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双龙
摘 要:直呼其名相对于不指名道姓的课堂效果会更好,把所授班级的学生座次表写出来,上课时放在讲桌上,这样做,有助于记住学生的名字,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教师能通过各种办法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很好。
关键词:姓名;细节;尊重
近来在校门口值日,看着一群群进进出出的学生,我知道绝大多数学生是我教过的,但没几个是我认识的,更别说让我喊出他们的姓名了。想来也真的惭愧,究其原因其实是平时在课堂上对学生随意地称呼着,久而久之,在课堂只见带编号的学生,却不闻活生生的人。
我总是努力去追寻教学的最高境界,却忽视了最基本的教育本质——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了解学生应当从记住并呼唤他们的名字开始。当我们能准确地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或叫不出学生的名字时,所产生的教学效应的差别是难以想象的。逃避不是办法,面对才是正道。意识到了这问题,只有从自身找原因,以姓名为载体,从细微处入手,尽可能地在教育教学上作些改变与尝试。
一、在常规中记姓名
机房的常规管理相比其他专用教室显得更规范,要求也更高。学生得穿上干净的鞋套,认真登记上机记录,禁止喧哗等。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有“心”,处处都可了解到并记得住学生的姓名。
走廊里静悄悄的,学生站好队伍,安静地穿好鞋套准备走进微机教室,我站在门口仔细地审视那些没穿鞋套的学生……“怎么又是你们,你们的鞋套呢?脱鞋再进!”(脸熟但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虽然并无斥责之意,但有的同学却插嘴:“他们几个已经两三次没带鞋套了。”看这架势,让他们再进机房有点不服众,以后效仿的可能越来越多。于是我今天只能就地处理了,首先让没带鞋套的几位同学逐个报上姓名,说明原因,在同学们面前做了个口头承诺,再让他们进去。直到此时我才做到人和姓名对上号。经历一段时间几个班的常规观察,我逐渐记住了这部分同学的姓名,同时还发现这些同学有明显的特征:在班級中属于比较调皮的、不得人心的后进生居多。对于这部分学生,我做到心中有数,平时教学适当降低难度,上课时常提问,点名回答问题,予以适当的表扬。不知不觉中“鞋套”已不再是我时常惦记的问题,而我更多地关注到了各班的那几位能道出姓名的可爱孩子。
上课前要作计算机上机操作登记,这是许多学校机房管理的一部分,但却是件很麻烦的事。原先用纸质登记簿,每次都要让学生带笔填写,既费时又存在安全隐患。“计算机使用情况登记系统”的启用完全解决了原先登记的弊端。
在常规中见真章。“轻蔑产生更大的轻蔑,信任产生加倍的信任。”记住学生名字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是建立师生平等、伙伴合作关系的方法,更是真正教育的开始。
二、在敲击中写姓名
师:同学们,当老师漫步校园,耳边时常听到一声声新切的问候,“电脑老师早!”“微机老师好!”“计算机老师好!”这样的称呼真让老师哭笑不得,老师多么想听到“袁老师,您好!”“袁老师,再见!”等这样礼貌的问候啊!大家能不能做到呢?
生:能!
师:看来大家非常有信心,其实在人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最简单、最重要,也最能得到好感的方式就是记住他人的名字。遗憾的是老师到今天为此还不能准确地叫出在座许多同学的名字,而是常用机号代称,这显得不礼貌。今天,老师想到一个好办法:如果让同学们报名字,老师一下子也记不住,那就请大家把自己的姓名写在“写字板”中,老师一看就知道你的姓名了。
以上是我获省一等奖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的导入。想要记住学生的名字总是有办法的,主要看你是否有“心”。把平时教学的内容纳入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学中认识学生,在交流中贴近教育。
三、在交流中藏姓名
上周,信息技术教学进入了网络应用模块的学习,根据教学进度已经学到了“收发电子邮件”一课,各班都有许多学生申请了自己的电子邮箱,上课时,我有意让申请好的同学尝试发一封邮件到我指定的邮箱,以便了解哪些同学学习能力较强,也作为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当我打开我的邮箱,许多同学的邮件主题是“问候”“老师,您辛苦了!”“我发给你了!”等,但有一封邮件引起了我的注意,主题与众不同:“我的真心话”,出于好奇,我第一个打开此邮件,红色温馨的背景上出现了几行字:
亲爱的老师:
您好!
转眼间,我已经是十岁的人了。可是我总是感觉不到岁月在增长。总会让爸妈操心,这是我的烦恼:为什么爸妈总是要让我做得最好,难道他们不懂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吗?我希望他们能理解我!我就是为此苦恼。请老师请指教!谢谢!
致礼!
读罢此信,我很犹豫:我只是想了解学生申请邮箱有没有成功,当是提交作业而已,并没有解答学生问题的意愿。是回复还是不回复呢?不经意间看到她的邮箱地址,拼了一下用户名,是田同学(用姓名的拼音注册的用户名),原来,她灿烂笑容的背后承载着父母太多的苛求与希望,心灵负担着这个年龄不该有的烦恼与忧愁。她现在遇到了困惑的事情,我想我虽然不是她班主任,但作为任课教师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来自一位学生内心深处真诚的求助。于是我从父母的角度、她的立场、老师的希望三方面开导她,让她懂得,父母是全心全意爱她的,老师是会义不容辞帮助她的,自己一定要学会快乐!
我在上课时将这个小故事告诉了班上的学生,有一天,我收到了许多类似邮箱名的邮件,许多学生的姓名藏于邮箱地址中,虽然他们没有告知真实姓名,但我知道,对于求助的邮件,我一一做了回复。同时也感受着他们的喜与忧,更加深刻地体会着姓名背后那鲜活的生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学生是“人”,他们在得到成人关爱的同时,更希望得到成人的关注,特别是尊重。要了解、理解学生,第一步就是叫出学生的名字,这也是尊重爱护学生的最起码的要求。让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努力做到对学生“直呼其名”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完善精致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使我们的学生能乐学,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实现高效。
|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