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娟
摘 要:“逆向思维”是针对正向思维而言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习惯了正向思维定式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突破学生因“思维惯性”而带来的思维“死角”和“误区”,训练他们学会由果索因,创造性地进行逆向思维,重建思维结构,提高思维能力,成为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学地理;逆向思维;探究性;训练
初中地理是一门应用性、探究性特点十分显著的学科,它对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习惯沿着“由因及果”的顺序为学生们展开知识,学生们也养成了一种由因及果的正向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定式一旦形成,往往会对学生思维形成一定束缚。一方面学生们的思维会逐渐陷入一种“思维惯性”之中,对待问题会固定地沿着一种方向去思考,容易产生思维“死角”或者是走进思维“误区”;另一方面正向思维的定式也会让学生逐渐产生“思维惰性”,思维会慢慢变得呆板,失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地理课堂这个学生思维活动集中的场所,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具备正、逆思维有效联结的能力,应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本文从地理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对中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进行了全面探析。
一、“由果索因”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在地理教材中,很多概念、原理和规律都包含着丰富的“探究因子”,为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提供了有力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蕴含于这些知识点中的探究性内容,有意识地改变“从左至右”的定性思维方式,善于让学生由果索因,学会“反过来”进行问题思考,逐步训练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如在学习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对世界地图进行略读,这样学生对世界地理分布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通过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引导他们由果溯源。①从地图中是不是可以发现大西洋的两岸轮廓对应非常明显,为什么会这样?②七大洲在最初会不会是个整体?然后让学生们从课本中尝试去寻找答案,探明原因,印证猜想。通过课文阅读,学生们发现大陆曾历经“解体——分裂——漂移”,意识到大陆在亿万年前就是个整体,它是经过了解体分离与漂移才形成了当前七大洲的地理格局。这种执果寻因的方法,既能够让学生对理论形成的全过程有一个清晰认识,还能够让他们意识到很多地理学说的产生也是从逆向思维而来。
二、通过“正逆对比”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地理知识中,很多问题既可以通过正向思维去引导学生解决,也可以以结论为切入点进行反向推理,让学生通过逆向思维从不同角度进行认知。通过正逆思维对比和联结,训练学生学会多角度开展思维活动。
如在学习“时区差”时,设计环节如下:小张从上海飞往洛杉矶,出发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1号7点,飞行时间为12小时,那么小张到洛杉矶时间是什么时间?有两位学生解答此题时出示了两种解法:学生1:洛杉矶位于西八区,通过时区差可以得到区时差是16个小时,飞机自东向西飞,将起飞地的区时减16小时,再加上12小时的飞行时间,因此小张到达洛杉矶时间是8月1号3点。学生2:与学生1相同,首先得到区时差是16小时,然后自西向东计算,将起飞的区时加16小时,再加12小时飞行时间,因此小张到达洛杉矶时间是8月2号11点。这时出现了一题两解的情况,那么对错如何分辨?
面对这种局面,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即刻被激起。通过思考发现,跨越经度会因不同方向而有所不同,向西跨越是16个时区,但向东跨越只有8个时区,因此学生2的计算是错误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学生2的计算思路是不是可行?这时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解析发现,学生2的思路是对的,但学生1在解析过程中将国际日期变更线的问题有效避开了,使得解析更加简单清晰。这种正、逆思维对比分析和有效联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让他们学会应如何从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对地理知识进行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利用“认知冲突”打破思维定式
逆向思维是不同于正向思维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对于已经习惯了某种思维定式的中学生来说,改变思维方式对他们具有一定难度,如何能够为学生的思维寻找一个“突破口”?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认知冲突”,“挑战”学生的已有经验,让他们的思维在冲突中进行碰撞,从而擦出探究的火花和创造的灵感,这对逆向思维的形成十分有效。同任何事物相同,地理事物中也存在着矛盾与统一的特性,可以从地理事物的不同层面去为学生制造冲突,设疑逆引。如在学习“地理资源分布”时,教师提出疑问:“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莫过于南极,为什么南极却有十分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个问题无疑与学生原有的“寒冷地区不具备蕴藏煤炭条件”这一知识点发生了冲突。在这种冲突下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去寻找答案,当他们感觉到求题无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尝试从“大陆漂移”这一地理学说中试着寻找原因。这既有效训练了学生逆向思维,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串联知识的机会,关键在于学生由已知解决了未知的问题,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在于思维能力发展,逆向思维训练无疑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逆向思维的训练应以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前提,与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特征相结合,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其思维发展的训练方法,才能让他们的思维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新兴.逆向思维训练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学院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2]郭雪梅.师生文化冲突视角下的初中地理课堂管理研究[D].西
南大学,2011.
[3]杜春华.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