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机制下我国优势项目复合型教练团队的建设

2014-04-29 00:44李文超李鸿江席凯强毕长年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科学训练

李文超 李鸿江 席凯强 毕长年

摘要:在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中,常以教练团队形式来综合有关人才,以科学训练为目标,致力于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比赛成绩。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我国优势项目复合型教练团队进行研究。研究分为3个部分,包括复合型教练团队的内涵、复合型教练团队的组织结构和复合型教练团队的特征。“训科医管”是复合型教练团队的具体工作形式,研究内容能够帮助运动队高效解决团队中的问题,通过有机整合能够把“散”的聚集、“闲”的激活、“单”的添全,形成优势互补,变被动式的保障为主动开放式的保障,变粗放式数量型保障为集约型效益型保障。

关键词: 优势项目;复合型教练团队;科学训练;训科医管

中图分类号: G 808文章编号:1009783X(2014)03023904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In advantageous sports,the improvement of athletic abilities and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is often enforced by integrating talents working in relevant fields in the form of coaching teams and targeting at scientific training.Adopt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the present paper sets to study on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aching teams in advantageous sports in China.The study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including the connotation,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features,of interdisciplinary coaching teams,which work in the form of “training,scientific research,medical service and management”.This study can help sports teams efficiently solve the team problem through organic integration in the forms of assembling “fragmented elements”,activating “idle elements” and complementing “single elements”,so as to form a situation of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and transform passive safeguards to active and open ones as well as extensive and quantitative safeguards to intensive and efficient ones.

Keywords:advantageous sports;interdisciplinary coaching team;scientific training;training,scientific research,medical service and managementお

收稿日期:20130723

基金项目: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项目(CIT&TCD20130417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ぃ⊿QSM201210029003)。

作者简介:李文超(1980—),男,山东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李鸿江(1953—),男,河北人,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席凯强(1961—),男,河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毕长年(1963—),男,北京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100191,China.

中国的竞技体育在近些年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奥运会中获得金牌与奖牌的数量呈现阶梯式上升,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的优势项目。我国优势项目之所以能够在世界竞技场上保持一定优势地位,这与目前优势项目运动队采用较为成熟的复合型教练团队这一保障体系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练员已经迫切需要一支团队从多个学科角度来协助完成训练,复合型教练团队的这种模式也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一种趋势。目前,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或运动队都有自己的教练团队进行综合服务保障工作,团队的工作形式可以提升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竞技能力;因此,构建一个集“训练、科研、医疗、管理”多方面要素整合的复合型教练团队就显得十分┍匾。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检索与阅读,收集、整理、分析与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参考的书籍有杨桦的《竞技体育与奥运备战重要问题的研究》、魏旭波的《竞技体育金牌教练》、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编写的《体育科研发展研究》与《运动队管理及运动员保障研究》、庄玲著《如何建设团队》、苏勇的《现代组织行为学》等;参考了中国知网中关键词为“优势项目”的体育类期刊23篇、硕士论文15篇、博士论文4篇;参考了关键詞为“教练团队”的硕士论文9篇,博士论文2篇。

1.2问卷调查法

对我国优势项目国家队的复合型教练团队成员进行调查,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研究内容提供有力依据。其中,在发放的69份有效问卷中,有63份对问卷的效度进行了评价,其中有26人认为很有效,有31人认为问卷有效。这一结果证明了问卷具有较高的有效性,见表1。

1.3访谈法

2012年3—10月间访谈21人,拟定了访谈提纲,访谈时间在30 min左右,部分访谈对象在10 min左右,访谈记录方式采取现场录音,访谈结束后对访谈内容进行书面整理。访谈对象包括研究项目涉及的运动管理中心领导、项目的主教练、助理教练、队医、科研人员及相关领域专家。お

表 1问卷效度检验情况表

(玭=63)

参量很有效有效一般不太有效无效

人数2631600

占比/%41.249.29.600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复合型教练团队概念的界定

2004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在首期国家队教练员培训班中提出“复合型国家队教练团队”概念。在2005年冬训暨备战北京奥运会动员大会上,段世杰副局长也提出要构建“复合型教练团队”,但并没有对其概念进行明确界定。

复合型教练团队的结构与功能如同材料学中的“复合材料”,由多种元素构成,其复合成型的团队可以比一般的群体创造出更高的绩效。“团队”的概念基本等同于“复合型团队”,因为团队本身就是由多成员构成,技能上优势互补,专业上具有多学科的特性,绝大多数团队都具有复合型这种特征。最早在企业行业中提出的团队概念,在涉及企业或其他团队的论文或者著作中,很少在团队前再加以“复合型”字样来修饰,对于国家体育总局的文件中经常会提及“复合型”字样,提出“复合型”概念的目的更多地是为了区别于传统的教练团队模式,即单一、简单的成员堆砌组合,这种组合不能称其为团队,更谈不上是复合。复合型教练团队的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对其进行必要的调和、选择与沟通、渗透与融合,是不同人才综合素质的交融,即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及其应用能力与创新品质等多种因素的交融。

研究结合相关方面的成果,把复合型教练团队定义为:顺应国际高水平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以提高竞技体育成绩为目标,团队构成以主教练为核心,依据项目特点和队伍需要配备训练、科研、心理、医疗、康复、体能等交叉学科成员,以团队形式为运动队训练和备战进行服务保障的一种管理模式。

2.2复合型教练团队的管理模式

2.2.1国家队队委会模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已经在国家队内部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如国家队的管理模式就包括“领队负责制”“教练负责制”“队委会负责制”等。我国国家队的管理先后经历3种管理制度,从时间上划分,80年代前一般执行的是领队负责制管理,1985年后基本实行的是主总(主)教练负责制,在2001年开始实行队委会管理制度[1]。第1种强调领队的政治领导作用,第2种突出主教练业务上的全面指挥权。队委会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更重视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整合全队资源。我国国家队目前采取的是队委会管理制度,队委会管理制度下的目的与优势,见表2。

表 2 队委会管理制度下的目的与优势

序号目的优势

1为了集思广益,是解决运动训练过程中产生问题的最佳方案由专家或具有多种背景的人来参加,可作出合理和高质量的决策,弥补个人决策的不足

2利用集体决策,进行重大问题的民主评议,防止个别成员或部门权限过大少数服从多数,可防止个人滥用权力

3加强部门和成员的沟通,了解和听取不同群体的需求,协调计划和执行训练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地位平等,有利于从多个层次、多种角度考虑问题,并反映各方面成员的利益,有助于沟通和协调

4通过鼓励队委会成员的积极参与,激发每位成员的工作活力有助于传递和共享信息,委员之间对共同问题的讨论和交流,有利于交流信息及对信息作出不同解释,从而有利于澄清问题

采用国家队队委会管理对于处理权限争议问题和确定组织目标有较好成效,主要因为调动了各方面的力量并在工作态度上表现出积极性。

2.2.2国家队管理模式下的组织运行结构

复合型教练团队是国家队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总局为备战奥运推出的一种高效组织运行方式。复合型教练团队的管理归口属于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由竞体司统筹制定相关的管理文件和政策,具体执行由各项目中心具体操作。

1) 国家队队委会领导下的总教练负责制。

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与优势在于能够强调总教练在运动队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树立总教练的威信,便于开展业务工作;但由此产生的缺点是权利过于集中,不利于发挥其他成员作用,国家队采用此种方式的占多数,如图1所示。

图 1队委会领导下的总教练负责制结构

2)国家队队委会领导下的领队负责制。

这种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在于领队具备较强的行政管理工作上的优势,在外围的协调工作上具有保障作用,同时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其中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教练的主导作用,影响业务工作积极性,如图2所示[2]。

图 2队委会领导下的领队负责制结构图

国家队采用何种管理模式与结构,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总的原则应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运动队的管理和提高训练质量出发,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为主要着力点。

3整合机制下的复合型教练团队

优势项目复合型教练团队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改变了过去小、散、全比较落后的保障措施,扭转了资源配置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综合集成、整体配套、联合保驾的新型训练保障体系。

通过调查研究得知,运动员与教练的交流是最频繁的,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不仅停留在教练角色上,同时具有朋友或亲情关系。团队工作成员一般需要与主教练有较好的沟通,与主教练在某些方面形成共识,并得到主教练的信任与认可;因为在训练过程中,很多工作都需要团队成员进行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如图3所示,团队成员与教练形成较好的人际关系显得十分必要,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图 3复合型教练团队的合作

3.1“训科医管”一体化是复合型教练团队工作的具体化

优势项目实施“训科医管”一体化是奥运备战的保障体系,是以夺取奥运会奖牌或金牌为目的,以高水平竞技运动训练为主体、以强有力的科技攻关服务为动力、以高质量的医疗监督为保障,以科学的组织管理为前提,建立训练工作计划一起订、运动队管理一起抓、训练难点一起攻、后勤保障一起搞的整合机制[3]。“训科医管”一体化运行的特点如下。

3.1.1“训科医管”具有结构优化和集约化特性

“训科医管”的整合是发挥人力、物力、才力的最大化和集约化方式,加强了举国体制的优势,调动各部门积极因素,形成了以管理为主体,以教练员为主导,以科研为先导,以医务为督导的新格局。在训练发展的历史进程看,随着“训科医管”一体化的逐步完善,运动训练水平也逐渐得以提升,如图4所示。

图 4“训科医管”成员的完善与训练水平的关系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训科医管”一体化管理系统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动态平衡性等基本特征。在各方面是有机组合而非机械的简单堆积。有机结合就是把不同的成分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资源共享结合在一起,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4]。

3.1.2具有整合資源与聚集能量的优势

我国优势项目在训练和奥运备战过程中得到了政策倾斜,职能部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投入到优势项目中,满足了大部分优势项目队伍需求。例如奥运备战领导小组会整合并统一调配体育系统,利用先进的科研仪器、医疗设备和相关人力资源,保障重点项目与重点队员[5]。

“训科医管”一体化的整合,实现了集训练、科研、医疗和管理的“四结合”,这一形式有效地整合了资源,也提高了训练的科技含量。通过训练实践,一体化是新时期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有力保障,是训练科学化和提高训练质量的可靠途径,也符合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6]。

全面联合为目标,构建一体化训练环境,实现各种力量的聚合,构建一个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相互依托的各专业多学科的网状训练保障体系已成为优势项目团队的发展方向。

3.2“训科医管”各要素在高效团队运行中的特征

3.2.1教练团队在“训科医管”中的职能特征

教练团队一般是由主教练和几名助理教练等组成。团队的优势是强化教练角色的转变,由被动接受服务转为主动参与,这也要求教练员的综合素质要全面提升。在“训科医管”的整合机制下,教练处于主体位置,教练员直接负责运动员日常的各种训练工作,还要与科研人员的科研立项、医务人员的伤病预防与康复计划紧密沟通,通过教练对运动员掌握和了解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个性化科研攻关方案和医疗恢复措施。同时,作为教练员要把各学科各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加以综合,“揉入”训练,使之发挥最佳组合效应,如图5所示[7]。

3.2.2科研团队在“训科医管”中的职能特征

曾经存在科研惭盗贰傲秸牌ぁ钡南窒笤谙执复合型教练团队中有了明显改观,当科研人员与教练在工作目的上具有一致性才能真正形成团队合力,这在优势项目中突出表现了团队目标趋同性的特征。

图 5教练团队在“训科医管”中的职责

2007年的《国家队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与2003年发布的《国家队科技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相对比,管理办法的名称发生了变化,即把以前的“科技人员”替换为“科研团队”,这是一种理念的转变,明确并突显了科研的作用和重要性。新管理办法出台了国家的战略导向,即以“科技兴体”为目标,鼓励科研人员进入国家队为运动员训练服务作保障,如图6┧示。

图 6科研团队在“训科医管”中的职责

目前,优势项目国家队的教练员具备了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够接受科研人员等成员入队进行相关工作,但教练员对这些入队的工作成员要求很高。例如,国家游泳队教练谈到:“运动员生理生化测试结果显示血色素低了,科研人员应该给我几套解决方案,是用营养补剂补,还是用食补,什么时候吃,吃多长时间等都要具体落实,总之不能单纯给我测试的数字,我要的是方案和解决办法;再例如:体能教练,现在需要运动员增加上肢力量,怎么练,练多少,都要告诉我,而不是告诉我运动员现在上肢力量不行这个现象。”教练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训练管理理念的更新促使科研人员要提升自身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减少入队个人目的与运动队目标的偏差,当两者目的性保持一致时,才能获取教练员的认可。

3.2.3医务团队在“训科医管”中的职能特征

2003年《国家队医务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医务人员的管理层,其中体育总局科教司负责国家队医务人员的业务管理,人事司负责国家队医务人员岗位数的核定、人员聘任、奖励、待遇等人事管理。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负责所属国家队医务人员的日常管理。运动医学研究所具体承担国家队医务人员的资格审核、业务培训与指导、医务管理等业务工作。按照医务管理规范和国家队运动员的规模及项目特点核定人数,原则上每20~30名运动员配备1名医务人员,重点项目及体能类项目可适当增加。お

图 7医务人员的多层管理

通过研究分析医务团队人员的特征有:1)多部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医务人员工作受限,如图7所示;2)医务人员负责内容较广,压力较大。调研过程中了解到队医的建议对主教练制定训练计划和方案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这一角色在复合型教练团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如图8所示。

图 8医务团队在“训科医管”中的职责

3.2.4管理人员在“训科医管”中的职能特征

国家队训练过程中,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管理工作者会定期安排会议,根据训练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研讨,能够使团队对当前的运动训练状况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并明确下一阶段任务。在“训科医管”一体化系统中,管理者担任着重要角色。比如在团队建设初期,团队成员之间可能并不熟悉,由于来自不同单位,在学科和专业背景上也有较大差异,在工作中会表现出如:拮抗作用、各行其事、消极应对等现象,严重阻碍了工作效率;因此,管理者在运动队应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图9所示,对整个工作链条将起到润滑效果。

图 9管理人员在“训科医管”中的职责

4结论与建议

1)复合型教练团队是当今运动训练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双重推动下的必然产物,其概念可表述为:顺应国际高水平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以提高竞技体育成绩为目标,团队构成以主教练为核心,依据项目特点和队伍需要配备训练、科研、心理、医疗、康复、体能等交叉学科成员,以团队形式为运动队训练和备战进行服务保障的一种管理模式。

2)我国优势项目复合型教练团队的管理模式特点在于多学科、多层次、多成员的集体攻关,形成“训、科、医、管”一体化的整合。复合型教练团队强调了“训科医管”一体化,打破了原有主教练“一言堂”的管理方式。

3)优势项目复合型教练团队采用“训科医管”一体化较好地解决了科研和训练相对独立工作的现象,运用系统理论思想及方法组织、指导、协调各方面工作,使得团队工作效率出现明显改善,呈现“1+1+1>3”的功效。

4)复合型教练团队是提升我国国家队训练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力量,具有问题导向、知识传递及系统开放等组织特征,教练团队起着核心作用,科研与医务团队为运动员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持。团队各部门及成员分别承担特有的职能和职责,团队化工作形态成为促进科训结合和提高竞技水平整体实力的重要抓手。

建议如下:

1)在整合机制下应该根据项目特点汇集更多学科和相关领域人才加入团队,如综合性医疗院所、制药公司、仪器制造公司、计算机行业等,充分利用以上部门的优势,积极加强各单位与部门間的横向和网状联系。

2)除按成绩对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奖励外,还应专门制定针对教练团队各成员的奖励政策,如按工作态度、工作量、承担职责大小、工作业绩以及在运动成绩提高中的贡献率,制定并完善相关考核管理办法,依据标准给予相关人员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

3)在团队管理中,应关注教练员和研究人员的需要,增强合作中的互惠,增强团队成员对团队目标的认可程度,管理者应利用自身优势规范团队合作,以促进合作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凯珍.国家队管理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2426.

[2]杨树安.新时期运动队的领队工作[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0(2):57.

[3]史国生,张辉,钱竞光等.“训科医管”一体化管理模式在运动队备战重大赛事中的作用:以南京体育学院运动队备战全运会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2):36.

[4]高隆昌.系统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6.

[5]袁守龙.北京奥运会周期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趋势[J].体育科研,2011(4):58.

[6]杨桦.竞技体育与奥运备战重要问题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7892.

[7]张霞.国家队训科医教一体化建设的构想[J].新视野,2007(2):2022.

猜你喜欢
科学训练
浅谈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论舞蹈教学与训练的相互关系
举重运动员体能科学训练方法浅析
怎样上好一节篮球课
论高校舞蹈基训教学对学生身心的科学训练与培养
小学体育舞蹈科学训练方法漫谈
高考体育生赛前短期训练探究
国外艺术体操科研现状
舞蹈运动损伤的训练学视角初探
从山地自行车运动生理特点分析如何进行科学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