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辉
【摘要】应用题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往往具有题目灵活多变,学生不易理解与把握的难点。伴随教育改革的深入化进行,初中数学应用题目逐渐转变方向,贴近现实生活,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应如何转变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与解题能力已经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应用题 思维模式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56-02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受到年龄的限制,在理解能力与判断能力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一点在初中数学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体现的尤为明显。初中数学应用题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往往具有题目灵活多变,学生不易理解与把握的难点。伴随教育改革的深入化进行,初中数学应用题目逐渐转变方向,由原先的晦涩难懂的题干慢慢生活化,常识话,在即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常识,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因此,在这基础之上,教师应如何转变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与解题能力已经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所在。本文作者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工作多年,在依据北师大版教材基础上,对新形势之下的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方法进行简要分析,以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应用题教学
初中学生在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上都是一个特殊群体,因此教师在数学的应用题目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其条理性、趣味性以及引导性。要采取理论与实际想结合的方法,才有助于学生对题目的消化与吸收。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下,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一直是以一种过份教条、理论化的教学方式存在的。其题目多数抽象化,教学内容枯燥单一,让本就理解能力有限的初中生更加难以对题目进行深入化的理解,而大多数的数学老师为使学生快速学习与掌握内容,基本没有将如何阅读题目、树立一个清晰、完整的解题思路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这样做的结果导致学生抱怨学不好,老师抱怨难教的现象时有发生。最终,致使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对于初中生来讲,在数学应用题的学习过程,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怎么去审题,不知道如何筛选重点内容,题目过于抽象理解不了,公式太多记不过来,拿过应用题来不知道该干什么等。归根结底,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从根本上进行应用题教学策略上的轉变,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应用题越来越贴近生活,教师更应该从基础开始,从重视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新形势下对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浅析
1.理论联系实际,以贴近生活模式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为避免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枯燥单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亲身经历出发,以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化为应用题目,激发学生对未知问题探索的积极性与热情,从而将课本抽象的题目化为具体,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模式,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应用题所涉及的方面不外乎路程相遇问题、倍数问题、水流问题、几何问题等,举例来说,像追赶问题。你和同学小A约定去距离学校3千米的动物园游玩,你骑自行车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往前行驶了十分钟之后,你的同学小A以每分钟120米的速度追赶你,请问小A同学在你到达动物园门口之前能追上你么?如果能,是在多少分钟的时候追上的?如果不能,小A是在你到达动物园门口多久后才到的?这类的问题看似很寻常,每个同学都会遇到过这样的生活化问题,但也许在遇到的时候没有仔细考虑过,因此教师可以趁机引导学生去分析,解决此类问题,或者安排同学分成小组,亲自去体验,均能够加强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求知欲。在解决之后,让学生明白原来数学的应用题目并没有那么难解,而学生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并为此提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对应用题进行归类练习,并建立错题集
数学中应用题目看似灵活多变,复杂、难以清晰明了的看透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仍是解题的最大困境之一。但是,尽管应用题目种类繁多,复杂多变,但本质上来讲,都可以将其归为几大类问题,每一大类题目掌握了解题的核心关键之后,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在此,本文作者建议,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应用题目的归类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练习。教师的经验较为丰富,对应用题目的把握比较准确,因此可以将应用题目选取一个分类点分类,诸如行程类问题、增长率类问题、倍数类问题等,也可按照方程类方向分类。总之,分类的方法有许多,关键是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一个较容易接受的点进行归类。其次,引导学生自己对应用题目进行分类。每个学生对应用题掌握的能力不尽相同,而正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这种掌握能力最为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掌握题目的能力去将应用题目归类。如果说对应用题目进行归类联系是最有效的途径,那么建立错题集就是通往这有效途径的简便方法。在数学的习题课上,教师要避免学生进入题海里,不断、盲目的去做题,前文中我们已经说过,应用题归根结底就那么几大类,每做一类题目,都把这类题目的要点、解题思路掌握好了,才能真正提高成绩,因此,错题本就是将自己容易出错的一类问题进行总结,练习,才能逐渐摸清规律,重点突击有问题的部分。
3.互换角色,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模式
本文作者认为,在数学应用题目的教学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教师机械、单调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不加以思考的输入大脑,这样做的结果导致学生吸收新知识的效率低下,而且越来越依赖于老师。在此,可以尝试多元化教学的模式,学生与老师互换角色,以学生的教学主体,通过预习课本新的内容,大胆走上讲台,将自己所想的应用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共同交流,共同探讨,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与思维的开放性。这是学生将外界知识转化为内在知识特别重要的一个过程。例如对于学生较难把握的方程问题,某商场的某品牌羊毛衫由于经营不善,被迫降价销售,降价两次后之后的羊毛衫仍然盈利百分之15,问两次降价率为多少?这类的问题如果让老师来讲,学生必定在理解上有所苦难,但假如由学生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提出这个问题,然后再由大家进行共同讨论,思考给出自己的理由,最后由教师恰当的引导,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力与理解能。同时,也培养与锻炼了他们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江杰,《关于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思考》,教法研究,2010(12)
[2]田玉军,《关于初中应用题教学的探讨》,中国科技教学导刊,2010(27)
[3]周铧,《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科技向导,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