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满林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为科学教师开辟了大显身手的创新天地,同时也对科学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作业反馈教学,检查教学效果;学生通过作业吸收和巩固所学知识。教师怎样創新作业的设计,值得深入细致的探索,它既可以为教师减负,更能为学生的发展寻找新路。
关键词: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分层性作业;趣味性作业
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不仅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更重要的功能在于发展学生的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在新课程教学中初中科学教学中对作业形式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变。
传统作业存在着许多弊端,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封闭僵化,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的方法、手段也很单一,强调死记硬背、重复模仿和机械训练,而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则被忽略;传统的作业还十分严重地存在着注重作业形式统一化、规范化的倾向,使作业千篇一律、工整规范,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
同时教师课后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搞题海战术,学生陷入题海深渊,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只好抄袭作业,教师自己则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休止地“上当受骗”批改作业,而没有时间去钻研教材,探索教法,更新观念。所以,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作业,发人深思。
作业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要尊重学生选择,包括选择难易,选择完成时间,选择作业数量,选择批改。作业内容选材要以课本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题目又要考虑学生是否需要,学生是否可能,学生是否乐意等因素。
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要改变以往硬性规定、呆板单一的做法,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自主作业”两个层次。“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学生都基本能够完成,且必须完成。“自主作业”则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或创新,每个学生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
作业设计要有多样性,要从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出发点,要有扩展性、开放性的原则,作为课后即时性作业的补充。可以设置长期性作业,这种作业不要求学生能当天完成,可以让他们周末和家长一起完成。
一、探究性作业
初中科学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合作讨论为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促进科学素养的提高。学生在探究作业过程中,由于其知识背景的不同,生活经验的区别,每位学生对所见所闻都会有不同的所感所思,每位学习伙伴的探究积累就是一种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独特的学习资源相互交流,就会达到“资源共享”的优化组合效果。
探究性作业的模式流程是这样的:准备阶段(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组)→实施阶段(学习理论→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综合→得出结论)→总结评价阶段(评价→反思、交流→展示)
例1: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像是生了“锈”一样。我们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根据所要研究的内容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 ;
猜想④:可能是 ;
猜想⑤:可能是 。
【收集证据】
1.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2.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①~⑤,我们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并将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
【得出结论】 。
【反思与评价】
(1)在②~⑤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 (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 。
(2)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
【应用展示】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
二、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主要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把所学的本学科及与其他学科知识予以综合应用,这类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此种形式的作业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从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取材,确定中心或主题,再围绕中心设计作业大纲。学生从父母、报纸及网络等途径了解自然问题、社会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生活体验、资料查阅等实践活动,然后用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方式来证实、表达自己的观点。此类作业对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作用明显,学生情绪体验强烈。如果说传统作业强调的是一种虚拟情景,那么实践性作业强调的则是写实情景。
例2:作业内容:城镇交通流量对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单位工作的影响。
研究方法:调查,分析,比较,讨论。
作业目标:1.了解城镇人口发展的特点,理解和认识与人口增加有关的一系列问题。2.学会调查、信息收集、信息处理的初步方法。学会观察事物,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锻炼社会实践能力。3.增加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关注。体验控制人口增长的意义。养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
完成时间:一星期左右。
作业过程:调查,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撰写调查报告。
反馈形式:进行班级交流,汇报,提出相关的建议。
三、分层性作业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要促进学生发展,并非要让每个学生在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是有差异的发展。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差异,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着力点,为此,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注意顾及各个层次的学生。
A层作业:面向班级中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及一些灵活性较大的作业。它综合面广、操作灵活、创意性强。让学优生吃得饱,达到拓宽学生思路和知识面,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B层作业:面向基础一般、学业中等的学生。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其变式、判断比较和一般综合题等。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完成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C层作业:面向基础较差、学有困难的学生而设计。作业的分量较少,难度较低,方法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真正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当学生对一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因此,作业设计如果有趣味性,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就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在“趣”中学,“趣”中练。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计算、无思维价值的机械练习。使学生觉得完成作业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负担,从而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在轻松的气氛中大大增强创新能力。
科学趣味性作业形式有:
1.手工小制作
此設计的作业可以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思维能力,并有利于培养协作精神。例如,在学习了光学基础知识后,让学生制作潜望镜;学习了家庭电路以后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双控开关,声控电路等;学习有关磁场知识后制作指南针等,看谁的选材好,做工精细,结构合理等。
2.科学手抄报
学生对这样的作业非常感兴趣,他们的作业丰富多彩,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对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很有帮助。
3.创意性作业
主要有猜科学谜语、小设计、小发明、小辩论等,是激发学生参与、促进学习、活跃思维为目标的一种作业形式。
4.自编学习测验
过程可以是:学生编题—老师讲评—学生互评—重新精编—交换答案—评选最佳试题。此形式作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愉悦身心。学生通过担当评价者的角色,参与对作业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此外还有科学小品、网络作业、实验晚会、科学学习日记法等作业形式,具体每节课后采取哪种(或哪几种)作业形式,由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学生兴趣和能力情况来确定。
总之,科学作业应激励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作业过程要真正体现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消除困惑、解决和生成问题、满足需要、创新知识,展示才能、升华自我。“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促进教学与课程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青云.新课程新实验:初中科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孙宏安.新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初中.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