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慎霞 张建路
摘要:“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是贯彻国家职业教育决策的具体落实与重要抓手,也是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江苏省沛县中等专业学校将其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内动力,推进了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水平的提升,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2-0060-03
江苏省连续几年在职业学校开展的“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其核心目标就是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贯彻国家职业教育决策的具体落实和重要抓手。有效地调动了全体职校教师的积极性,给职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及教学革新注入了催化剂。
“五课”是指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五课”教研活动将“五课”活动进行了提升,提升到教学研究的高度,推进了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及教学模式的创新。“两课”评比是指“五课”教研基础上的职业学校开展的一项常规的评比活动,即“示范课”及“研究课”。“两课”评比,旨在引导教师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总结体现课程改革精神的教学模式,树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典型,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教师。
一、加强“五课”教研,夯实教师专业基础能力
江苏省沛县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沛县中专校)十分重视加强“五课”教研工作,以夯实教师专业基础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为课堂教学作准备,是“五课”的基础,是教师上好一堂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沛县中专校在备课方面除执行《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外,还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整合教学资源,做好课本的二次开发工作。用课本教不等于单纯教课本。
单纯使用课本上的素材难免单薄、单一且可能与实际生活、生产脱钩。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何将这么多的教学资源融合、整合,使其符合我们的教学要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是沛县中专校交给教师的一个重大课题。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就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选择和加工,有时还可根据需要对课本进行二次开发,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切合需要、更加丰富充实。
2.做好集体备课,集聚团队智慧。
一人智短、众人智长。沛县中专校一直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就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充分讨论、集思广益,以此加强教学研究,提高备课质量。
3.创新教学设计,优选教学方法。
要求教师教学设计要有个性,要依据个人的素养、能力、课题的特点及学生情况来定,优选教学方法。做好板书设计,要求标题的板书要能让学生明白教学的主题及重点,要能引导教师围绕主题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教学内容的板书要能让学生明确、把握学习要点;要使板书成为师生回顾教学内容、进行课堂小结的重要依据。
(二)上课
上课是最能展现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活动。公共基础课程要做到“活”,专业课程要做到“动”,让学生多动手,让课堂活起来。教师要转变角色,要由执行者转化为决策者、建构者,由知识的单向传递者转向对话交往者。
上公开课是教师快速成长的催化剂。沛县中专校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开设校内公开课。上公开课是辛苦的,每节公开课的开设都需要教师反复打磨、不断磨砺、改进并提升。事实证明,积极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的教师是成长最快的,名师的成长离不开这种辛苦及反复打造和磨练。
(三)说课
在说课的过程中,沛县中专校要求教师要向评委或同事说明教什么、为何教、如何教、为什么等内容,阐释教学过程及教师、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说课过程中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并做好教学反思工作,要思得、思失、思改。
(四)听课
听课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徒弟老师要听师傅老师的课,同教研组的同事要相互听课,示范课教师的课也要认真听。听课前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思考相应课题的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思考如果是自己教则如何教,如何才能达到良好效果。这样带着问题、任务去听会使听课更有针对性,效果会更好,更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评课
评课是听课后的一个必然环节。只听不评或听课后不认真评对上课者及听课者都是损失。评课对上课者及听课者都可以看作是一面镜子,上课者藉此可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上课的优缺点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听课者则可以藉此看到自己的不足及需要学习的地方。这面镜子照亮了双方,是教学活动的纠偏仪,交流使得教学的路子更宽、更广。
“五课”教研既然作为教学研究工作,就要深入开展下去,为做好这项工作,沛县中专校按照“五课”教研工作要求开展了“六项活动”,即“教学设计比赛”、“课件制作比赛”、“公开课活动”、“优质课评比”、“师徒结对活动”及“关注课堂、注重质量、提高效率”主题活动。“关注课堂、注重质量、提高效率”主题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及抓手,旨在占领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向课堂要质量,提倡教师上课的效力、效率。几年来,通过学校各部门通力协作及广大教师的积极努力,这一工作已取得良好效果。
二、推进“两课”评比,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学校通过开展“五课”教研活动让教师夯实了基础、储备了知识、提升了能力,而在“五课”教研基础上进行的“两课”评比活动既是对“五课”教研活动成果的检验,又反过来更好地促进了“五课”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沛县中专校在“两课”评比活动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广泛动员,教师全员参加
教师重视是“两课”评比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学科组重视是评比活动有效开展的支撑,而领导重视则是评比活动有效开展的保证。学校为此专门召开由党委成员、教务处、教科室、各专业部负责人及学科组长参加的动员会,广泛发动,全程指导,加强过程管理,加大经费投入,营造良好的评比氛围。
根据省市“两课”评比活动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由教务处牵头,专门成立语文、数学、英语、德育、计算机基础、财经商贸、加工制造、旅游服务、土木水利、纺织服装等10个“两课”评比活动小组,每个活动小组由一名中层干部和学科组长共同负责,各活动小组独立开展组内初选,教师全员参加比赛,最后各选出5名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评选。
广大教师及各学科组都十分重视“两课”评比活动,教师们精心准备,积极参与。从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来看,每节课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等环节的设计与组合都有了较科学的把握,能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得以不断优化。各学科组能够根据学校要求组织本学科组教师根据开课教师选择的课题,在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的突破等方面进行探究,组员各抒己见,献计献策。“两课”评比展示的是教师个人的教学风采,同时也是学科组同仁的智慧。
(二)稳步推进,精心组织评比
各个活动小组的组内初选营造了良好的评比氛围。接着,学校适时召开“两课”评比活动推进会,精心组织“两课”评比决赛,使评比活动进入高潮。评比活动推进会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主持,参赛教师全部参加,教务处详细说明“两课”评比的要求及时间安排,教科室针对“两课”评比中的说课环节,围绕说课的程序、要求,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赛前动员。“两课”评比活动小组初选后,最后的决赛分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两个大组进行,每个大组25名教师,分别由教务处和教科室负责组织,评委全部由县教研室委派,保证评比活动的公平、公正。
(三)加大宣传,召开主题论坛
学校对在省市“两课”评比中获奖的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奖励,并大力宣传。专门召开全校教师大会,总结、推广“两课”评比成果,并适时召开“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主题论坛。在主题论坛上,首先由教务处、教科室负责人围绕“五课”教研“两课”评比的活动宗旨、活动依据、主要内容、活动流程、具体要求等,解读“五课”的内涵要义和“两课”的评比规则,并结合生动的案例对“两课”评比教案、说课、现场答辩等环节进行深入剖析。随后,由省级“两课”评比获奖教师向全体与会教师展示他们省赛现场说课的风采,从教案撰写、说课环节、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现场答辩4个方面交流自己参加两课评比的心得和体会,以此来鞭策和激励其他教师。
三、“五课”教研
“两课”评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靠教师来完成,教师也通过活动并在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自我调整、不断总结来促进自己专业化发展。“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实实在在地落到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上,聚焦课堂,推进课改,提高质量。
(一)“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成为教师创新教育理念的平台
“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他们无论是在备课、上课还是在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方面都能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学习,听课—评课等活动,他们的课堂更丰富、更精彩,时时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的学,处处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
(二)“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成为教师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
“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也给教师合作学习提供了平台,不仅同校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而且还可以向其他院校教师学习、沟通和合作交流,给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供了最佳机会。通过听课、评课、参加示范课、研讨课活动,教师间相互交换教学意见,交流教学体会,展示教学智慧,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责任编辑:章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