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卫新
摘要:在学校建设中,作为学校领导要把增强教师群体凝聚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积极构建平等、和谐、互助的教师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上下同心,协同努力去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并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学校发展;教师群体;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6-2
所谓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群体成员的向心力,也就是群体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它主要表现为群体成员与群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过程,是成员对群体的情感、忠诚、责任感与荣誉感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多伊奇认为,群体凝聚力是一个组织是否有战斗力,是否能获得成功的重要标志,它对组织行为和组织效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校由于校长管理不善等诸多因素,出现了两类缺乏凝聚力的现象:一是人心涣散,每个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学校工作不管不问,荣辱与他们无关,对学校的一些决策也是敷衍了事;二是小团体盛行,每个行政人员的身后都会有一批追随者,而他们之间又为了各自的利益明争暗斗,互相挤压。这两类现象共同反映出教师集体荣誉感的缺失,群体凝聚力的涣散,这都对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因此,要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就需要有强大的群体凝聚力,增强教师的工作激情,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为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四个关键点。
一、切入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规章
1.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发展目标可以包括学校的长期目标、五年规划、近期目标等,这些目标要科学、合理,要有远见、能实现。这样既能让每一位教师明确并认同学校的发展方向,产生对学校发展前景的憧憬,又能积极配合校长,围绕着目标而共同去努力奋斗。
2.规范的管理模式。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有清晰、高效的管理模式。许多学校采取的是条线管理模式,即一把手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行政工作和党支部工作,下设分管德育、教学、后勤的副校长,教学副校长分管教务处、教科室、教技室、教研组、备课组,德育副校长分管德育处、团总支、少先队、年级组、班主任,后勤副校长分管总务处、后勤办,各处室成员、组长再管理其他教职员工,这种管理模式要求上级指挥、引领下级,下级尊重、服从上级,这样每个条线上的人员都职责明确,这有利于条线工作自上而下地顺利开展。也有采用板块管理模式,即把每个年级形成一个独立的板块,每个年级设一个总负责人,下面又设分管教学、德育、后勤的负责人,具体负责年级条线工作,每个年级相对独立,但又有一定的竞争,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年级组内的教师互通有无,互相协作,积极推进年级整体工作的开展。应该说,这些不同的管理模式实际上都体现了学校强化核心领导、分工负责、加强合作,注重的是整体而非个人,这样就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群体凝聚力。
3.科学的奖惩机制。诚然,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优秀教师的发展,但如果强化对教师个人的考核,尽管可能会促进个别教师的积极进取、不断提升,但也会因过于激烈的竞争而带来教师间的相互戒备、敌视的心理状态,教师之间会缺少真诚的沟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整个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也许会出现“一花独放”而非“春色满园”的局面,这对学校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因此,要增强群体的凝聚力,无论是在教学成果奖还是绩效考核上,都要做到科学、规范、合理,应把对集体的考核作为重点,淡化对个人的考核,让考核起到对绝大多数教师的激励作用,这样就会出现组内教师你追我赶、互相帮助的良好局面,才能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也才会促进教师个人更好地发展。
二、着力点——构建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
1.构建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一所学校是否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首先在于领导班子是否能做到团结协作。校长要以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统一行政人员的思想,明确共同的发展目标,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共同信念;同时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做到行政人员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工作中做到不推诿、不抢功;要创设行政人员之间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对不同的意见或看法进行协调解决,避免表面和谐、内心暗斗现象。
2.创设尊重平等的干群关系。学校领导不能有特权思想,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平等对待、关心每一位教师,即使教师有过错、不足,也要做到设身处地、宽以待人,要能为教师切实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为教师的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使教师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学校领导的关怀与帮助,自然地产生一种与领导亲近、认同的情感与心理,这样才能实现干群关系的大和谐。
3.建立互谅互助的群众关系。每一位教师都是具有独立思想的行为个体,因此在工作中出现一点分歧、摩擦也在情理之中,但却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为此,学校要创设一个宽容、友爱、互助的和谐氛围,要教育和引导教师学会宽容,学会谅解,能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一想。面对同事的困难,教师要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人排忧解难。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群体活动,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的教师关系,这样就能进一步增强学校群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三、突破点——增强教师队伍的主人意识
1.创设教师参与条件。每所学校都会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也会出台一些管理制度、奖惩办法。但如果这些都是由校长一个人亲手操办而产生,那么不仅会因校长本人的局限而带来诸多的缺陷,更为重要的是没有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不仅不能集众多智慧,而且会给教师一种信号,校长并没有把他们当成学校的一员,或者是认为教师缺少足够的智慧可供校长参考,教师只是一台服从学校安排、执行学校命令的机器,这样,教师就会因自身得不到学校的认可而与校长产生距离,失落、愤懑情绪也就会溢于言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任何一项新政的出台,都应让广大教师参与、讨论,这实际上不仅是一个形成规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更是一个对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付诸实践的过程,这不失为学校建设中激发教师主人翁意识的一种极好办法。
2.关注教师身心发展。教师身心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健康发展,因此,学校要把教师的身心发展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学校要创设条件让教师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培养多种兴趣,活跃身心,舒缓紧张的工作情绪;要定期组织教师体检,做到防患于未然;可以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送上一份温暖的祝福,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爱;为有特殊困难的教师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等。这些举措会让教师感受到自己就是学校的主人,增强教育幸福感,也会促进教师身心的全面发展。
3.加快教师培养步伐。学校的提升需要教师的同步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所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此,学校要为每一位教师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为教师搭建平台,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培训,让教师学习先进理念、开阔教育视野;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基本功竞赛,在实践中提升业务水平;要争取更多的评优机会和名额,让教师在荣誉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继续前行。
四、提升点——彰显学校校长的个人魅力
1.高尚师德。校长要热爱教育、忠于本职,认真履职,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敬业如命;要坚持操守,奉公守法,洁身自好,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要全心全意为学校发展、教师提升、学生成长而竭尽所能;要待人诚恳,与人为善,态度谦和,言传身教,以高尚的人格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赖。
2.以身作则。俗语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学校的规章制度面前,师生要做到的校长首先要做到,校长要做出表率,做出榜样。在一切活动中校长的身教就象一道无声的命令,教师就会在校长的影响下,自觉地听从校长的指挥。而那种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校长是最缺乏说服力和影响力的,那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教师前一套、领导前又一套,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校长更是最不受教师欢迎的。
3.自我发展。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引领教师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带头人。这就需要校长本身具有极强的个人素养与能力,能够让全体教师信服,并愿意紧紧围绕在校长周围,齐心协力地追随校长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而尽心尽责。
首先,校长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清晰学校发展实际,准确规划学校发展蓝图,能让教师看到学校发展的希望,明确学校发展方向,感受到校长策略的正确性与前瞻性。
其次,校长应是一个钻研精神好、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优的优秀教师。校长要多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类进修来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全能型的校长,只有自己蓄满了“一桶水”,才能为教师注入“一壶水”,这样教师才会为校长的水平所折服。
再次,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口才突出、激情洋溢等特点也将为校长的个人魅力增色不少。为什么魏书生、李镇西等众多名家浑身散发出熠熠生辉的个人魅力,这与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这些独特的个人气质是息息相关的。
总之,学校群体凝聚力的增强应成为学校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采取多种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进一步提升以校长为核心的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构建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产生出强大的群体凝聚力,才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高效、创新发展,积极推动学校向更高层次、更高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