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2014-04-29 04:48曹欢
理论观察 2014年12期
关键词:引路人女性成长

曹欢

[摘 要]《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是玛雅·安吉洛的自传体成长小说,本文主要分析了小说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以及她们对玛格丽特的影响。

[关键词]成长;女性;引路人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2 — 0110 — 02

1970年,美国黑人女作家玛雅·安吉洛发表了自传体成长小说《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小说中描述了一个黑人小姑娘玛格丽特的成长经历,打破了美国黑人文学史上只关注男性成长的传统。小说把其作为黑人、作為女性的身份困惑以及追寻当作其成长的重要标志,并在一个黑人女孩身份的探求过程中,对美国黑人民族探求改变自我命运的努力和希望等内容挖掘,实现了对其成长的深度书写。

一、 奶奶——玛格丽特的启蒙老师

玛格丽特的奶奶是一个勇敢、乐观、坚强的老奶奶,对玛格丽特的成长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是她人生中第一个引路人。奶奶是对她进行启蒙教育的人,玛格丽特三岁时,父母离了婚,她和哥哥被“打包”送到了奶奶家。在这个南方小镇斯坦普斯,由于经济的萧条和种族歧视等原因,黑人的生活明显比北方更加的艰难,黑人小孩子的成长也更为不易。黑人受到了比北方更加严重的种族歧视:白人医生宁可把手放进狗的嘴里也不肯给玛格丽特看病;白人的小孩子肆无忌惮地在玛格丽特奶奶的店铺里胡作非为,甚至进行下流表演,黑人的人格和尊严被肆意践踏。为了谋生,他们要承担沉重的工作,虽然累得“手脚都不肯再动一动”,但是这竟然也不足以养家糊口。南方农机学校还专门训练黑人去做木匠、农民、厨师、石匠、女仆、和保姆这些艰辛的职业,“未来沉重地压在他们肩上”。

但是奶奶这个乐观勇敢的老太太让玛格丽特充分感受到了童年的温暖,“在这之前,我们像是被一去不回的管理员锁在游乐园里”。对待黑人同胞,她平等互助,她在黑人中心社区开设的店铺是整个小镇黑人活动的中心,是生活繁重的黑人们可以放松身心的地方。另外对待抱有种族歧视的白人,她“从不显得低三下四”,而是不卑不亢,平静从容。小说又写到,面对白人小孩子在她店铺里下流表演之时,她及时克制住了自己的愤怒之情,坚定地哼唱着圣歌:“当我放下身上的担子,多么美呀,多么妙呀,哈利路亚。”宁静温和的奶奶在白人小孩子面前终于保住了长者的尊严和从容的风度,在精神上战胜了对方,也许这是那个年代,在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唯一的精神抗议。奶奶拥有土地和房产,是黑人中的富有者,也比任意一个白人混混都富有,但是她还是教育玛格丽特和哥哥贝利:“无浪费则不匮乏。”在一起法院传唤中,法官称奶奶为“亨德森夫人”,白人把这件事当成笑资,而黑人认为这是奶奶尊严和价值的证明。奶奶顽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正直的做人准则在玛格丽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从奶奶身上,玛格丽特学到了自律、自强、乐观、爱心、勇敢与坚忍。

二、 正亦邪的引路人

引路人是成长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玛格丽特的成长经历中遇到的引路人也有很多。玛格丽特的妈妈在这个方面起到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玛格丽特的妈妈本身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棕色的干净皮肤,皓齿朱唇,性格热情,出身名门,受过正规教育,生于圣路易斯。在离婚之后,她自食其力,创造了北方大城市里的奇迹。在父母家中,妈妈是“姐弟四个里唯一热情外向的人”,玛格丽特的强悍粗暴的舅舅也乐于听命于她,并且时时处处保护她。而且在族裔社区里,人们喜爱她,尊重她,有时候她甚至可以颐指气使,也不需要“为此付出代价”。

8岁回到妈妈身边后,玛格丽特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种自卑,因为哥哥和妈妈一样,有美丽的外貌和十足的个性,而她长的既不像哥哥又不像妈妈,她甚至怀疑她只是一个孤儿,父母领养她是为了给贝利作伴。父母离婚后,她和哥哥被“打包”送到奶奶家一直跟着奶奶生活,虽然奶奶给了他们启蒙教育,但是稍显严厉,所以对于父爱母爱的部分她是缺失的,而且她对于3岁就远离父母这一点也是耿耿于怀的,中间缺失的母爱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补上的。虽然妈妈给玛格丽特提供了好的物质条件,但是热情开朗的性格注定了她不是一个细心的妈妈,玛格丽特半夜经常做噩梦,她把玛格丽带到了自己的房间,给玛格丽特和弗里曼——妈妈的男朋友创造了独处的机会,这也导致了后面玛格丽特对于继父的过分依赖,发生了被强暴的惨剧。对于继父的依赖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父爱母爱的缺失,虽然母亲给了她相对优越的物质环境,但是始终缺少了母亲独有的那份细致的关心。自卑的小女孩很多愁善感,所以格外贪恋继父的温暖,甚至认为那是他命定的父亲,与弗里曼过分亲近。作为一个8岁小女孩的妈妈,她并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没有给予足够的教导,致使她被弗里曼奸污,这是起到的反面作用。

但是这样的母亲在后来却对玛格丽特起了正面的作用。母亲对玛格丽特后来的影响主要在于教会了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妈妈教育玛格丽特凡事要“从最好处着眼,从最坏处打算”。十几岁时,其他女同学的青春期发育让玛格丽特自惭形秽,她不仅怀疑自己在惨遭继父奸污之后连性别都出了问题,而且怀疑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在妈妈的鼓励和引导之下,玛格丽特在《百科全书》中了解了女性的身体构造,第一次在镜子面前正面面对自己的身体,认清了自己的女性特征。第一次,她意识到在自己身上也能找到动人之处,不禁泪流满面。为了认清男性对于女性意识形态的形成的所起到的作用,玛格丽特找了社区最优秀的男孩子谈恋爱,并和他做爱,导致未婚先孕,但是妈妈都以“从最好处着眼”的人生态度和热情开朗的性格来引导玛格丽特积极向上,从而帮助她顺利地度过了难关。所以说妈妈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虽然幼时母爱的缺失导致了后来惨剧的发生,但是母亲在之后用她的积极和热情引导了玛格丽特,致使她终于顿悟,确认了自己的女性身份。

三、玛格丽特——黑人小女孩的成长

芮渝萍教授在《美国成长小说研究》一书中认为:“成长小说的叙述结构相当模式化:“天真——诱惑——出走——迷惘——考验——失去天真——顿悟——认识人生和自我。”书中的主线比较符合这一叙述结构,从在奶奶家的天真无邪,觉得自己是白人小女孩的梦境,贪恋母亲男朋友的温暖,过渡到被弗里曼强暴,主人公自闭,直到结识弗拉沃丝夫人树立了新的人生观,以及最后顿悟认清自己的种族、女性身份和社会身份。这一主线,是很符合成长小说的叙述结构的。

在玛格丽特的成长过程中,幼时的她性格天真,在南方小镇受到严重的种族歧视使小女孩特别的敏感,她不喜欢白人,甚至觉得他们皮肤太白,脚太小,像马一样用脚后跟走路,是面色苍白的奇怪生物,过着异类生活,只是白人,他们不是人。之后的某一个圣诞节,爸爸妈妈给他们寄了礼物,但是她和哥哥贝利并不喜欢,因为她们是被托付给了列车员托运到奶奶这的,爸爸甚至没送他们来,他们一直以为自己不够好,所以爸爸妈妈才会在那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她们。这些都说明尽管小女孩天真,但是格外敏感。妈妈还有奶奶在玛格丽特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如果说玛格丽特成长的不同时期改变了她的性格和影响了她的人生观的话,那么黑人妇女弗劳尔斯夫人和黑人女孩路易丝对玛格丽特的成长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玛格丽特走出了曾经被强奸的阴影。

被继父强暴后,玛格丽特封闭了自己的内心,除了哥哥,她怕自己说话会害到任何人。被送回清贫的斯坦普斯之后,她学习很优秀,但是依旧拒绝说话,在近一年的时光中,她的生活中只有家、商店、学校、教堂。为了把她从沉默中拉出来,奶奶把她介绍给了弗劳尔斯夫人。弗劳尔斯夫人是黑人区的贵族,优雅、知性、温和而且善良,她改变了玛格丽特的一生。她告诉玛格丽特,语言是人类与同伴交流的方式,是人类和低等动物的唯一区别。弗劳尔斯夫人借给玛格丽特书籍,并告诉她声音的重要性,她鼓励玛格丽特读书吟诗,给了玛格丽特超越自我的力量,拓展了玛格丽特的视野。弗劳尔斯夫人的这种情感上和知识上的丰润让玛格丽特走出低谷、沉默,让她不再封闭自我,慢慢的开口说话,与人交流。弗劳尔斯夫人在知识和道德上趋近于完美,是一个特别典型的正面引路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弗劳尔斯夫人救赎了玛格丽特。弗劳尔斯夫人给玛格丽特上了第一堂“人生课”,在她痛苦迷惘的时期投给她“第一条生命线”。

另一方面,黑人女孩路易丝活泼、可爱、单纯,活泼的女孩和玛格丽特纯真相处,这让玛格丽特忘掉了自己的痛苦,丢掉了思想的束缚。而且这同样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当中常常出現的“姐妹情”主题,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这种友情对于痛苦的治愈,让玛格丽特最终超越了自我。

玛格丽特身边的黑人女性——奶奶、妈妈、弗劳尔斯夫人、路易丝都一点点的影响着玛格丽特,促使玛格丽特最终确立了黑人的价值观念,了解黑人种族自立自强、顽强拼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她再也不是以前在“被继母变成黑人的白人小女孩”梦境中的那个黑人小姑娘了,至此,玛格丽特终于确立了自己的种族身份。

从性别的角度说,“性别身份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下性别归属得到社会认知的惟一条件,女性通过性别身份的建构过程实现了自己的主体性,因而对性别身份的追寻与建构成为女性成长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玛格丽特被强暴,到走出阴影后在妈妈的引导下第一次站在镜子前正视自己的身体结构,认清自己的女性特征,这是建构玛格丽特女性身份的第一步。小说的结局是:玛格丽特生下一个婴儿,并决定把他抚养成人。玛格丽特最终在与男性的关系中明确了自己的女性身份,完成了由女性到母体的转变。

这本小说还不同于以往描写黑人的小说,没把黑人简单地描写成在种族压迫下牺牲的模式。文章虽然描写了玛格丽特和其他黑人一样的困惑、迷惘与挣扎,但尤为重要的是小说中有描写她后来为实现理想找到工作而进行的努力。经过奋斗,玛格丽特最终在种族歧视最为严重的旧金山成为了公共汽车上第一个黑人售票员,打破了当时黑人择业的框架,完成了黑人女性的择业转变,为黑人民族摆脱不幸的命运树立了信心。

小说细致地描写了玛格丽特对女性、对黑人、对社会价值观念的一点点的转变。不仅写了她的成长,更从多方面写了她的转变,虽然玛格丽特生为黑人,但是指引她努力和转变的却是所有人类共有的追求自由和努力奋斗的精神,所以小说最后告诉我们的道理远远超越了黑人成长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玛雅·安吉罗,著.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曾经轰动的20世纪外国女性小说丛书〔M〕.杨玉功,陈延军,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

〔2〕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王卓.投射在文本中的成长丽影:美国女性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谭 蕊〕

猜你喜欢
引路人女性成长
心里装着引路人
李勃:扶贫路上的引路人
服中成药,有时需要“引路人”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