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涛
摘要:初三英语教学已进入全面的备战阶段。英语作为中考的重要学科之一,英语教师应如何引导复习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这是九年级英语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尝试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小组合作的复习方式,希望能帮助初三的教师、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激发兴趣 小组合作 英语复习
常言道:“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学生九年的潜心苦读,为的是梦圆中考。要想在中考的赛场上绽放自我,复习课就成了九年级学生临阵磨枪的关键步骤。复习阶段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系统、全面的概括总结,要以课本为根基,以学生为主体,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己的课堂。同时教师要想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需要在复习过程中针对中考题型作适应性训练。要吸引全班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那么,如何把初中三年的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运用知识,让学生在复习中巩固知识?以下是我在初三英语总复习中使用的一些做法。
一、“一言堂”巧变“满堂欢”——将兴趣贯穿课堂始终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演讲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要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机械地讲解,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而是要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新知并运用新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一)借“景”生情
在初三的复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从繁重而枯燥的词海中解脱出来,我将各单元之间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做到精而细。在整合知识的同时,我借助语言材料,借助多媒体,让知识生活化、情景化,让英语学习贴近实际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充分运用语言点,从而达到“景”为“情”所用,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夯实基础。
(二)润“物”有声
我们都知道,复习课是最枯燥无味的。要想让学生走出这个瓶颈,那么恰当、适时地引入新的教学手段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在我的教学中,我把各种各样竞赛引入教学。竞赛的形式可以是组内的竞赛,也可以是不同组间的竞赛,甚至可以自己与时间竞赛。要想使竞赛达到激趣的目的,教师组织课堂竞赛要做到这几点:给学生设置明确的目标,时间的分配要合理、恰当,学生的参与面要广,组内分工要详细,评估反馈要及时等。竞赛不仅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参与中知道锻炼自我和关注他人的重要性。
(三)画龙点“睛”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引进,我们可以做到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将学唱英语歌曲、猜谜等活动不失时机地安排在复习课中,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开展英语词汇记忆大比拼、习题小讲师、识词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等,目的是活跃学生的课外生活,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创造英语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二、“一点集中”带动“多点繁荣”——将课堂合作进行到底
(一)“小”老师,“大”讲堂
初三的英语教学任务很大,教师面临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管理任务。要想做到不丢掉每个学生,教师就要下很大的工夫来设计课程和辅导学生。在英语复习中,我采用了小组化的复习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按学生自愿的原则,四、五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长统筹全局,成员间你追我赶。我在每个小组里有目的地培养骨干,选出一个学习相对不错的学生任组长,帮助教师查看组内的作业情况,并在组内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课上重点复习的单词依旧不会读,这时就要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让这位“小老师”来一对一有针对性地帮扶。这样,既让组长得到了锻炼,又打消了学困生向教师问问题的为难情绪,促使他们对知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单词关就迎刃而解。这个措施为教师的工作减轻了负担,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合作的平台。
学生的自律和互助环节很重要。随着英语复习内容的增多,教学任务越来越难,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慢慢发生变化。对于优生来说,知识的储备基本能够解决大部分习题,但对于一些细节的缘由仍处于“走马观花”阶段;对于学困生来说,由于基础差,底子薄,接受能力弱,更是需要教师的时刻指点。这时候教师不可能做到逐一为他们解难释疑,这就需要组里的“小老师”大显身手了。在帮扶的过程中,优生不但能知道其他人的疑惑之处在哪里,同时也能把自己的领悟讲述给他人,做到知己知彼,也能达到思维的深度拓展。
(二)以点“带”面,化“整”化零
学生的示范作用不容估量,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表演天赋和才能。在英语复习阶段,学生进行对话表演是非常必要的。这个阶段的对话,就不能局限于某一课某一个单元,否则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了。我把课本内容分成十几个话题,学生围绕话题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编对话。通过准备,各小组在全班表演,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在每个话题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同时小组间的不同话题训练又拓展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面。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是教学艺术路上的探索者。我们心有多大,路就有多宽。对于更多的教学形式,以及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做到: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甚至是一种享受。这也是我们教师最大的快乐、幸福和不懈的追求。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