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化,精彩文言文

2014-04-29 17:16郦叶汝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3期
关键词:知识体系主题人文素养

郦叶汝

摘 要:在对苏教版文言文编写体例与形式的分析后,发现苏教版以专题形式来编排文言文,把主题内容相似的文言文编排在同一个专题下的同一个模块中,即使他们完全属于不同的时代。同时在编选文言文时同样不注重文体的划分,相反,只要主题内容大致相同,不论什么体裁,也不论古今中外,都编在同一个专题中。因此,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便不能再孤立地处理文言课文,而是应该将其与同一主题下的其他文本甚至是不同专题但是主题一致的其他文本紧密结合,融会贯通,进行主题化教学。

关键词:主题;人文素养;知识体系

例如苏教版必修一中的《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这两篇文言文,同属于“像山那样思考”主题下的“感悟自然”模块中,两篇文章均属游记,两位作者在文中都表达了自己面对大自然而生发出来的一些内心感慨与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课文与课文之间的限制,将这两篇课文结合起来教授。在使学生融入《赤壁赋》的感悟自然,感悟人生的情境后,便可以鼓励学生带着同样的心情去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这样以篇带篇,不仅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教学目的,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感悟能力,事半功倍。同样,《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与《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神的一滴》以及《像山那样思考》,同属于“像山那样思考”这一人文主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文言文的教学放在这大环境中,与其他文本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和生命系统,无论是古代散文还是现代散文,国内散文还是国外散文,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在对文本主题与思想情感的理解与把握上能够系统化,主题化。超越课文与课文之间的限制,使学生沉浸在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人文主题中,更好地理解文本本身,激发人文意识,提升人文素养。

虽然每一套教科书的编者总会为自己的教科书设计一个结构体系,但这个结构体系绝不是不可改变的,苏教版对于文言文的编排,其专题的选择和序列安排,虽然体现了一定的系统意识,但绝不是一个绝对的系统,更不是我们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不可打破的结构。某一篇文言文放在哪个专题的哪个模块中,并不具有唯一性;同一个专题下的哪一篇文言文在前哪一篇在后,也不具有必然性。因此,使用课本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师在使用课本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学与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换、补充和调整文言文教学内容。由于文言文自身的人文特点,对其主题的解读可以是多样而靈活的,例如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下的《滕王阁序》和《秋声赋》,从散文的角度讲,此二篇均是经典的美文,华丽而又气势磅礴,放在“笔落惊风雨”专题下无可厚非。但是从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来讲,此二篇又均可放在必修四的“我有一个梦想”专题下。因此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专题时,教师可以灵活地将《滕王阁序》和《秋声赋》提前放在该专题下教学,一方面可以不拘泥于课本编排的顺序,超越专题与专题间的限制,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和个性化的教学;另一方面还可以缓解“笔落惊风雨”专题下古诗文集中,教学任务繁重的状况。

一篇带多篇,专题组合比较归类,与其他类型的文本融会贯通,形成纵接横连、有效互动的主题化教学,为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掌握这一类文言文的学习,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不再举步维艰,而是能够快速高效地学习,并构建起一个网络化知识结构体系。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主题化教学是引领学生文言文学习入门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 浙江省诸暨市浣东初中)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知识体系主题人文素养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