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2014-04-29 05:42刁振天
关键词:环境教育渗透途径

刁振天

【摘要】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内容。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写作与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阐述如何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渗透 环境教育 方法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22-02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求教师逐步教会学生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的同时,还应注重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教师应该针对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应充分利用语文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挖掘潜在的环境教育材料,有机地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

一、根据教学实际及中学阶段环境教育的要求,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合理分解环境教育内容,将有关知识点分配到教学的不同阶段;结合环境教育要求,充分考虑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二、在各个教学内容中进行环境渗透教育

1. 在课文教学中穿插环境教育

教材中有大量可以应用在环境教育方面的素材。可利用课文中提供的反面例子,向学生说明过度砍伐树木、破坏森林的危害性。如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人类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就有了记载:“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为了建造阿房宫,大肆砍伐蜀地山上的树木,使得山岭光秃秃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才建成了阿房宫,供他自己享受。然而“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最终被一把大火烧成了一片焦土,环境再次受到严重破坏。学了说明文《向沙漠进军》,可以结合近年来沙尘暴侵袭日趋严重的现象,进一步认识沙荒的危害,明确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的重要性、紧迫性。又如,《包身工》一文中讲到:“纱厂工人的三大威胁,就是音响、尘埃和湿气。”我们可以让学生谈谈在环境保护领域关于音响(噪声)、尘埃(粉尘)的定义,湿气(潮湿气体)的含义,以及对人体有什么危害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了解噪声、粉尘等的危害,也加深了对文中包身工们所处恶劣环境的认识,更加同情包身工们的处境,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 创设情境唤醒绿色行动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这不仅是教师“引”学生“悟”的过程,更是学生走进自然、情系自然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周围的情境,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因此,在渗透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适时、适地创设饱含激情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环保教育内容由书本走进生活,从抽象变为具体,化无声思考为有声承诺,将心灵的感悟升华到行动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3. 在写作训练时渗透环境教育

每年举办一次“世界环境日”或“地球日”的征文活动;开展“只有一个地球”、“环境与居住”、“警惕全球变暖”、“儿童与环境”、“只有一个地球——齐关心、共分享”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可供写作练习的环境教育题材很多。可以在调查周围环境状况后进行专项写作竞赛,撰写有关环保宣传的文章。比如,某印染厂的污水排入厂旁河流,严重污染该河段,河水时紫时红,水体散发出恶臭。我们可以让学生到受污染的河段看看,让他们亲身体验工业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再让他们查资料、向环保人士请教,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结果,学生写出了《小河在哭泣》或《鱼儿的抗议》等习作。这样,学生们在写作训练的同时也受到了良好的环境教育。

4. 在听说训练中渗透环境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是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我们可以在即兴发言、课前演讲、辩论比赛中加入环境教育内容。如,举行一场论题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的演讲比赛;开展“环境保护更需要加强道德教育/环境保护更需要加强法制建设”的辩论赛等;开展以环保为内容的语文游艺会、灯谜晚会等。

三、走出课堂,强化绿色行动意识

环保教育不是封闭的教育,其教育过程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教材为中介,感悟知识、形成观念的动态过程。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在保持学科固有特点的同时,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广阔空间中自由地吸吮“绿色乳汁”。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必须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外活动与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检验,强化意识。如:1. 开展环保专题讲座。2. 以每年一度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3月12日”植树节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在全校举行环境保护知识图片展览;通过校园网络、主题班会、黑板报、环保手抄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环保宣传活动。3. 参与实际的环境保护活动,在全校掀起“保护环境,由我做起”的环保潮流:每个班都分别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桶;在全校掀起节约用纸,废纸利用的热潮。4. 组织学生到附近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参观,了解污水和废气的处理过程,增强学生对本土的环境状况的感性认识,也深化了环境知识的理性学习。5.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活动内容,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对某一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访问、考察、监测等,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获得第一手资料。并把资料进行整理,把有关问题向行政部门反映,或写成小论文,增强争当环境小卫士的责任感。6. 让学生走上街头,担当起环保卫士的重任,向当地居民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真正关心和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上来。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环境教育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结合授课的实际,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环境知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一次大型的泥石流》一文,教者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从网上获取有关泥石流的资料,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通过图片、声音、动画等感受泥石流的形成原因以及造成的严重危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陶其心必然陶其行”。当语文教学从挖掘环保内容、培养环保意识、强化环保行为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认识自然、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空间时,我们的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行为,无疑会变得更加意识化、自主化、生活化,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将变得境界更开阔、内涵更丰富、课堂更生动,播下的“种子”也将会绿遍神州大地。

当然,环境教育的渗透要注意适时、适量。所谓适时,就是要在适当的时候才渗透,也就是讲到相关要点时才渗透,并非每堂课都要渗透。适量也就是度的问题。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把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因此,渗透环境教育要适时、适量,切忌本末倒置。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渗透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