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林
[摘 要]本文是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为内容分析了国内外的基本情况,结合了我们国家职业教育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容和具体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144-02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高等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对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效果的测评至关重要。对于“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中,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中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这些特色体现在以下各方面:高职教育以市场需求为依托、 高职教育以技能培养为目标、高职教育以实践教学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对象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受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是高职教育实现与经济融合的必由之路,是保障高职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关键要素,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以下三个方面有着更为突出的表现。
1. 1 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职业教育本质回归
校企合作模式倡导的“产教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职业性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
1. 2 校企合作模式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提出,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对接,而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方针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模式可使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
1. 3 校企合作模式重构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这一模式,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能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基于市场需求设置,培养目标根据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与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相结合,课程的制定及教学的评价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和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它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 在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在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淡化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
校企合作模式沟通了理论与实践,实现了人才培养从传统的偏重学生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重构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切实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联合,走校企合作、共赢发展之路,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联合,走校企合作、共赢发展之路,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2 国内研究现状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采用的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2. 1 “企业引入”模式
由学院提供场地及其他各种服务,将企业引入学校,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得到了学校在厂房、技术及技术工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学校获得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参与技术开发等机会,取得了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
2. 2 “设备共享”模式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提供设备,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进行生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使双方的设备兼具教学和生产功能,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2. 3 “技术推广”模式
由企业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企业产品),以学院教师为主体针对本院学生及社会人员开展的新设备、新技术应用培训。通过这种合作,学生获得了最新的技术培训,掌握了先进设备的操作技能,而企业则达到了发展潜在客户的目的。
2. 4 “岗位承包”模式
学院承接企业生产流程外包业务,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开展生产活动,教师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学生交替进行顶岗工作。通过这种合作,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而学院的师生都得到了真实生产的锻炼。
2. 5 “校企共训”模式
将企业的内训机构引入到学院,学院免费提供场地和设备,双方共同组建“捆绑”式培训团队,为企业员工和学院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这种直接引入企业培训课程和培训师资的模式,使学院的课程能紧跟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同时扩充了兼职教师队伍。
2. 6 “培训移植”模式
移植跨国公司的员工培训项目,由企业提供设备及教师培训,教师取得企业的资格证书后,为企业培训员工,同时面向学生实施“订单式”培训。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学校不仅在设备、技术上获益,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2. 7 “实训承包”模式
由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师资,在校内建设仿真实习场所,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同时承包学院的相关实训课程。
3 国外校企双方开展职业教育的特点
国外研究动态,职业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校企双方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合作的方式开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一个共同特点。各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都有不同名称,如美国称为“合作教育”,日本称为“产学合作”,德国称为“双元制培训”,英国称为“三明治工读制度”。
3. 1 德国的双元培训制
德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兴起的职业学院模式,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职业学院的学生是由企业招收的具有完全中学学历的徒工,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依赖于企业与学徒签订的合同,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学校要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为一般性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和生产见习等提供师资、设备和场地方面的保证。
3. 2 英国的三明治工读制度
其基本做法是,将中学毕业生招进企业,然后采取企业实际技能训练与各类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交替进行的方式,为企业和社会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即用一种工读交替的所谓“三明治课程”或“三明治计划”来密切企业与职业学院的合作,具体采取的实施方式是职业教育与工厂实习时间各半的5种不同排列组合方式。
3. 3 日本的产学合作
在企业技能培训与学院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明显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而且学校的教学多半是利用工余时间,其特点是重点多放在科学研究的合作方面。
3. 4 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
以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读交替为原则。在组织实施上,坚持突出以学校计划组织为基础的特征,由学校从培养学生的现实出发,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寻找适当的企业雇主,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提供的相应的生产实践培训场所和报酬签订合同,确定学生的劳动任务、职责、时间和报酬等,开展与企业的合作。
现阶段我省的高职院校在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中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和实践,校企合作的模式有以下五种形式:
举办股份制合作企业、办学机构、校内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设计工作室、各专业冠名班。这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构建学生实习实训平台的同时,充分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利益,充分尊重企业的选择,实现了学院、学生、企业等多方共赢。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寻找适合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每一个从事高职教育的人必须思考的问题,对影响高职院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在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加强兄弟院校办学经验交流及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具有创造性的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并为高职院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在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的建设中提供参考与建议。
近年来伴随着职业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部门对于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高职类专业应运而生。鉴于职业教育具有价值量大的特点,其交易行为客观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技能。同其他高职类专业一样,职业教育专业十分强调对于专业性人才的实践性技能的培养。基于此要求,在制订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在正常的理论教学课时基础之上必须配合相当学时的生产实习,建立与生产单位紧密联系的产、学、研结合的相对固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在学生的校内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