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淡淡”才是真

2014-04-29 22:36俞英
关键词:文本解读

俞英

摘要:著名特级教师、中国小语教学的新生代人物孙双金老师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曾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这确实是一句朴素的至理名言。在貌似“平淡”的解读方式和解读过程中,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关键词:公开课感悟;文本解读;“平淡”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58-1

笔者接到开一节公开课的任务是一周前,从定题到磨课到正式上课只有一周时间,在决定了上评论《小说家谈小说》后,就开始着手准备课件。一开始,找了不少资料,为了使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紧扣课堂评讲的重点——细节描写,就找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但在第一次试上后就统统放弃了,因为一旦这些五花八门的课件成了课堂的“主角”,语文书就会被闲置在桌角,成了“配角”。语文书被“冷落”了,变成书桌上的一种摆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进行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所以,我在两次试上后,将多余的课件内容统统删去,决定还是立足文本,把评论本身讲好、讲透。

首先,立足时代背景,联系为文处境,体验作者评论意图。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情境的产物,作者在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心境和态度不容忽视,我们一定依据教材选编意图,再联系作者为文的处境潜心研读,这样才能正确把握价值取向,品味文本主旨。

解读文本的时候可以借助文本外的材料或知识,比如文化常识、背景知识等等去解读文本,但要注意不能用文本外的材料去证明文本中的观点,一定要立足于文本自身,立足于编者意图。因此我把本课的导入设计安排为走近小说家——作者茅盾的简介和走近小说——茅盾写这几篇评论的时代背景,通过这个背景的介绍,学生了解了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茹志鹃所写的清新俊逸之风的小说能收到茅盾赞赏的原因。

其次,把握文章结构,揣摩表达规律,品味精妙构思。

文本细读,脉络结构和语言组织结构是不容小觑的“点”,我们要善于从文本脉络着眼梳理关键处、从语言入手发现关键处,从而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的特点,层层剖析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进而品味出文学作品的匠心独运、精妙构思。

本篇评论作者分析的重点就是小说《百合花》中精彩的细节描写,作者用小说中的几个典型细节描写具体分析了这些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和发展情节中的重要作用。于是我设计了三个问题来理清全文脉络。在基本理清思路明确评论重点后,接下来就是对文中细节描写的分析了,但这也是本课中我最该反思之处,因为时间紧凑,也为了接下来的写作训练,我没有把这段内容好好讲透。这也直接影响了下面学生的评论写作。这次的教学让我知道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仍要“以本为本”,在某些重要的环节上,不能“舍本求末”。

再次,适度拓展,能力升格。

语文教学强调“综合性”,语文的拓展延伸也是语文学习的延伸。语文的拓展延伸应以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为基础,潜心会文才是语文的根本。于是,我在总结了本篇评论的三大特点:论题集中、论点新颖、论证有力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独特的见解:除矛盾所评论的细节描写,你觉得小说《百合花》还有其他的精彩之处吗?学生确实也有不少新颖独到的见解,有的学生提到了小说中的对比手法,有的提到了结尾的简单但又具有艺术感染力,还有些学生提到了文中的清新的景物描写等等。这样的拓展是在学生理解了小说的内容主旨的基础上而开展的,张弛有度的拓展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思维活跃起来,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后,读写结合,要求提升。

在本课的最后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学习、借鉴本文中茅盾对小说的评论方式,点评一篇课外的小说《高尚的施舍》。之所以选择这篇小说,是因为这篇小说相对内容浅显,主题鲜明,细节描写又比较生动,而且比较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并且在评论时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特意没有把评论的角度固化为只点评小说中的细节,而是提供了多个角度、多个方面:风格、选材、人物、主题、细节、表现手法等,让学生可以用更广阔的视角来读、评这篇小说。不少学生写的不错,还能巧妙地化用茅盾的点评,有的评细节描写,有的点评了小说的主题了,有的点评了人物形象,还有的点评了这篇小说中“没有闲笔”。通过这次练习,确实学生对小说的认识全面了起来,不只认识到了文本中所强调的细节描写的作用,而且还对小说的其他方面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我想这对于学生接下来阅读小说类的文章多少是有益的。

这节公开课,虽然只历经了一周的磨课,虽然有许多的不足,但得失之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意识到了语文的根本还在于文本的阅读,能立足文本,不做过多“修饰”与“迁移”,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我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重在求“实”。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激情而是冷静。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少一些花哨形式,多一些文本研究;少一些无用迁移,多一些潜心入文,让学生能在语文课上有所得,有所思,有所创,这正是语文课堂的根本追求。在每日平平淡淡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重视文本解读,“天然去雕饰”的语文课堂反而是真正的课堂,让语文课堂因“解读文本”而充满生命力。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
综合视野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用民俗文化视角解读文本内涵
关注文本解读浅谈《拿来主义》背后的现实意义
基于文体学理论与策略视野下的《孔乙己》文本解读
解读文本,回归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