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程改革后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的反思

2014-04-29 20:20王霞
俪人·教师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实践高中数学

王霞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要求,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在课改后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想真正达到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需要反思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掌握所学数学知识,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实践 课程改革 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不应该是教学的主体,也不该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去进行积极的学习和探索,将教学课堂变成一个学生进行展现自我的舞台,自己要充分做好导演的角色。要了解新的教学环境下对教师的要求,结合教学的基本规律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改变以往的教学行为。新课程改革后,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努力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尽早的独立进行学习。

一、目前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存在的問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与新课标之间的矛盾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课程改革后,新课标的创造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更强。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将课堂留给学生,而不是一味的进行灌输讲解,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自己推导相关的结论,教给学生正确的探究方法。然而,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很难在短时期内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为了追求短时期的成绩,也不愿意改变教学方法和理念,这是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

(二)新教材的编排与学生的实际存在矛盾

在进行立体几何的教学时,较多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是通过直观图让学生更好的感知某种图形,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度量和论证。然而在新的人教A版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涉及到的直观图内容较少,这与编写者的本意存在着矛盾。根据我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对空间几何体有充分的感知能力,接着让学生知道该如何画出这些图形,然后简述关于其体积和面积的知识,最后再进行三视图的讲解,通过对三视图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前面的内容。

(三)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课改后教学的实际需要

进入信息时代后,教学的设施也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来做好教学工作。例如,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它有效的将声音、图像、文字等结合到一起,增强了教学的动态性、趣味性,增大了学习的信息量,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形象化和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目前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存在两种问题,首先是条件不好地区的学校,没有资金去购进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使得多媒体等教学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其次,目前我国的辅助教学设备的开发尚处在初级阶段,可用的高科技设备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改的要求,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开发有关的高科技硬件设施,为教学提供保证。

二、新课标下做好高中数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要想做好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与时俱进,在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时,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借鉴。明确高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比如,在进行“配方法”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使课堂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我运用了整体性的教学理念,将要学的知识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进行有效的了解,使得学生对于新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将“因式分解”与“二次函数求极值”有效的连接起来,其中还涉及到了“韦达定理”的相关内容,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进行对新知识的引导教学。同时还帮助学生巩固了以前所学知识,从整体上对数学知识进行了认识,形成了数学知识网络,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构建新型师生、生生关系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善目前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目的,留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时间,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爱好,引导学生健康的发展,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去和每一位学生交朋友,这样才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数学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潜力,真正的提高自己。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发挥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交流的过程中,师生间的合作增强,在面对难题的时候,可以通过讨论从而得以共同解决,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增强。需要注意的是,在师生或者生生讨论交流时,要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去交流,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留给差生足够的发言时间。

(三)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只有充分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例如,在进行随机事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大家都感兴趣的篮球知识,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大家都对“麦迪时刻”有所了解,在三十五秒的时间内麦迪一个人独得十三分,率领球队逆转获得胜利,并在课堂上播放麦迪最后绝杀的镜头,学生看到这个后都十分激动。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在麦迪进行最后一投时,时间还剩下一点七秒,麦迪投出了三分球,这个事件的特点都有哪些?然后教师拿出学生的考试试卷,随便抽出一张,问学生这是谁的卷子,以及这个学生的考试分数。通过这种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很大的提高,更主要的是对随机事件的知识有了更形象的了解,明白随机事件无时不刻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此外还能够为其它相关知识的教学做好铺垫工作。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教学实践高中数学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