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令
摘 要: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成才。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初中语文;学生成才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而经典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圣贤们智慧的结晶,它沉淀于历史长河,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国学经典诵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针对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进行的探讨。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中结合国学经典诵读
初中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散文、诗歌、韵文等方面,其本身就是对国学经典的吸收。在两者进行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点面结合的原则,遵循从阅读教学到作文教学、从韵文到散文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古代诗歌,大都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主,而它们都具有非常丰富的音韵和美感。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这些诗歌的课堂阅读,并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这些诗歌的阅读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汉语语感和音韵感得到良好的培养。同时,通过阅读大量的诗歌,对于学生阅读潜力和阅读经验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论语》这一章节时,可以适当加入四书五经和《史记》等经典的文章片段,让学生进行朗诵,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堂知识。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因此,教师的个人修养变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写作时,这些文章经典是非常好的模本和典范,不仅包含了大量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还具有丰富的意境和思想情感。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经典文章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中结合国学经典诵读
在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中,积累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进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些方法。对古代的教学方法进行借鉴和改进,可以有效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意境的把握能力。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特别强调诗画同源,注重意境。古代的文人贤士通常喜欢通过文字的书写来展现具有丰富意境的画面,使读者对其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加强学生对诗文表达意境的理解,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把诗文联想成画面。实事求是地讲,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用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有众多古代圣贤、领袖英雄、仁人志士的典范事迹、精辟论述、格言警句等折射着人文精神光芒的材料,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积极地汲取人文教育因素,并且从中提炼出精华。
例如,教师在教《诗经》这一章节时,由于诗文中有很多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类具有丰富意境的诗句,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视频与音乐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或片段,再加以形象性地解说,将学生逐渐引入诗文的意境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表现意境和文字勾勒画面的能力培养有很大帮助,从而使学生的文学修养得到有效提高。
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国学经典诵读的环境
在教育方面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孟子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创设国学经典诵读的良好环境,搭建结合的平台。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传统文化因素,将国学经典用有声语言进行广泛传播。例如,定期在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诗文的朗诵比赛,或通过学校的广播选择合适时段对国学经典进行播放,通过这样的形式来为学生创设学习国学经典的良好环境,塑造书香校园。同时,还可以通过培养家长的观念和传统文化知识,使家长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学经典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来选择适合初中生学习的国学经典读物,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古代优秀文化的校园氛围中,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加强学生对诗文的诵读,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诵读环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古代的诗歌和文章都具有很强的韵味,非常适合学生诵读。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把握抑扬顿挫的诵读节奏。例如,教师在教《天净沙·秋思》这首古诗时,可以先播放这首诗的朗诵背景音乐,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学习中来,然后教师可以示范朗诵一遍,再要求学生集体朗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诵方法,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掌握。
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別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教育应当“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并且着重体现出人文性。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则应将国学教育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为学生成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琳萍,王秋雯,侯凤翔.现阶段小学国学教育问题举隅及对策分析——以河北省小学国学教育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2013(23).
[2]王宝岩.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法初探[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
[3]汲安庆.应需旗帜下诗意的无声运行——叶圣陶语文教育观中潜在诗意的审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
(江苏省邳州市占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