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合作学习之我见

2014-04-29 23:51高志强
成才之路 2014年26期
关键词:组内交流评价

高志强

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已实行很多年了,但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小组合作学习操作往往流于形式,经验泛泛而谈,缺乏细化、深化研究,浅尝辄止。笔者结合课堂实践与大家交流一些想法。

一、科学合理分组,使学生“可合作”

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科学合理分组,按知识水平、能力大小进行互补搭配,选好组长或副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在合作中缺乏主动性,原因就是不会合作,不知道如何合作。为此,教师在课前要教会学生一些合作技巧,如教给学生如何倾听,怎样发言,怎么质疑等。在小组交流时,教会学生采用轮流汇报的制度,不要成为优生的一言堂。对小组内一些不喜欢交流的学生,教师可以亲临指导,设计一些稍微简单的问题让这部分学生交流。尽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会合作。

二、优化评价机制,使学生“想合作”

及时评价、反馈、激励表彰是小组合作得以持久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从小组学习的过程、表现和效果三方面入手,尝试实施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际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根据每组学生的交流、探究、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加分奖励,并对每组成员所得分数进行捆绑式统计,做到每天一统计,每周一公布,每月一评比。我们還运用同伴评价的方式,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合作态度,再到评合作质量,最后到评创新,循序渐进。

三、设计合作内容,使学生“能合作”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时要注意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体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难度大于个体能力,能使小组合作成为必要;小于小组合力,可以保证小组合作的成功。因此,在备课时,我们会仔细考虑什么样的问题值得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会选择设计一些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会离开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也不会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因为如果问题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造成学生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同样,问题太易,只能白白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徒劳无功。

四、培养合作技能,使学生“会合作”

提出一个问题后,我们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把想法整理出来后,再组织小组合作。让这些学生在组内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小组集体的意见,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形成“统一”认识。通过这样训练,一些后进生在优等生的带领下,渐渐地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了,他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思考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如何更好地把握介入的时机,重视纵向研究,对横向拓展方面的研究不够等,都需要下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河北省承德县教育局)

猜你喜欢
组内交流评价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