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有斌
摘 要:教師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知识 完善自身 运用有效的策略预防习得性无助 多营造一些情境 让学生体验成功
关键词:詹森效应 习得性无助 教育适度 自我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106-01
当我们为体育健儿取得的骄人成绩喝彩时,社会舆论也更为关注那些失利的运动员,给他们以肯定和鼓励。这正如教师教育学生时不能只把眼光投向优秀的学生一样,经常失利的学生更需要爱!作为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之外还要熟悉和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怎样调整和暗示他们成为有自信、有目标,会从失败中站起来的勇者才是我必须学习和面对的。
一、詹森效应——让学生失败的主要因素
曾经有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詹森效应在学生的考试过程中也屡见不鲜。
如何让学生与“詹森”说再见?
人生道路上要积极面对,淡然处之。纵然有几次失败,可那只不过是一时的风雨,归根结蒂,它不是你的真正人生。
要让每个人都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象古人那样淡薄名利,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次次考试,的确很困难。不经风雨,哪里见彩虹?少年周恩来在回答校长为什么读书时,没有向其他同学那样回答,而是提出“为中华之崛起”,并以此为激励,发愤读书,学习成绩始终优异。周恩来从小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但是他没有把这些作为压力,使之成为他迈向前进的心理包袱。他心胸宽广,虚心学习,严于律己,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取得了事业上的光辉成就。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詹森效应呢?
第一,摒弃心中的非理性观念。许多带有考试焦虑、紧张的同学经常对自己或对别人说:“我在重要考试中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成功。”“如果我在重要的考试中失败,我就会没有价值,别人就会看不起我,我会很没面子。”“如果考不好,我的前程算是毁了。”这些话纵然能增强他们考取大学的决心,但也容易引起焦虑,不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要想避免詹森效应,在平时就应当注意矫正这些不正确的想法,养成以平常之心对待考试的良好习惯,减少紧张情绪,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第二,加强综合训练,提高考试策略。平时小考针对是部分知识,大考往往着眼于前后知识乃至各科知识的综合应用。我们需要加强对各种知识的整合理解和灵活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应对综合问题的策略。此外,还需要对以往大考表现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寻找对策。
二、习得性无助——让学生避免错误悄悄弥漫
指人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无助感,那么在以后的情境中仍不能从这种关系中摆脱出来,从而将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并对生活不抱希望。在这种感受的控制下,个体会由于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而不做任何努力和尝试。被认为是人类的一种沮丧表现之一。
习得性无助学生形成了自我无能的策略,最终导致他们努力避免失败。他们力求无法实现的目标,他们拖延作业,或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他们沮丧,并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的报告描述这类学生是“懒散、怠慢、有时是破坏性的。他们不完成作业。他们面临困难的作业很快就放弃。他们在要求大声阅读、测验时变得焦虑。”
如何避免学生在幼儿形成习得性无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幼儿对某个问题作出“我不会”“我不懂”之类的回答。偶然如此,可能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但长期如此,就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这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如果幼儿从小就形成了这样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将不利于其健康成长。试想一个遇事就表现出无能为力,对什么都缺乏信心的人怎么会生活得很好呢?一个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停滞不前,并将这些归因于先天的或非自身原因的人,怎么会取得成就呢?因而,在教育中警惕幼儿习得性无助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形成习得性无助的主要原因是由消极的归因带来的消极期待,它主要源于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幼儿对得失的归因及成人消极自我评价给幼儿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防止幼儿形成习得性无助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挫折教育要适度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又怕爱得过头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于是许多父母(包括教师)都赞成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创设一定的困难情境来培养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的愿望是很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家长认为在孩子做错事时,狠狠地批评就是挫折教育;有的认为,不管对错,多批评少表扬就是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所有需要都一律回绝,认为这就是不娇惯孩子,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
其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是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孩子习得性无助的形成。受过恶劣批评的孩子往往会丧失自信心,因为害怕再犯错,所以对力所能及的事也会产生畏缩退避行为。较少受表扬的孩子会认为不管事情处理得如何,结果都无关紧要,相反做错了还会受到批评,因而会慢慢失去主动性,从而产生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而任何需要(不管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都得不到满足的孩子,会丧失对生活的热情。
一次两次挫折可能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是反复体验这类情境就会导致孩子习得这种对生活的无助感,从而丧失对生活的热情。
2、评价要适宜
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往往注重结果性评价,如批评某某小朋友的画跟老师画的不像,某某小朋友折的纸花没有另一个小朋友折的好,而不知道某某小朋友的这幅画对于他本人而言有多么大的进步,没折好纸花的小朋友在折的过程中是多么认真。
现在的幼儿教育不是没有正面评价,相反还很多,但实际上,有些正面评价还不如不评价,有些表扬还不如批评,因为不带情感色彩的评语是无力的,有时还有害。
有的孩子天生就体弱形瘦,成人往往以此为借口来说明孩子学业不良的原因。
3、 成人要注意减少消极自我评价
在孩子的眼里,成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是自己崇拜的对象。成人有过多消极的自我评价,会对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如成人劳累了一天,回家后不停地抱怨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工资却又不尽如人意,等等。当过多的抱怨充满家庭氛围时,对幼儿也会造成无形的压力,觉得工作着是可怕的而不是美丽的。
成人消极的自我成就归因也会给幼儿带来不良的影响。如一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诉说自己的命运时,一再强调自己没有某某小朋友父亲的机遇好或者说没有好的社会关系、没有他那么多的钱送礼。这样,孩子在幼儿园里稍有被教师忽视或批评的情况时,就会认为不是自己表现不好而是由于没有给教师送礼。
习得性无助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积极地加以预防。对于已有无助性表现的幼儿,成人要及时进行纠正与引导。如多营造一些情境,让幼儿体验成功;在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旁敲侧击搜寻孩子的优点等等。
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多多了解一些学生的心理知识,完善自身修养,才能更好地辅助教学工作,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