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歉语“对不起”的言语行为类型

2014-04-29 09:38关英明
北方论丛 2014年3期
关键词:对不起言语行为

关英明

[摘要]“对不起”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致歉语,常用于实施致歉言语行为。通过对搜集到的有关口语语料统计和分析,可以见出“对不起”还参与许多其他言语行为的实施,而且这些言语行为的实现受它出现位置的影响。随着“对不起”被不断广泛而高频地使用,其语义有进一步泛化的趋势,话首是它语义泛化程度最高的位置。

[关键词]对不起;致歉;言语行为

[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541(2014)03-0067-04

言语行为理论属于语言哲学中的日常语言学派研究内容,由日常语言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由塞尔修正、完善,是从行为角度阐释人类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摆脱了对语言学的逻辑语义研究,既不像结构主义语言学那样关注语言自身的语法结构,也不像系统功能语法那样关注语言的潜在系统,而是注重研究日常生活中语言的实际使用状态,认为符合一定“合适条件”的言语就会行使一定的言语行为,语言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而是行为。言语行为理论是迄今为止比较有力地解释语言与其交际功能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的重要理论。言语交际过程实际上就是由一个接一个的言语行为构成的,而且每一个言语行为都体现了说话人的特定意图。任何一个言语行为都必须通过某一句话语方能实施。反之,任何一句话,在一定语境中必定实施了一定的言语行为。现代汉语中,“对不起”是最常用的致歉语,也是重要的礼貌语之一。《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释该词为:“动词。对人有愧,常用为表示抱歉的套语”[1](p344);《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则释义为“习用语。对人有愧,常用作表示抱歉的套语”[2](p182)。上述两部工具书对“对不起”的释义基本相同,均是“常用作表示抱歉的套语”,可见,“对不起”及其组织的言语常可以实施致歉言语行为。但是,我们通过观察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中搜索到的2 000多条“对不起”的口语语料,发现“对不起”除主要实施致歉言语行为外,还参与其他多种言语行为的实施。以下,将结合具体例证对该词予以一定的考察和研究。

一、“对不起”直接实施的言语行为类型

显而易见,“对不起”直接实施的言语行为就是致歉行为。关于“致歉”,我们比较认同美国人类学家海姆斯的解释:“道歉是这样一种言语行为:当A冒犯了B,道歉可以被用来维护B的面子,并且弥补冒犯的后果,进而恢复A和B之间的和谐(A是道歉者,B是被冒犯者)。”[3](p374)致歉是补偿行为,也是后发行为,因为有冒犯行为始发在先。说话人因自己的言行给他人造成身体上、精神上或相关所有物的损失,所以,有责任怀着愧疚之心向他人致歉。前文的工具书释义表明“对不起”的基本词义是“对人有愧”,是种抱歉的心态,之所以抱歉往往是因为冒犯了别人或者辜负了别人。当一个人向别人表达抱歉的心态,就表明他已意识到冒犯别人的事实,而当今文明社会的行为准则之一是,任何人冒犯了别人都有责任向人致歉,所以,一个人表达抱歉的心态也就是在实施致歉行为。这种言语表达被人们高频使用后,逐渐就被规约化,并进一步语义化,“对不起”也从句法成分中独立出来直接实施致歉行为,引申出了致歉语义。这种现象与语言的“象似性原则”是相符的:一个人或物在言谈提供的信息中越是重要或越是显著就越倾向于用一个独立的名词来指称它[4](p256)。我们认为,如果不否认“致歉行为”也是一个重要对象,那么用一个动词“对不起”来独立完成它也顺理成章。如:(1)“对不起,让您们久等了。我们正忙着把高级计算机管理人员请到市场来。”(《1994年报刊精选》);(2)还没有等到天亮,当地抢粮的群众又扛着粮食、干菜送回车站。一些老乡拉着押车战士的手说:“同志啊,对不起,我们真该死,不知道你们断粮已经几天了,我们有罪啊……”(徐剑《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诞生(下)》);(3)他双眼流泪,喃喃地说:“船长,我耽误了你的时间,真对不起。”(《1986年读者(合订本)》)

上述例证均表明“对不起”实施致歉言语行为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这里不再赘述,下面重点讨论“对不起”实施的间接言语行为类型。

二、“对不起”实施的间接言语行为类型

说话人通过说“对不起”这个致歉语来实现其他言语行为,是实施间接言语行为的过程。Searle认为,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人之所以能传达出多于或有别于话语字面意义的含义,他所依靠的是他和听话人之间的共有知识,这其中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以及听话人所具有的一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5](p66)。“对不起”只是个致歉的语言形式,在具体交际中有没有致歉的语用含义,还要取决于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各自的判断。对于说话人,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冒犯了对方或将会冒犯对方,此时使用“对不起”就具有致歉语义;对于听话人,认为对方的言行冒犯了自己,他会把“对不起”认同为致歉,如果认为对方的言行没有冒犯自己,他会把“对不起”认同为礼貌或其他的语用含义。可见,“对不起”实现致歉言语行为是无标记的,实现其他言语行为是有标记的。以日常生活中的拒绝行为为例,说话人说了“对不起”实施拒绝,听话人往往就会倾向于说话人的拒绝没有对自己构成冒犯,不需要致歉,而说话人没有说“对不起”类的话,直接实施拒绝,听话人往往就会倾向于说话人的拒绝对自己构成冒犯,需要致歉。可见,说话人判断是否冒犯主要注重行为本身,听话人判断是否冒犯不仅注重行为本身,而且还关注实施行为过程中的礼节。失礼就是一种实质性的冒犯。所以,中国有句古话“礼多人不怪”。人际交往中,说话人为了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了体现自身的礼貌素养,也往往会倾向于多使用“对不起”等的礼貌语言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特别是在实施容易造成冒犯的行为或者有违社交礼仪规范的行为时。如果使用了“对不起”但不是实现致歉行为时,更多的是表现礼貌的语义。

我们根据语料的具体表达判断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从而理解“对不起”所实现的言语行为。交际意图是整段话语的,“对不起”作为是话语的一部分,要对话语的整体功能起作用,同时,话语的整体功能也会制约其中的“对不起”的语义表现。“对不起”实施间接言语行为的具体情况如下:

1拒绝

两个例句如下:(4)其中有一个回过头来,不客气地说:“对不起,我们带的食物连自己都不够吃。”(朱邦复《东尼!东尼!》)(5)“哦,对不起,我不能喝酒。”(胡辛《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 (连载之十五)》)在这里,说话人在听话人提出请求、建议或赠与等行为后,产生拒绝意图,但并未直接实施拒绝行为,而是实施了致歉行为。听话人接收到说话人的话语,字面意义是致歉,但根据当时的语境条件说话人没必要致歉,听话人再结合说话人的其他话语内容,推理得知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是拒绝(以下间接实施的行为,推理逻辑与此类似,不再重述)。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境下,拒绝言语行为中的“对不起”仍有致歉乃至有愧的语义,比如拒绝了好朋友的求助、拒绝了自己应尽的义务等。我们在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对不起”存在参与拒绝意图的实现或者甚至直接实现拒绝意图的语用情况,如在某些情境中,只说“对不起”就是在实施拒绝行为,这一点是成熟的汉语使用者都有的语言经验。此种语境中说“对不起”相当于说“不、不能、不可以”。

2否认

例句(6)“对不起,史密斯先生,情况可并不是像你说的那样,我可以给你看你寄来的订单。”(《1988年读者(合订本)》)。例句(7)“我坚决不同意把唐元豹同志骗了。诸位,我白某横行天下数十年,自认也是个心狠手辣的,但这事,对不起,我觉得恶心,我觉得太过分了。”(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此两个例句是说话人在听话人提出某种建议、观点等情况后,与自己的意见、观点不一致,通过致歉行为实施否认行为,降低观点不一致的冲突程度。此种语境中说“对不起”相当于说“并非你所说的、所认为的情况”。

3提醒

例句(8)如果有人偶尔站错了地方,就会有人善意提醒:“对不起,请到后边排队!”;(9)“对不起,里边正在抢救,请您克制一下暂且先回避。”(李砚春、王毅《一场走向死亡的婚外恋》)此两个例句中,当某人的言行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和规范需要被提醒时,说话人实施致歉行为完成对听话人的提醒,可以实现善意和委婉。此种语境中说“对不起”相当于说“请注意”。

4告知(坏消息)

例句(10)“对不起,经理一早去了香港,要到晚间才能回来”。(《1994年报刊精选》)例句(11)“对不起,现在轮到你了,”他干涩地说,“从此,杀手只有我一个。”(廉声《月色狰狞》)中,人们都希望得到对自己有利的讯息,不希望得到对自己不利的讯息。当说话人不得不向听话人提供不利讯息时,先表示歉意,以表达同听话人站在同一立场,感同身受,有同情的意味。此种语境中说“对不起”相当于说“很遗憾”。

5命令

两个例句如下:(12)“对不起,同志,我们想检查一下你的包”(贤文《天安门广场的守护神》)、(13)被领导执纪队的副厂长宋玉洛“逮”住了。“对不起,老总,请到我办公室里去一趟。”。例句说明,生活中命令是非常生硬的行为,为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们都尽量避免直接实施此种行为。说话人通过实施致歉行为完成命令行为,有“先礼后兵”的含义。听话人通过推理得到这个言外之意,所以要绝对执行命令。此种语境中说“对不起”相当于说“必须按我说的做”。

6驱逐

我们通过例句来说明这个意义:(14)一会儿,服务小姐道:“对不起,该下班了。”我一看表,离下班时间还有半小时(15)“对不起,我想请你们离开这里。”(卫慧《上海宝贝》)。生活中“驱逐”是很不礼貌的行为,甚至是种冲突性行为,说话人通过实施致歉行为实现驱逐,能减少听话人面子损失,降低不礼貌程度,缓和冲突。此种语境中说“对不起”相当于说“马上离开”。

以上所罗列的拒绝、否认、提醒、告知(坏消息)、命令、驱逐等六种言语行为,都是生活中对听话人而言有负面倾向的行为,或者面子受损、或者心灵受伤、或者自由受限。“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如果说话人直来直去地表达这六种行为,很可能造成尴尬局面,甚至矛盾冲突,形成对听话人的直接冒犯,让听话人不高兴,也损害了自己的修养形象。使用“对不起”这种致歉形式,可以减少对听话人的冒犯,让听话人易于接受说话人的言语行为,收到礼貌的言语效果,树立说话人的个人素质形象,从而增加言语力度和内涵,婉曲地实现交际意图。

7警告、威胁

与上述情况有所不同的是警告和威胁。比如,(16)雷霆强调:“我们要保863项目,无条件搬迁。现在看每个人的态度,同意这么办,就不用开会费嘴皮了。做不到的,对不起,请将你的工作交给他人来办”(《1994年报刊精选》)、(17)“这就要看你们的表现了!不愿意把自己改造成为新人的,对不起,淘汰”(戴厚英《人啊人》)。在这里,说话人通过实施致歉行为完成对听话人的威胁,警告,显得语意更深,语力更强。因为无论从说话人还是听话人角度,说话人的这种致歉,完全没有了致歉含义,相当于说“你如果没做到我所要求的,那我就要采取对你不利的行动”。此种语境中说“对不起”相当于说“警告你”。

8请求和致谢

请求是另外的一个类型。如:(18)我们站着等着,售货员没空搭理我们,白杨慢声细语地说:“对不起,给我们看看那块布行吗”(杨苡《打回老家去——祭白杨》)、(19)“对不起,”陌生人紧张地开口道,“我有一个不寻常的请求”(《1988年读者(合订本)》)。此种语境中说“对不起”相当于说“请你”。

与此相类的是致谢。如:(20)“我走啦,对不起,耽误了您不少时间。”工友又借口自己耳聋了,“再见”(《法医宿舍的枪声》)、(21)夏志远说:“对不起,麻烦了”(陆天明:《苍天在上(7)》)。此种语境中说“对不起”相当于说“谢谢”。请求和致谢等言语行为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为。听话人为了满足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必然已经付出或将要付出一定的时间、体力或精力,所以,说话人要因自己的言行导致听话人的付出而致歉(当然有时也可以致谢)。但这种致歉只是对听话人付出的心理补偿,并非说话人的冒犯所致,往往听话人的付出是自己意愿支配下的付出,所以说话人一般不必怀有愧疚之心。同时,“对不起”也是一种礼貌语言,使用它是一种礼貌的体现,礼貌是对他人的尊重,是对自我的提升。人们都愿意接触、帮助尊重自己的有素养的人。所以使用“对不起”也是说话人促使听话人愿意付出一点代价,实现其交际意图的保障。

10声明(失礼)与客套

相关的例句是:(22)她站起来,对他说:“对不起,我到卫生间去一下”(王浙滨:《生为女人》)、(23)“对不起,周仲翁,我去接了电话来再谈”(茅盾《子夜》)此种语境中说“对不起”相当于说“失礼了”。而例句(24)“对不起,我的开场白长了,现在请徐市长讲话”(谌容:《梦中的河》)和(25)日本新娘:“对不起,服侍得不好的地方,请原谅。”(《1992年读者(合订本)》)此种语境中说“对不起”是种谦敬之辞,是客套,并无实在意义。

众所周知,陪同、交谈等行为是社会交往中较正式的行为,有一定的礼仪规范,如陪同时不能随便离开,交谈时不能随意打断对方,等等。人们在实施这些行为时,应知礼、行礼。当不得不违反这些礼仪规范时,人们要表示歉意,是为了表现礼貌、体现教养,特别是在正式一些的场合。在较正式的场合、较正式的社交行为中,客套也是一种社交礼仪,致歉是客套方式之一,可以体现礼貌。

三、“对不起”言语行为类型的统计与分析

我们通过收集到的语料对“对不起”的所有言语行为类型进行整理、统计,结果见下表。

从上表的统计数据可以见出:首先,“对不起”单纯表达致歉行为是它的主要功能,占所有语例数量的60%,同时还参与表达拒绝、请求、提醒、警告等11种行为的其他功能,这正验证了前文几部工具书所说“常用为表示抱歉的套语”;无论是从语例数量,还是比例上看,“对不起”表达致歉功能是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是原型功能;其次,从话首、话中、话末“对不起”的比较看,表达致歉功能的语例数量越来越少,话首最多,话末最少。但是,通过进一步计算,三种位置上表达致歉功能的语例占各自位置上语例总数的比例分别为话首540%、话中769%、话末979%,即是表达致歉功能的语例比例越来越高,话首最低,话末最高。可见,话首“对不起”参与表达其他功能的比例最高,那么语义泛化程度也应该最高。这是因为话首是“对不起”使用最有代表性的位置,它在这个位置上的语用数量最多、语用频率最高,所以泛化的程度也高,在其他两个位置,情况正好相反;最后,从话首、话中、话末“对不起”的比较看,我们认为,“对不起”的功能实现受它出现位置的影响。例如,有些功能只适合开门见山,像否认、命令、声明(失礼)等,就倾向于在话首实现,不适合在话中、话末实现;话末“对不起”基本是实现致歉功能,因为它前面的言语表达更容易被理解为致歉原因。

结语

由于语料规模的限制,以及言语交际的复杂性和语言运用的灵活性,我们对“对不起”的言语行为分类、概括不一定全面,也未必准确。但我们旨在说明“对不起”这个人们非常熟悉的、重要的致歉语还参与很多其他言语行为的表达,并且这些言语行为的实现受它的句法位置影响;随着“对不起”被不断广泛、高频使用,它的语义有进一步泛化的趋势,句首是它语义泛化程度最高的位置;在不同的语境中,“对不起”有规律地突显不同的语义特征。有了以上认识,可以使汉语母语者更好地理解、使用“对不起”,也可以为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对不起”提供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商务印书馆,2005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5]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系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沈阳师范大学讲师)

[责任编辑陈默]

猜你喜欢
对不起言语行为
解读夸张性广告言语行为的“真实性”内涵
孩子犯错不能只说“对不起”
每天用一张照片说“对不起”
浅谈文化对言语行为的影响
我欠你一句“对不起”
道歉言语行为的功能
分析敬语的言语行为
浅议乔姆斯基评斯金纳的《言语行为》
十五年后的那 句“对不起”
对《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