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研究

2014-04-29 18:53解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综合素质初中

解娟

【摘要】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可能我们当前在学校里为学生讲解的这款办公软件,在学生应用的时候已经更新了版本,抑或是被时代淘汰,更新换代了。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高起点上。基于此,文章研究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路,以及教学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初中 教学方法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38-02

当前,全社会都在讨论应试教育的弊端,而初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只参与会考不参与高考的课程来说,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中似乎更能放开手脚,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路定位

1.培养兴趣为主,应试为辅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像语文、数学那样面对着高考的压力,有时教师想要进行教学改革,却总是担心影响进度,减少课堂教学的知识量。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定位,最简单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培养信息技术应用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有这样一个明确的了解与认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当中,更应该以引导兴趣为主要目标。只有在初中阶段对信息技术有了足够的兴趣,且有明确的认知,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甚至工作当中,能够有足够的兴趣去进一步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办公。

2.课堂教学以任务为趋动,以小组为单位

初中信息技术的教材当中,是分了模块与单元的,教师应当明确的进行教学设计,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明确的工作任务,在这一明确任务的驱动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带领学生系统的学习完成这一任务所需的技术与知识。

同时要考虑到当前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有的孩子可能很早就接触电脑与信息技术,而有的孩子可能一直没有机会应用计算机,这样,会造成学生在初中阶段,在接受信息技术课程时表现出参差不齐的学情。这时,合理的运用小组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学习,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这样可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相互帮助,有基础的学生可以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对没有基础的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之间能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3.培养目标全面化、综合化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作为这样一门日新月异的学科,以其不断更新变化的新技术吸引着众多应用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信息技术的变化速度是很快的,可能我们当前在学校里为学生讲解的这办公软件,在学生应用的时候已经更新了版本了,或者被时代淘汰,换成了新版本了。那么如果将教学目标仅仅局限于某一软件的使用或某一具体操作的掌握,似乎就变得本末倒置了!

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其培养目标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书本上所讲的基本操作。试想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知识,那么他们的学习岂不是在浪费时间。

那么应该怎样定位初中信息技术的培养目标呢?我想应该定位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应用能力,同时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知识迁徙的能力、信息收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交流沟通、团队协作、组织管理以及评价判断的能力。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

在基于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知道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应该是以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的教学方式。同时要融入学生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培养学生,使其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在此分析几种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供同行品鉴。

1.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倡导的是一种“积极互赖、分工合作、人人尽责、同时互动”的学习模式,能够很好地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技能和小组协作技能。

具体到信息技术课堂中,适时适度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信息技术课堂的许多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得小组中的每位学生能够共享图片和文字等许多学习素材、共同培养正确的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动机、树立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组间异质、互补的特点不断弥补学生之间的巨大差异,达到共同进步:还能发挥小组间组员的互相监督管理、激励促进的特点优化课堂秩序,有助于教师对课堂纪律的有序性进行合理监控。

2.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认为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非理论型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究和合作,更要求学生亲身体验,具体操作,反复练习。因此,加强学生的动手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一条超时空的隧道,把网上的和光盘里面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呈现给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广阔天地,提供了学习环境,增强了对学生思维兴奋点的刺激。

3.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在信息技术教与学的各个环节,要把握时代特征,明确培养目标,立足课程教学,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和策略。

参考文献:

[1]郭杨杨.微视频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向双燕.基于课程资源库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魏丹.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技能训练系统设计与实现[D].沈阳师范大学,2011

[4]曾文英,吴教育.基于教学工厂的项目驱动教学研究[J].软件导刊.2009(12)

[5]范晓云.信息技术项目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08(08)

[6]张哲,陈桂生.在Java语言教学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18)

[7]黎孟雄.项目驱动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06)

[8]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4)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综合素质初中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