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代表着最大的公平正义

2014-04-29 00:44周碧波
理论观察 2014年12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现代化

周碧波

[摘 要]就思想脉络而言,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对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邓小平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迫切要求:发展是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价值理念的需要。邓小平的发展思想也体现了发展的目的就是人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本身就代表着最大的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关键词]邓小平;发展思想;现代化;社会主义;公平正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2 — 0015 — 02

在1978年停止文革后,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作出了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并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这为加快中国的现代化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及“五个统筹”。综合起来看,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的思想,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发展思想,又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和现实基础,因此可认说,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

一、邓小平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尊重知识分子的地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发展思想

“发展”一词,内涵十分丰富。关于“发展”的定义,国内外学术界众说纷纭,目前尚无定论。但多数学者倾向于把发展定位在“现代化”上。即所谓发展,就其本质而言,是指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发展的目标是现代化。发展的本质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发展的基本内涵就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过程。简言之,发展问题就是现代化问题。〔1〕 (P285) 而如何将一个传统社会转型成现代社会,科技和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要,这一切都高度依赖掌握知识的人,没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备现代文明素质的人来作为发展的主体,那么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 (P273) 未来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P649) 社會主义社会将创造一个全新的社会、一种全新的风貌、一代全新的人。因此,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理念,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发展的目的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体现了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在实质上就是人的发展,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完全符合当今时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邓小平同志在复出后主抓科技与教育,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尊重知识分子的地位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由于十年文革的干扰,中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错过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而发达国家由于在战后牢牢地抓住了这次机遇,在二战后得到很好的恢复和发展。在时代主题已经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大势面前,1977年复出的邓小平同志自告奋勇主抓科技和教育,他敏锐地洞悉到了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力当中的巨大作用,而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知识分子,他们及他们的劳动必须要得到应有的尊重。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4〕 (PP40—41)

当前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势头已不容许任何国家踌躇观望,科技“产、学、研”的衔接及转化周期越来越短,知识分子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教育的发展则是知识分子自身发展的关键平台,这些都组成了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邓小平正是因为看到了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巨大作用,他才会不遗余力地解决我国知识分子在文革结束后的地位和待遇问题。

在邓小平的努力下,党和政府为大批被错误批判和对待的知识分子平反,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招生制度,这一系列举措都标志着我国在文革结束后走上发展的正轨。

二、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经济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直接体现了这一点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现代化建设就必须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使他们不断得到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的现实利益,使他们更加坚定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念。

在努力解决科技和教育发展问题的同时,邓小平到全国各地走访视察,了解到中国在当时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条条框框太多,思想不能解放,平均主义严重,这些都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些事例都体现出邓小平对实现国家发展的整体思路和迫切愿望,那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尽快地得到改善和提高。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夺取政权以后的无产阶级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生产力的总量尽可能快地增加。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的任务。社会主义不仅应当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且要创造出更加发达的物质文明,这是社会主义能够战胜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根本。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5〕(P251) 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更好发展,关键是要取决于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没有物质文明这个基础,即以经济发展为主的经济基础,其它的各项发展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搞好了,人民群众才能得到切实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更高层次的发展,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在解决发展手段及目的问题上抓住了根本,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理论来源。

经济发展是基础的判断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也符合当今中国的实际,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发展,而发展首先是要靠经济的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以人为本,而发展的手段是以经济发展为主,只有经济发展的质和量都有切实的保障后,人的发展才能够实现。因此从社会制度发展的大视角来看,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搞得很差,连人民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对于人民而言就缺失了最基本的公平正义,因为它连人的最起码的生存权、发展权都无法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现代化,本身就代表着最基本的公平正义。

三、邓小平的发展思想认为社会主义应通过发展生产力来实现人的发展,这说明社会主义的发展本身就代表着最大的公平正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的崇高境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首要价值之所在。“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6〕(P582) 而且,马克思、恩格斯将公正作为现实的奋斗目标,认为社会公正应当成为工人阶级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念。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以人为本位的发展。“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7〕 (P61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8〕 (P273)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几户村民私底下按了手印搞了“大包干”(包干到户)后,粮食增產效果显著。安徽省的其它地方如肥西县都搞了包产到户。对于基层人民迫切提出的给“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正名的要求,邓小平是表示坚定支持的,他在同中央负责工作人员谈话时积极肯定了一些地方的做法:“农村政策放宽之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起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9〕 (P315)

我们党之所以容许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搞“分田单干”性质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模式,是由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决定的。邓小平曾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10〕 (P225) 所谓“不够格”,也就是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这种“不够格”,主要是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也表现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因此,邓小平积极肯定基层人民发明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做法,正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的体现。

正如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深圳经济特区时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的生活,除此外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动摇不得,要继续发展,要使人民的生活继续提高,他们才会相信你、拥护你。邓小平的讲话无处不体现着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理念——社会公正,即为了社会成员有尊严地生存和更好地发展,为了满足每一个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为了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所制定和达成的共同的准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11〕 (P350)因此,社会主义的发展本身就代表着最大的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之所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吸引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代表着社会公正。邓小平对于社会公正问题进行过深刻的论述。邓小平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将社会公正视为社会主义本质性的问题,认为这一问题解决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本目标能否实现,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个过程能否健康、顺利地进行。社会公正对于实现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对于实现正常的社会运转,对于激发社会的活力,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2〕 (P97)

〔参 考 文 献〕

〔1〕 严书翰,王怀超,叶庆丰,主编.科学社会主义三十讲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 〔5〕 〔9〕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0〕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 毛泽东.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 吴忠民.社会公正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现代化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边疆治理现代化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遵循法治 促进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