驻,往往因为人员数量上不占优势,在民办高校中开展工作可能会出现疲软状态,结果呈现出院董事会强劲院党委弱的一种势态。甚至有些院党委屈居于二流地位成为民办院校出资人的传声筒,不能有效代表所在政府起到一种监督引导民办高职办学方向的目的。鉴于此,党委负责人更要表现出主动性与积极性,多与董事会沟通,取得出资人的信任,做到分工明确,让思政课建设与管理由党委负责主抓。
保证教学课时量,科研经费到位。高职大专思政课程主要包括三门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和《形式与政策》。思政课的课时量在执行上往往大打折扣,《形式与政策》课程有的民办院校根本就不做安排,《思修》与《毛概》两门思政课也压缩为每周各2课时。更有甚者每周减为各1课时,每两周上一次课。课时太少,思政课教师无法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结果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课时都无法保证,课外实践活动就更是奢望了。上级要求按每位学生15—20元的标准拨款用于思政课的建设也只能是空头支票了。出现这些问题,个人认为党委负责人不应沉默,要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建议通过各种方式联动,促使思政课建设在民办高校不被忽悠。可以通过暗访的方式直接下到学生宿舍交流,或者直接电话联系学生了解情况;还可以召开院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或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以保证思政课建设落实到位。设立思政课教学经费代保管制度,在开学之初由上级部门代学校收取保管,各民办高职思政教学部根据教学计划到经费保管部门支取相关费用,以保证思政课教学、科研有一定的经济支持。
重视思政课师资建设。思政课教师中也存在“两头大,中间小”哑铃的现象。究其原因,中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觉得民办同公办单位相比较总觉得待遇不好,晋升空间不大;报酬不高,工作压力又大等诸多因素。民办高职要想有更好的发展未来,就不得不要去努力打造自己的教学团队,形成一支比较合理的老中青梯队教学结构。学院可以启动青年教师导师制,一对一的方式去培养年轻教师;创造机会让年轻教师多与校外进行学术交流,拓宽年轻教师的视野;也可以开启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选拔一批有志奉献于民办教育事业、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作为培养对象。努力营造一种以情感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的良好人才培养氛围。
二、促进教材与教法的改革
无论是民办高职生还是公办高职生所学的思政课教材与本科生相同。众所周知,大学扩招,民办高职学生录取分数线不断走低,一二百分就可以进大学。让低分学生与本科生一样学同一本教材,未免有些难为这些学生了吧!上级要求所开设的《思修》和《毛概》这二门课程理论性也较强,现实是高职生普遍难于有耐性把它们读完。在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这两门课程中,也有部分内容出现了重复。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都曾列为一节内容来讲解;在《毛概》课程中,从1949年到1978年的历史内容回顾也反复出现在某些不同的章节中。尽管在2013年这两门课程都做了些许改动,但还不是以高职生为出发点这个初衷的。个人认为应针对高职生的特点,组织教师去开发一套适用他们口味的教材。现今的高职生活泼好动,感性思维明显强于理性思维,文化基础差。教材内容应该抛去哪些说教式的理论宣讲,更多配以感性的案例,插图等形式吸引学生来实现他们对思政课的兴趣。
与教材改革相对应,我们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也要做出重大变革。高职学生不喜欢思政课,与教师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无关系。如何使这些文化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我看仅满足于教学法的修修补补还是不够的,必须下大手术在课堂上完成学生由被动到主动、教师由主演到导演的角色转换。仅以《毛概》课程来说,全书15章,如果教师按章节从前到后讲下去,很可能会落入讲课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般的教学效果,无法真正把问题讲深讲透,学生自然就会对该课程失去兴趣。只要是能引起学生对思政课感兴趣的教学法都可以使用,我们不妨去尝试一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在专题教学模式中,它尤其注重教学环节和教学情景的设计。以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例,整个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情景设计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精”彩导入。运用富有鲜明闽南特色的民乐作为背景,结合我国许多年轻大学生英语流利却写不好汉字的反例,在对比反差中点题:即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第二,“精”选教学案例和素材。在案例和视频材料的选取上,本课程遵循“精要、新颖、贴切、易感”原则,使深奥的文化理论生动、直观、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三,“精”心设计教学情景。以问题为中心,营造以下多种教学情景:
(1)对比式教学情景。通过典型范例和反例的对比情景,强化所讲授内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氛围。
(2)对话式教学情景,通过师生间的对话,营造平等、民主的双向互动关系。
(3)思辨式教学情景。通过辨论的过程,把学生的认知能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4)人文感化教学情景。发挥诗歌、音乐等人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化和熏陶作用。如教学中可预设关于“理想”、“祖国颂”之类的诗朗诵,以情激情。
(5)情感共鸣情景。通过易于引起学生共鸣的本地域、本校典型范例中蕴含的真、善、美的教育内涵,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6)同辈教育情景。同辈人具有身心特征的相似性、思想交流的亲和性、智力成长的互动性。教学过程中可预设学生上台发言或展示课件讲课的情景。
三、注重实践基地培育
如果说教材与教法的改革是课堂内活动,那么实践基地培育则是课外教学。民办高职思政课课外实践普遍处于不利于教学的被动状态,个中原由可以说是多种。民办高职院校的资金都是通过自负盈亏方式来解决,也就决定了他们的投入往往是捉襟见肘,难以满足教学需要。有些民办高职连用于供运输老师和学生往来的校车都没能配备,教师又怎么能够带领学生去实践基地学习呢?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对课外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也不高。思政课教师普遍授课任务重,难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研究实践教学。教师数量也有限,被抽调带学生出去的老师只能是挤时间出来做义务奉献,许多民办高校对实践教学没有规定工作量和相应的补贴,校外教学实践活动安全性缺乏保证等问题都影响着教师实施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无论如何,这绝不是让思政课外教学流产的理由。“高等学校思政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政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颁布]学院从领导到教师个人都要重视起来,以课外实践教学这个第二课堂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课外实践分为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校内实践可以军事训练、入学教育、专题报告、经验交流、勤工助学、开设主题微博等方式进行。校外实践教学是安排大学生“走出去”开展校外社会活动。民办高职可借助多种渠道,通过合作共建等形式,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如建立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介绍革命传统教育。也可以在街道、农村或先进示范区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与考察;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开展活动,独立思考,提出见解。还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根据需求选派学生进行短期挂职锻炼或岗位见习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民办高职有效思政课程教学既要赢得出资人的支持,也需要思政教师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注重课堂与实践内外兼修,有机渗透,相互融合于教学过程之中。整合课堂各种教学资源,不断扩展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纵深,真正实现其教学质量提升。
作者简介:
潘超儒(1975—),男,汉族,江西余干人,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