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青
摘 要:为了增强体育后进生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尝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增强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耐挫力,提高挫折自我排解能力。
关键词:挫折教育; 激励; 生活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11-001
一、概念的界定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王新认为:体育“后进生”是体育运动能力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目标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
二、体育后进生的主观成因
1.自主锻炼意识缺乏
通过教学观察,体育后进生大多存在学习主动性不够,无自主参与锻炼的习惯,特别在自主学练时间表现尤甚。通过交流可知,其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认识不清,对体育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害怕上体育课。
2.意志品质薄弱
意志品质的薄弱几乎是所有后进生共有的特性。其中不乏有自觉参与锻炼的学生存在,但存在浅尝辄止的特性。在需要用顽强意志品质克服身体不适甚至是痛苦感觉的体育锻炼项目(如耐久跑)时表现尤为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国标》800米、1000米测试中出现的后进生比较多的原因。
3.性格不合群,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
体育后进生,因长期处于劣势,缺乏集体的认可,几乎得不到表扬或赞赏,导致其性格内向孤僻。出于自我保护,有些后进生甚至会做出反常举动以赢取别人的关注。再者,因运动能力不足,身心两方面都不能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抑制其内心的进取之心,使其害怕体育锻炼。
三、后进生转化中挫折教育的运用策略
1.创设挫折情境,使挫折教育生活化
针对后进生的主观共性,我常利用校旁公园的便利条件,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开展野外“拉练”,让他们奔走于林间小道,攀越高地,迂回于河堤。这样的体育课,尽管学生很感兴趣,但对于后进生而言,这面临很大的挑战,要随时应对各种挫折,如身体不适、无力登越高地,跟不上大队伍等等。为了教学安全,达成教学目标,达到强健身心的目的,课前做好组织要求:①高度关注行进时的安全问题;②独立完成练习任务,非疾病或受伤不得接受帮助;③严格组织纪律,整进整退,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队。通过纪律要求和环境的影响,使得那些“病秧子”都能完成教学目标,用事实说明,只要直面挫折,满怀必胜信念,我们定能克服挫折。
2.引导直面挫折,使挫折教育科学化
挫折是伴随人一生的情感体验,是每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必需直面的问题。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通过教学,一方面让后进生充分认识到挫折存在的普遍性,另一方面,通过教法的改进,提高后进生战胜挫折的能力。北京残奥会的举办,为我们的后进生如何正确面对挫折提供了许多鲜活的例子。运动员身残志坚的事例告诉我们,面对挫折的态度,决定我们能否克服挫折,取得成功;抗挫折能力的强弱,决定人一生成就的大小。
⒊培植健康心态,使挫折教育多元化
我们进行挫折教育,并非希望我们的学生陷入挫折中不能自拔,而是要把握挫折教育中激励作用的一面。“用其所长,克其所短”,就是要求我们的学生能够寻找自身美好的一面,在遭遇挫折时能拥有健康的心态,敢于直面挫折,能“扶本去邪”。每节体育课,我会根据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或多或少安排一定量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发展,让后进生能有机会按自己的个性特点发展自己的特长,如跳绳、踢毽、乒乓、篮球等等。通过扬长避短,使其增强处理弱项时的信心,以“优势”带动“弱势”,提高学习热情,形成锻炼习惯,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成为可能。
⒋激发学习潜能,使挫折教育主动化
在体育教学中,我努力充当学生的引导者,督促者,支持者,而非完全的帮助者。我常创设条件,放手让学生尝试,允许失败,甚至容忍学生“闯祸”。对于学习内容,只要不涉及安全隐患,我甚至有意设置障碍,让学生学习“从摔跤中学摔跤”,从而“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如课的准备部分,我针对性地选自主性弱的学生担任体育小组长,让他们带领做准备活动,让他们自编徒手操,并且要求有自己的特色,不仅如此,我还定期让学生变换角色,增加学习难度,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锻炼。让学生展示自我,一来可提高其面對挫折的应变能力,二来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
总之,我们在进行挫折教育时,要以科学的教育原则为指导,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后进生的身心特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挫折教育,籍此来改变后进生身心发展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新.体育教学中转化“体育后进生”的措施探讨
[2]董自厚,孟子,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6
[3]魏书生.魏书生在全国班主任工作论坛的发言(1).教育网,2006.2.14
[4]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教师,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