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晓林
摘要: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解三角形经常考查范围问题。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本文在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及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例题,归纳了解决此类问题常用的两种方法。
关键词:解三角形;范围;减少变量;三角函数;不等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30
一、减少变量,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问题
1. 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设向量■=(c-a,b-a),■=(a+b,c)若■∥ ■,
①求角B的大小;②求sinA+sinC的取值范围。
分析:由向量共线可得两边平方和减第三边的平方,可知要用到余弦定理;第二问中A和C有关,一个用另一个表示,减少变量进而求范围。
解析:①∵■∥■, ∴c(c-a)-(b-a)(a+b),
∴c2-ac=b2-a2,∴■=1由余弦定理,得cosB=■,B=■。
②∵A+B+C=π, ∴ A+C=■,
∴sinA+sinC=sinA+sin(■-A)=sinA+sin■cosA-cos■sinA=■sinA+■cosA=■sin(A+■)
∵0 ∴■ 注意本题考查:①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②余弦定理、两角差的正弦公式、辅助角公式;③第二问中通过减少变量,转化为关于角A的三角函数求范围。 变式1: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cosB+cosC)=b+c ①证明:A=■; ②若△ABC外接圆的半径为1,求△ABC周长的取值范围。 分析:已知边和角的表达式可以化简为:边化角或角化边;第二问涉及外接圆的半径考虑正弦定理,表示出周长后减少变量求范围。 解析:①∵a(cosB+cosC)=b+c 由余弦定理得:a(■+■)=b+c 整理得:(b+c)(a2-b2-c2)=0又b+c>0 ∴a2=b2+c2 即A=■ ②由△ABC外接圆的半径为1,A=■可得a=2 ∴b+c=2(sinB+cosB)=2■sin(B+■) ∵0 ∴2 ∴△ABC的周长的取值范围是(4,+2■] 注意本题考查:①正余弦定理、辅助角公式;②第二问中通过减少变量,转化为关于角B的三角函数求范围。 变式2: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2=b2+c2+■bc ①求角A的大小;②设a=■,S为△ABC的面积,求S+3cosBcosC的最大值,并指出此时的值。 分析:涉及两边平方和减第三边的平方,考虑余弦定理;第二问从要求的出发,考虑用面积公式及两角和差公式化简。 解析:①∵a2+b2+c2+■bc 由余弦定理得cosA=■=■=■ 又0 ② 由①得sinA=■,结合正弦定理得 S=■bcsinA=■■asinC=3sinBsinC ∴S+3cosBcosC=3(sinBsinC+cosBcosC)=3cos(B-C) 所以当B=C 即B=■=■时,S+3cosBcosC的最大值为3。 注意本题考查:①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②通过减少变量,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求最值。 2. 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已知cosC+(cosA-■sinA)cosB=0 ①求角B的大小;②若a+c=1,求b的取值范围。 分析:已知三个角的关系,求角,考虑A+B+C=π;第二问中已知三边及一角考虑余弦定理。 解析:①由题意可知-cos(A+B)+cosAcosB-■sinAcosB=0 化简得sinAcosB=■sinAcosB=0 ∵sinA≠0∴sinB-■cosB=0 又∵cosB≠0∴tanB=■ ∵0 ②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B ∵a+c=1 cosB=■ b2=3(a-■)2+■(0 ∴■≤b2<1 即∴■≤b<1 注意本题考查:①两角和的余弦公式,余弦定理;②第二问中将b2转化为a关于的二次函数,易错点是0 变式: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2a+c)cosB+bcosC=0 ①求角B的值;②若a+c=4,求△ABC面积S的最大值。 分析:已知边和角的表达式化简方法为:角化边或边化角;第二问中减少变量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解析:①由正弦定理得,(2sinA+sinC)cosB+sinBcosC=0, 即2sinAcosB+sinCcosB+cosCsinB=0 得2sinAcosB+sin(B+C)=0,因为A+B+C=π,所以sin(B+C)=sinA,得2sinAcosB+sinA=0因为,sinA≠0所以cosB=-■,又B为三角形的内角,所以B=■ ②S=■acsinB,由B=■及a+c=4
得S=■a(4-a)sin■=■(4a-a2)=■[4-(a-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