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青梅
在开展“教学规范月”活动中,学校要求每节课都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必须高效,并且明确提出了一些硬性要求:(1)四十五分钟的课堂老师讲授不得超过二十五分钟,要把时间、课堂交给学生,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要做到师生互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力求课堂气氛活跃、热烈。(3)每节课都要出示学习目标,要有思考题,要有巩固练习题。
也就是说,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做到课堂高效就需要少讲多练。这样在讲课时就出现了同一的模式: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列出几个思考题,让学生看看书,讨论、讨论再讨论,接着检查总结一下看得怎样了,最后通过一些练习巩固。
一节课下来,老师讲的的确没超过二十五分钟,因学生的讨论,课堂气氛也还热闹,学校要求的几个环节也都有了。可是效果如何呢?很明显,许多问题,教师该讲的因为时间所限没讲,该讲清楚的因为时间所限没能讲清楚。如此一来,课倒是容易上得多了,可是不得不说这种精确地以分钟来划分师生各自占用时间的硬性要求,很容易使课堂僵化、死板,甚至流于形式。
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確应该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反对教师唱独角戏,反对照本宣科地讲,不着边际地讲,枯燥乏味地讲,但也不能因为讲中有一些弊端就一味地迁怒于讲。如果教学仅仅是学生自学、练习,教师解惑,最后再从教材中抽出几条冷冰冰的结论,那无疑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这种硬性要求是很不科学、很不合理的。强调学生的活动是不错的,但不能就此否定讲,甚至于只练不讲。
当然,这绝不是说教师要霸占课堂。我们不能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见解,可是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虽然思考了,可他们的理解有时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一些问题就需要老师来讲。而这就给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若想把问题给学生讲深讲透,老师就必须要站得比学生高,讲得比学生好,要有真知灼见,而不是学生说点什么就大加赞赏,就带头鼓掌,从而使课堂看似热闹实则空洞。
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不仅要讲,而且要会讲。启人心智,解人疑窦,激人想象,励人以志,导人以行的讲,绝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地讲,学生又怎能拒之门外?
老师要会讲,要用语言来征服学生,使学生迷恋上这一学科,而这也是学生学好这一学科的前提之一。常常想到大学老师讲课的样子,他们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妙语连珠,让听者如坐春风。现在很火的“百家讲坛”,哪位大家又不是以讲征服观众?
当然,老师讲的前提是要清楚自己的学生现在对某些问题已懂得了多少,还有多少需要进一步地去了解,老师不能不管学生是否已真弄明白,而只是陶醉于自己的见解中,口若悬河地讲。对于学生已了解的,并能通过自己知识积累解决的问题,老师就不要再讲。老师讲的东西必须具有启发性,既要站得高、看得远,又不能讲得太多,以致学生消化不了。
另外,教师在讲时也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把问题讲得深入浅出。没有长期的积累和对教学的研究是很难做到的。这就是说做教师一定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和语言功底。
必须指出,讲得多少并不能作为衡量教学观念先进与否的标准,我们的问题不在于讲得太多,而在于讲得还不够好!讲多少,讲多长时间,要由教师自己来决定,当讲则讲,讲得适度才是标准,而这个适度才是教师必练之功。
作为一名教师,练好讲功,是永远不会错的。
(作者单位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清河中学)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