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距离象似性角度谈定中结构中“的”字有无的象似性

2014-04-29 21:20王慧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3期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王慧

摘 要: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基本观点是:语言是人的认知能力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象似性”是认识语言学中一个重要原则,而“距离象似性”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亦为我们更好地解释一些语法现象有帮助作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象似性;距离象似性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1

一、引言

语言不仅是人们思维的工具,同时也可以作为人们认知的工具。语言本身的结构和特点也受到人们认知的深刻影响。人的语言能力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是紧密联系的。

美国语言学家海曼在其1980年发表的《语法象似性》一文中首先提出了“象似性”这一概念,这也被认为是认知语言学象似性理论的开篇之作,现如今关于“象似性”的研究与讨论已成为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简单来说,当我们形容一个小孩子的眼睛长得炯炯有神时,就会说:“他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却从来不会说“他有一张水汪汪的脸蛋”或“他有一对水汪汪的胳膊”。这是因为在人们的认知中,在形容人时“水汪汪”总是和眼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水汪汪”人们从不会联系到人身体上的其他部位。可见,“一又水汪汪的大眼睛”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修辞现象,更多的是在人的认知方式中,与之相对应的成分紧密联系的。

海曼将句法象似性①分为两种:成分相似和关系相似。当前国外所研究的关系象似性原则主要有3条:距离象似性,顺序相似性和数量相似性。所谓距离相似性就是指语符距离象似于概念距离。

距离象似性作为相似性原则的一个方面,可以对我们研究语法结构有一定的帮助,本文意在通过距离象似性来阐释定中结构中的一个语法现象。

二、研究分析

(一)形容词修饰名词

与英语中形容词修饰名词的形式不同,英语里只有A+N(A代表形容词,N代表名词作中心语),而在汉语中,既有A+N这种形式,还有A+的+N这种形式。因此这里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汉语中,A+N与A+的+N这两种形式之间是否存在着不同。我们可以借用英语和汉语这两种不同的语言作为模板进行分析。

如在英译汉的过程中hot water,翻译为中文时,既可以说成是热水,同样也可以译为热的水;而hot meat,只可以译为热的肉,热肉这一译法虽然在语法上并没有错误,但显然我们会想热肉是什么?因为“热肉”这一概念在我们的认知中是陌生的,而当翻译为“热的肉”时,才是我们认知中熟悉的。

这一问题首先是由朱德熙(1956)先生提出的②,我们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原则里的距离准则给予解答。在名词性短语中有“A+N”和“A+的+N”这两种形式。

(1)热水

(2)热的水

(3)热肉

(4)热的肉

在这4个例子中,(1)和(3)同属于“A+N”的结构,但在我们的认识中,前者是熟悉的,而后者则是陌生的。因为从距离象似性的角度来看,“热”与“水”的关系显然是比“肉”的距离要近,因为在我们的认知中,“水”问题与“冷”或“热”这样的形容词联系在一起,而“肉”却很少,所以“热水”之中的“的”字可以省略,而无论何时,我们也只能说“热的肉”。“的”在这里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将两个不相关的概念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整体。

而说到(2)和(4)时,这就说到了“的”字的另外一个作用,即强调突出“N”,不论是“热的水”还是“热的肉”,都意在说明“水”与“肉”的性质与状态。

(二)名词修饰名词

汉语中,在谈论到名词修饰名词这一现象的时候,也会出现上述情况,如“我朋友”和“我的朋友”。这二者在认知上也存在着区别。

(1)A:“这位是……”

B:“我朋友。”

(2)A:“你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

B:“首先一点我的朋友跟我要兴趣相投……”

在这两个语境下,例(1)没有用“的”,而例(2)用了“的”,用距离象似性来解释那就是:例(1),在“我”的认知中,“我”与朋友的关系已经很好了,距离近,这个“的”字是可以省略的;而在例(2)中,“我”的这个朋友也许是还不认识或是将要认识的一个陌生人,距离远,所以要用“的”。

(3)我妹妹 我的妹妹

(4)我桌子 我的桌子

在例(3)和(4)这两组例子中,前者的两种说法都是可以解释通的,都得到了人们传统认知的承认;而在后者中,“我桌子”这一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根据距离原则来解释,那就是“我妹妹”可以作为一个具有“称谓性”的词语来看待,而“我桌子”却不具有称谓性这一性质。具有称谓性的词语内部两个成分的关系自然是亲密的,而不具有称谓性的词语内部两个成分的关系是有距离的,因此关系亲密的自然可以不用“的”来参与,而关系疏远的肯定要用“的”来修饰。

三、结语

如果说索绪尔所提出的語言具有任意性的话③,那么象似性则与之互为表里,虽然我们无法完全理由否定任意性,但从现在的研究来看象似性则更具合理性。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为我们更好的把握语言的各种意义,更深切地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意味都提供了一个更好方法。而象似性中的距离原则则为我们更好的研究名词性词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注释:

①海曼采用皮尔斯的观点将象似符分为两类:映象符和拟象符。拟象相似的特征在语言中主要表现在句法象似性上

②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载《语言研究》1956年第1期

③索绪尔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能指和所指是任意的”

猜你喜欢
认知语言学
隐喻认知的双维理论整合研究
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的网络英语新词构词特征和发展研究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探索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构式语法与句法浅析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