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似性理论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

2015-07-23 03:35张乔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句法语篇

张乔珍

摘要:阅读实质由词、句、篇组合而来。象似性理论已经成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象似性理论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上的研究和运用愈趋成熟。因此,教师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时,可以尝试将词汇象似性、句法象似性和语篇象似性有机结合来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关键词:词汇;句法;语篇;象似性;阅读理解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5-0158-02

阅读理解是在高考英语卷中占权重很大的题型,《英语课程标准》(高中版)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角度探讨英语教学,戴禄华、陈海叶、赵应吉等人分析了象似性在词汇、语法教学等方面的运用,但将象似性全面地运用到阅读教学的还甚少。

一、象似性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关于象似性的概念在不同层面上有不尽相同的界定。从根本上说,主要表现在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一种自然而相关的联系上。广义上基本相当于语言的“理据性”。从理据性的角度发现,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以及语篇等方面与其所指代的事物概念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联系。因此,根据语言符号的理据性指导英语教学,教师可提倡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

我国语言学家许国璋首次将iconicity译为象似性。之后沈家煊在其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指出:“语言的象似性是相对于任意性而言,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两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可据的(motivated)。”

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对哲学中“唯名论”和“唯实论”的论战,其实质就是“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语言的象似性概念的提出最早始于著名哲学家C.S.Peirce提出的符号三分法。自那以后开始受国内外许多学者、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们的关注,其中有Ullmann,John Haiman等,近年来,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这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如陆国强、沈家煊、王寅、项成东、韩炜,等等。其中王寅教授对象似性的研究最为深入,他从不同角度探究了象似性的现象以及来源。综合前人的研究,象似性在句法上的运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相对比较成熟的。

本文拟就象似性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的表现来探讨其在阅读理解中的实际运用。下面仅以阅读理解中的三种题型为例。

二、象似性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一)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题

根据上下文题实际上是考察学生理解生词语义的能力。根据《英语课程标准》(高中版)八级词汇要求要学会使用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而阅读理解中还有一定比例的词汇是学生没有见过的,依靠上下文推测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同时也可能会因为个别单词曲解文章意思,导致文章主旨把握不准,耗时加长,失分加重。因此,一个快速而有效的英语单词学习策略对学习者来说很重要。

根据Householder的调查分析结果,认为英语中90%的词汇是有理据性的。陆国强就构词的拟声理据、语义理据、逻辑理据论述了词的理据性。本文结合词汇的音义象似性、形义象似性、语义象似性以及词源象似性方面,讲述词汇象似性在英语阅读中辨析单词及理解语义的重要作用。

1.音义象似性,指某些单词的发音与其所指代的现实事物间存在着的天然的象似联系。如青蛙的叫声“croak”;布谷鸟的叫声“cuocko”等;如流水的声音“ding-dong”等;如“sn”常用来表示呼吸声,“Sniff”表示嗅,闻,用鼻子吸气,“snore”表示打鼾,打呼噜等。

2.形义象似性,指单词的拼写与其描写的现实事物在形状上存在着的天然的象似联系。最简单的例子“in”,“i”可表示人,即“我”,“n”的形状与门相似,可表示人在门内,就是“在……之内,在里面”的意思;如“zigzag”,表示“Z字形的,曲曲折折的”。另外,形义象似性还可由英语构词法(派生、合成或混成)来获得理据性。如discover(发现)=dis-(反面的)+ cover(覆盖);quick-charge(快速充电)=quick(形容词,快的)+ charge(动词,使充电)。

3.语义象似性,指根据词义与形式之间不同类型的联想关系,语义象似实质上是一种隐喻化过程,借现实中熟悉的、具体的、有形的事物来体验和认知某一陌生的、抽象的事物,属于一种隐性象似,如blue blood(贵族血统)等。

4.词源象似性,是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单词在许多年前的意义、读音或拼写,使得词义的解释更有说服力。比如“laconic”源于拉丁语“Lacons”表简洁、简短之意,而“La-cons”是指以生活简朴、寡言少语而闻名的一个部落,“a la-coric answer”表简短的回答;再如《圣经》中的the field ofblood(血田)比喻不义之财等。弄清一些词的来源,对语言学习者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这些词汇非常有利,同时也增添了学习词汇的趣味性。

由此,我们可通过掌握词汇的象似性从而进行有意义的识记,还可以根据词汇的理据性来推测词义,这样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文意。

(二)长短句分析题

在做阅读时,为了获取有用信息,学生不可避免地都要分析长短句。出卷老师为考察学生的句子分析及英语综合能力,一般都会设置一些答案在文章的长句难句上,有时也会有一些考察细节的题目,学生虽然能找到问题出处,但是不能分析理解,再加上每个选项又具有很强的诱惑性,学生模棱两可之下浪费了时间,甚至还是避免不了面临失分。对长短句的分析,等同于考察学生分析句法的能力。JohnHaiman将象似性从词汇扩展到句法。他认为在句法上相同或象似的结构表达的意义有相似之处。因而提出了句法象似性的三个原则: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

1.数量象似性,指语符数量象似于概念的数量,当有量大的、重要的、难以预料的信息需要表达的时候,需要用到的语符数量就更多,语言所承载的信息量就更大。当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会花大量的笔墨描述自己的重要观点和情感。由此,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很大可能是那些被作者反复强调的,并且使用了大量语符来叙述的内容。

2.顺序象似性,指的是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或者概念顺序对应语言描述的线性顺序。将顺序象似性原则应用于英语阅读文章中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排序,列出文中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二是选择,选择恰当的几句置于文中空缺的地方,使得文章流畅、符合逻辑且意义完整;三是判断,判断文章中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或过程。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从头到尾浏览全文,弄清楚作者的写作顺序,即作者的认知顺序和思维顺序。

3.距离象似性,即用语言表达认知或概念上很相近的事物,其语言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很接近。即概念距离越近,对应的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也越接近。作者通常把那些概念接近、叙述一致性较高的信息整合在一起。

(三)把握主旨大意题

在阅读理解中,考察学生主旨大意的方法有很多,如理解文章总体结构,考察学生单句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还有考察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等等。项成东、韩炜首次应用象似性理论探讨语篇的象似性。语篇象似性( discourse iconicity)指语言的篇章单位在结构或形式上整体映照或衬托其所要表达的意义,笔者仅从时间象似性、空间象似性、心理活动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四个方面帮助学习者解答阅读理解题。

1.时间顺序象似,指语言结构按线性排列,这种排列映照出客观事物发生的时间顺序。不仅句法结构具有时间序列的象似性,语篇中句子排列也具有比较明显的象似性。比如叙事篇章,其主要情节一般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展开的,语句的排列映照出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

2.空间序列象似,当人们观察事物时,通常会按照一定的认知顺序,从整体到局部,由近及远,由中心到四周等。语篇的结构实际象似于人的空间认知模式。语篇的空间序列象似普遍存在,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把握作者的写作思维模式,对理解文章很有帮助。

3.心理活动象似,语言结构也能象似心理活动。有些句式简短,内容跳跃,句与句之间缺乏连接手段,并且充满了大量标点符号,这些都可能象似主人公某些特殊的内心活动。

4.标记象似,指作者为了表达特别的感情或特别的意图,使文章的语篇结构与一般范畴化和认知模式不相吻合的语篇结构模式。由于它跟人们的一般认知不同,学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努力来解码。

三、结语

以上探讨了如何用象似性理论指导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实际教学。笔者具体分析阅读理解中最常考的词义辨析、长短句分析和主旨大意三大题型,分别提出用词汇象似性、句法象似性和语篇象似性理论来应对。学生可以通过语言的理据性,把握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及揣测作者的内心想法。因此,基于象似性理论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得分率。

猜你喜欢
阅读理解句法语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