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静
摘 要: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时刻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激情,而激情的来源则是对某一目标或者是任务的不懈追求和对未来知识的不断渴求。基于此,教师要从任务驱动视角对诱发学习动机、点燃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激情进行了全面探析。
关键词:任务驱动;物理课堂;学习激情;方法;途径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所谓的良好开端代表的就是学生积极而正确的学习动机。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所有的知识都应该是由学生这个个体进行主动构建的,教师只是一个协助者和引导者。而在这个主动构建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最为关键。在实际学习中,学习动机是通过学习激情加以体现的,学生在教学中是否能够保持不断的激情,是否总是处于一种不懈追求和不断探究的状态,都反映出了学生是否形成了一个良好而正确的动机。学生的激情又是来源于哪里?如何在教学的全过程都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这种激情?实践证明,采用“任务驱动法”是一个最佳途径。将教材内容通过一个或多个与学生已有经验相契合的设计形式加以呈现,让学生带着任务“出发”,走上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经历不断的成功和失败、修复与调整,从而对目标和未知产生一种探究的激情,在这种激情的支撑下最终完成任务,并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一套知识体系。基于此,本文以教学实例为切入点,对任务驱动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任务驱动模式的基本构成
一般来说,任务驱动模式由“任务设计”“任务实施”和“评价总结”三个环节构成。其中在任务设计阶段主要是由教师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教学目标的确定设计出可以令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的具体任务;任务实施阶段则一般通过三个步骤实现: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展示成果;而评价总结阶段,就是通过多种评价方法,如测试法、调查法等对学习结果以及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客观的总结与评价。
二、任务驱动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本文以“光的反射”一课为例,对如何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1)教学内容分析。“光的反射”在教材中的作用,既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重要应用,也是“平面镜成像”的基础。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们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由于初中生在这个学习阶段立体想象力比较欠缺,不易理解同一平面的物理概念,对“同一平面内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这一特点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可以将如何加快学生对上述问题的理解作为任务设计的背景。
(2)分析学生学情。抽象性思维在此阶段的中学生中已经初步形成,对一些问题能够独立地进行判断和思考,探究心理和操作欲望已经突显,且具有一定生活经验和物理知识基础。因此,在任务设计与实施中,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任务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习热情。
(3)教学目标确定。要让学生通过任务完成的过程了解反射现象的定义,反射角、入射角和法线的含义;让学生从实验中完成对“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探究。
(4)任务设计。根据学情分析和内容分析,为学生设计了两个任务:①通过实验对激光传播路径进行表示;②让学生们想出一个可以证明激光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的方法。
(5)任务实施。①从生活化情境抛出本课学习的“总任务”——对光的反射规律进行探究:将一面镜子放在讲台,然后让学生们利用镜面和激光笔使教室窗户上出现反射光线。在教师的帮助下,很多学生完成了实验。教师指出,如果一旦了解了光的反射规律,那么这个实验将会更加简单。②通过实验演示,将任务①进行呈现:将激光笔固定在铁架台上置于暗处,让其射向平面镜,将一个光屏置于另一边让学生观察,呈现任务:如果平面镜用一次性饭盒的表面来表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用木筷来表示,那么请同学们将木筷插在饭盒上将激光传播路径进行表示。③思考之后,学生们完成了任务①。这时教师进行阶段性总结:从实验结果来看,同学们好像模型有所不同,那么请先对自己的模型进行简单描述。描述之后指出,由于只存在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因此情况说明起来有点模糊。教师这时可将另一根筷子垂直插入饭盒表面,引入“法线”的定义与作用,引导学生们试图从三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方面对模型进行重述。④描述出现了“三线在同一平面内和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两种情况,利用这种“分歧”引发学生思考,正确的情况到底是哪种?继而通过实验设计将任务②进行呈现:可不可以有一个证明激光的‘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的办法?⑤学生们在交流与思考之后,有的在他人合作下使用了多种方法,如将白纸板或者是光屏竖直放在讲台上,然后观察纸板或者是光屏是否同时出现了三条光线;将上述实验装置倒在讲台平面,观察三条线情况等。⑥任务完成后,教师总结并得出结论:光的反射现象中,同一平面内存在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且法线两侧分别存在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⑦进行总结评价。首先通过自评或者是互评的方法,让学生之间对他人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方法和结论进行评价,指出与自己方法相比比较好或者是欠缺的方面,并提出改进方案。然后教师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给予总结评价,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所持观点以及对本节课的意见建议等隐性内容进行总结,成为了解学生情况和教学改进的依据。
综上,从任务驱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应用中可以看出,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良好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具体的实施中,“尺度”的把握仍旧是存在于教学中的问题,有的教师在学生进行任务分析时没有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急于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或者是在给予一定提示时模糊不清,不能很好地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因此,任务驱动模式的良好运行仍旧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让任务驱动真正成为点燃学生物理热情的“催化剂”。
(江苏省邳州市新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