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不折腾”思想内涵探微

2014-04-29 00:44刘欢张霖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思想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刘欢 张霖

摘 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不折腾”的思想内涵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在思想上排除“左”与右的干扰,既不走回头路又不改旗易帜;在实践上坚持发展目的、改革动力、稳定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折腾;思想内涵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4)02-0013-04

党的十八大报告号召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折腾”再次成为群众的呼声,成为全党的共识。何谓“不折腾”?许少峰主编的《近代汉语大词典》对“折腾”之意理解为不停地反复、倒腾。1989年版的《辞海》,对“不折腾”中的“不”应取“禁止”意 [1] 3480。不折腾意即禁止倒腾、不要反复。

一、“不折腾”思想提出的背景

“不折腾”的提出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曾出现的各种无谓的“折腾”现象。改革开放以前,我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折腾”交了不少“学费”,如从人民公社化到大跃进运动,从“赶英超美”口号的提出到“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口号的流行,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到反右倾运动再到“文化大革命”,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许多弯路。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根本上摆脱了“折腾”,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但是,在一些地区和局部领域仍然出现了“折腾”现象,如脱离经济规律以行政办法管理经济问题,一些城市基本建设摊子铺得过大、要求过急,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拆迁,经济建设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等。

“不折腾”的提出直接源于“折腾”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折腾”首先不利于国民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粗放式的经济发展、片面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高增长等传统的发展路子已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不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以行政命令干预市场经济等行为也引发了许多具体的经济社会问题。其次,不利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指导思想上“左”和右的干扰影响国家政治稳定大局;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因素。再次,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城市病”为例,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是影响稳定和谐的潜在因素。最后,不利于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再污染再治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党不断强调不能折腾、不要折腾。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不折腾”的观点。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不折腾”的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以及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连续提出“不折腾”的要求,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处于攻坚阶段如何处理社会矛盾的原则指导和方法要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不折腾”思想的内涵

(一)“不折腾”就是在思想上排除“左”与右的干扰,既不走回头路又不改旗易帜

“不折腾”是相对于“折腾”而言,是对“折腾”的否定,是对折腾的抛弃。正因为曾经有过“折腾”,才需要我们现在做到“不折腾”。“不折腾”根本上就是在思想上、行动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曾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的时候提出过中国不能再折腾。“再”字表明邓小平将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出现过的反复和徘徊不前视为折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波折;十年“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这更是一次巨大的折腾;“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出现的“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又是一次折腾。改革开放以来,从对打破平均主义的质疑,到对改革开放手脚的束缚,再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疑虑,“左”的思维依然有一定影响。正是由于亲眼目睹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下出现的“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不正常现象,才使得邓小平决心努力将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7年邓小平曾说,“这八年多,我们的事情干得比较好。过去耽误太多,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自己找麻烦,自己遭灾,不过教训总结起来很有益处。现在的方针政策,就是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总结的结果”[2] 223。江泽民多次提出要防“左”,并不是越“左”越革命,相反,越“左”只能是越折腾。“文化大革命”期间那套“思想工作万能”、“政治冲击一切”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是行不通的。“在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问题上,在党内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左的表现主要是否定改革开放,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甚至用‘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影响和冲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3] 223。

“不折腾”要求“不走回头路”,那是否就要“走别人的路”呢?历史早已证明,照搬西方模式、搞西方资本主义的那一套是没有出路的。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不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张“全盘西化”,这也是“折腾”。实际上,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文化大革命”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就是都追求形式上的民主。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民主不仅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还会影响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程,结果可能出现混乱的局面。鄧小平两次明确提出不要“折腾”,都是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而言的。20世纪80年代,极少数学生中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严重,邓小平对此高度关注。“为什么我们对学生闹事问题处理得这么严肃,这么迅速呢?因为中国不能再折腾,不能再动荡,一切要从大局出发”[2] 216。“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在安定团结的条件下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我特别强调有理想、有纪律,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再来一次折腾”[2]196--197。进入20世纪90年代,党领导人民继续深化改革,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作为鲜明的对照,那些顽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所主张的,却是以实现西方资本主义为目的,放弃人民民主专政,取消共产党的领导,背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改革开放。他们的‘改革开放,中心就是资本主义化。这当然是党和人民绝对不能允许的”[3] 60。事实上,民主不是为所欲为的民主,自由不是毫无约束的自由。“有的人所要的‘民主,实际上是无法无天的极端民主化,是无政府状态,同民主根本不是一回事,是对民主的反动和破坏”[3]62。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江泽民关于思想路线“不折腾”的思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明确强调“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4]。封闭僵化、倒退保守的路子在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现代中国只能是死路一条,同时也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同时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警惕西方国家“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既是对不折腾的注脚,也是对当前一些不同声音的庄严回应。

(二)“不折腾”就是在实践上坚持发展目的、改革动力、稳定前提

“不折腾”名义上就是要不走弯路、不闹腾,实质上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稳定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中坚持“不折腾”理念就是确保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发展则是坚持和贯彻“不折腾”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我国开始摆脱有关姓“资”姓“社”的争论,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江泽民强调解决一切问题都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为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将对外开放引向深层次、多角度、宽领域,引导中国经济不断跨越新台阶。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努力寻求“不折腾”式的发展,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和平发展的理念。2004年8月22日,胡锦涛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5]。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是符合世界利益的。这对于打消部分国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顾虑、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良好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反映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折腾”思想的应用与发展。

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反对改革、消极改革抑或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才是真正的“折腾”。改革是为了更快地发展,“不折腾”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针对1957年以后党出现“左”的错误,邓小平实事求是地指出,我国经济自1958年至1978年的二十年时间里“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2]237,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折腾,并且这种状况已经是“不改革不行”了。针对社会上一些人对改革开放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的状况,邓小平强调“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2]370。江泽民同志致力于推进改革进程,当改革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时,鼓励人们坚定信心,坚信改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不进行改革,就不可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继续保持蓬勃生机”[3] 163。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来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正确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关键也在于深化改革”[3 ]307。坚持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折腾”就是人为地制造混乱;“不折腾”顾名思义就是要保持稳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每当我国受“左”或右折腾时,就是社会秩序混乱、国家正常生活遭受冲击之时。坚持“不折腾”,就是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邓小平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多次强调要排除一切导致中国混乱的因素,因为“中国不能乱哄哄的,只有在安定团结的局面下搞建设才有出路”[2 ]212。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充斥着议会上议而不决、政党间相互扯皮不同的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改革开放之初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的示威、张贴大字报等行为明显影响经济建设,破坏社会稳定,这无疑就是一种折腾。邓小平曾对美国人说:“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只要有利于中国稳定的就是好事。”[2]313因为在我们国家,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将无从进行。江泽民进一步认为,没有稳定的环境,不仅什么事也办不成,而且“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丢失掉”[6]571。改革开放需要稳定的环境,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社会转型较快,利益关系牵扯较广、变动较大,更需要有稳定的环境保证大刀阔斧式改革的推进。否则,“一切无从谈起,多么好的规划、方案都将难以实现”[3]461。

(三)“不折腾”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这一主题

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遵循的原则方法。科学发展在实际操作中要求“不折腾”式的发展,要求发展不能以资源环境为代价。基本建设规模过大、地区重复建设等问题影响着科学发展,而生态环境问题也困扰着经济建设。“不折腾”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建设,以科学发展观尺量经济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改革开放之初,出于对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渴求,我国连年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过大,造成当时我国基建规模远远超出国力承受能力的状况。“基建投资规模膨胀,已经导致基本建没战线过长,投资效益下降,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交通运输和原材料的紧张,造成社会流动资金吃紧,银行信贷失去平衡,给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7]。另外,20世纪80年代,一些地区和企业出于追逐利润的目的,同時上马类似项目,由于市场迅速饱和以及产品质量低劣等原因,一些工厂先后倒闭,造成了国家资源的重大浪费。直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江泽民还强调要切实解决“不合理重复建设问题” [6] 25。这些都是经济上的严重折腾。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先污染后治理”这一西方工业国家的发展老路就是一种“折腾”,我们国家的工业化绝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与日俱增。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为例,党的十六大报告全文提及“生态”一词仅有5处,而党的十七大报告全文提及“生态”一词增加到12处,党的十八大报告全文提及“生态”一词达39处。其中,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大量篇幅专题论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提出“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4]。

“不折腾”在具体领域就是要摒弃形式主义,抛弃文山会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减少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业,统筹全盘经济发展;就是要创新社会管理,克服社会矛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建设美丽中国。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政治局改进工作作风作了详细的八项规定,这表明中央反对形式主义、厉行勤俭节约的决心,也正是“不折腾”思想的运用和实践。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践行“不折腾”思想,才能保障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而最终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8]。

强调“不折腾”,也不能简单地机械地否定“折腾”。“不折腾”不是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我们不要折腾,社会不能折腾,但折腾也能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关键在于我们要汲取折腾的教训。恩格斯曾说,“要获取明确的理论认识,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学习,‘吃一堑,长一智” [9]。正是因为有了折腾,正是为了防止反复折腾,才需要我们“从本身的错误中学习”,真正做到“不折腾”。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中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江澤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5] 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08-23.

[6]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 全国政协经济建设组、农业组.关于解决基本建设规模过大问题的意见和建议[J].计划经济研究,1986(12).

[8]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

[9]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名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93.

责任编辑:顾榕昌

猜你喜欢
思想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论影片《铁皮鼓》对原作思想艺术价值的保留
《恋爱中的女人》主要人物形象的《圣经》原型分析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青春文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