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

2014-04-29 22:11李雪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7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品德儿童

李雪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改变过去那种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方式。下面就我个人对《品德与生活》的教學说点自己的体会。

一、课堂活动要生活化

《品德与社会》课程基于生活、情境、问题,适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学习。教学时,应该尽量指导学生用心去体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身体验的过程。

比如在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有一个主题“人类渴望和平”, 在课前准备中,我多方收集由于战争而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图片和故事,教学中,再结合书本上的插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另外,除了图片资源,我还常利用电视、电影等音像资料,以使教学更生动、更直观,既利于增加教学的信息流量,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探索,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激活生活体验,让课堂“活”起来

比如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中有一个主题“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在这个主题的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做调查,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提出问题:“那些信息工具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方便?”通过课前的准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总结的过程就显得尤为活跃,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他们知道了电话的便捷,以前通过书信传递信息,而现在可以适时传递信息;通过网络,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全球大事;通过聊天软件,可以与家人视频聊天;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给人们带来的极大方便……这些都是学生通过生活体验而感受到的,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比老师灌输式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不仅有利于学生内化道德认识,增强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

三、选取素材要源于并贴近学生生活

现在的新课程教材配有大量富有情趣、童趣的图片等课程资源,但不管怎么说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还是一些无声无息的材料,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是喜欢使图中人物、文中的内容变得有血有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探寻学生生活中的矛盾或焦点,设计成类似的情境(如小品、生活情境剧等);把一些小故事拍成录像;一些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做成flash动画等,供学生探讨、解决,以达到激活学生生活、保证活动的指向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并以此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四、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教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儿童的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品社教学产生怀疑,薄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而应该是怎么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知,做到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总之,围绕品社生活化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努力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教科书上知识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活动方式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实效。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出口洲中学415602)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品德儿童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