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碧娣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博大精深,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含义,它的精髓和内涵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可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很少用到或者是看到文言文,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去探索和感受文言文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51-01
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感受文言文学习给学生带来的热情和自信,让学生陶醉在文言文的世界中,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只有当学生掌握了有效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和途径,学生才能够知道该怎样去学习文言文,欣赏文言文,从而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和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从语言、表达技巧、观点态度和探究学习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文言文的有效学习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把握语言运用,掌握语言规律
文言文的语言言简意赅,这就增加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很多学生认为文言文的语言就是难懂的“天书”。其实,学生只要掌握了词的基本含义,解读文言文就会轻而易举了。文言文的语言主要是动词和修饰语。动词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可以使文章产生一种动感的美,给人以生命感,在文章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修饰语主要包括了形容词和虚词等。形容词的使用可以使文章读起来栩栩如生、妙趣横生,让学生感受到文章呈现出来的美和意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创建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虚词往往是贯通文章、活跃情趣的关键词,正因为有了虚词的出现,文章才会一气呵成,变得灵活生动,让学生读起来流畅通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这三类词的用法,让学生不断地积累和掌握文言文的语言,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总结表达技巧,鉴赏文章之美
文言文的表达存在着很多的技巧,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够对这些技巧了如指掌,达到运筹帷幄的程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在阅读中会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述,还是议论、抒情;知道文章的结构形式:是首尾照应、开门见山,还是先总后分、先景后情;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衬托对比、烘托渲染,还是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同时学生也会欣赏到文章的艺术风格:是雄浑旷达、豪放俊爽,还是沉郁悲愤、冲淡婉约。通过阅读,学生会一点一点地了解这些表达技巧,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学习,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也会不断地加强。学生在学习表达技巧的时候要多从表达方式、结构形式、写作技巧和艺术风格这些方面去分析和考虑,让学生能够逐步提高,以小见大,之后学生就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问题,更加全面地分析和理解文言文。
例如在学习《伤仲永》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欣赏到作者寓理于事的写作技巧。作者写作的时候先扬后抑,先说仲永幼年聪颖过人,天赋超群是“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而后又说仲永“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通过作者两次的不同感受,从对比中学生明显可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明白了后天学习和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文章的表达一开始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欣赏“仲永”,而后又同情“仲永”,在对比中,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感受了文章的写作技巧。
三、深入观点态度,了解中心内涵
文言文含蓄蕴藉,通过简练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内涵。学生要通过现象看本质,看到字里行间的意思。作者通过对文章中的事物的描写,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和观点态度,这才是作者写作的真正目的。如梅花凌冬傲霜的风骨,菊花临霜不凋孤高。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感知和逐渐认同作者的观点态度,达到通过对于文章事物的理解,上升到进入文章内在思想情感的共鸣。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时候,要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具体情况,特别要注意文章后的注释,在这些信息的帮助下,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小石潭记》的时候,学生需要了解这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写景抒情,通过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来表达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文章中作者写到了“小潭源流”“溪身”“明灭可见”“斗折蛇形”……这些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就想表达小石潭的幽静,把这些渗透到学生的心灵里去,学生需要理解和感受这种境界,进而走入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深刻理解才能够感受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体会作者当时的境况,进一步了解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四、主张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参与
文言文的学习,关键是学生能够理解每一个字、词的用法,之后通过这些字词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和点拨和启发固然重要,这保证了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探究,来“悟”和“感”。当学生开始主动探究和学习文言文后,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含义会有一种很强的成就感,仿佛穿越时空,与作者促膝长谈。学生的探究可以是自主探究,也可以是合作探究,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去学习,感受文言文的无穷魅力。
例如在学习《陋室铭》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朗读法的方式让学生来学习。也就是教师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去阅读文章的有关语句。这样的阅读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思考起来,探究起来。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认为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更加关注文章,通过探究来感受和体会文章带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文言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教师要积极地去点拨和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知道文言文的学习方向和有效方法;学生也要刻苦努力,坚持不懈,通过不断地积累和探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文言文这种古老的文化形式一定会被发扬光大,继续传承。
参考文献:
[1]廖春红.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途径[J] 中学生阅读.2009.(9)
[2]葛翠茹.有效文言文教学的探究和实践[J] 语文阅读.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