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摘要:从一名很难上出一堂合格的校级公开课的“职教菜鸟”,到在江苏省“两课”评比的舞台上取得“示范课”的殊荣,整个过程是在经历了“凤凰涅槃”般辛劳后拥有了“破茧成蝶”的收获:开拓视野、与时俱进、精雕细琢、量体裁衣,才能为当代职校生打造出最适合他们的精彩课堂。
关键词:“五课”教研;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2-0063-02
自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颁发《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苏教科院科[2010]11号)以来,笔者所在学校就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方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为宗旨,从领导组织、方案定制、工作落实等方面不断健全一套适用于学校实际的“五课”教研机制。身为年轻教师的我们,同时热烈响应学校“人人参与、竞优争先”的号召,积极投入到“两课”评比活动中,不断增强自己的教研意识,提高专业化素养。
备课:裁衣先量体
备课是教师展开教学工作、形成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一个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动态过程,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裁衣先量体,能够受到中职生欢迎的课堂,首先必须“对口”他们心理和性格特点,符合他们学习和成长规律。中职生正处于人生的“心理断乳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缺乏兴趣;同时,他们思维活跃,拥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课堂参与欲望。针对这一特点,在课前对教材进行充分的内容分析、重难点提炼、知识点补充之后,要精心设计、安排新颖的教学手段与丰富的课堂活动,并整理、选用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来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练习并学以致用。
说课:如琢又如磨
说课作为一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全新教学研究方式,是每位教师都需要具备的新的基本素质。说课的核心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表达的形式是根据一份能够全面阐述“教学目标确立、学情分析、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资源整合,以及教学成效、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问题的说课稿。我们通过说课的展示与交流,让备课环节由只重视操作变成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互贯通的过程。每一节经过说课“打磨”的精彩课堂,都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收获充实和难忘。
上课:常教需常新
唐代大教育家韩愈在名篇《师说》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了教师的核心职责:传道、授业、解惑。从中不难看出,这三个核心职责主要都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进行和完成的。“堂堂有异,课课有别”,想要拥有精彩的45分钟,就要求我们在按照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的情况下,创设丰富而生动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元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遵守“重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原则的同时常教常新地创造出自己“标新立异”的教学方法,才能始终保持课堂的新鲜生命力。此外,以《心理健康》为例,还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导给学生传递做人做事的道理;利用严谨细致的论述深入学生心灵,才能真正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听课:留心皆学问
听课,是青年教师进步的基石,是专业化成长的阶梯,更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进行自我审视和检验的法宝。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经常出现因为经验不足导致的对教材理解不透彻、教法不适应教学实情、教学环节结构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于是,以“听课”的方式来吸收经验、取长补短,就成了我们不断充实自己并实现自我进步的有效途径。听课时,我们需要对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及实践效果、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利用的创新等内容进行综合判断和概括总结。留心天下皆学问。年轻教师需要通过听课向同事们学习,做好一个听课的“有心人”。
评课:明鉴得与失
在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身为年轻教师的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征求专家、领导、同事的专业评价意见,来全方位分析和综合性评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五课”教研要求我们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客观、科学地利用课堂评价来更新教学理念、形成教学特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最终获得专业化素养的提升。
“两课”评比活动正是对“五课”教研工作要求落实情况的最好检验,比教学能力,比专业素养,比改革创新……大家在“比”的过程中,更为用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科学吸收宝贵经验、最终收获专业化成长。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细流。全身心地投入“五课”教研“两课”评比,就像对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思想、态度、认识、能力的全面洗礼,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帮助我们精雕细琢、量体裁衣地为学生打造出最富特色、最为科学、最有效果的职教课堂。
(责任编辑:章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