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如
摘要:本文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温故知新和丰富课堂内容方面略作探讨,之后简说教学实践,本文旨在构建快乐课堂,在学生面前充分地展示出音乐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渴望。
关键词:快乐课堂 音乐艺术 动手能力 鉴赏水平 创作背景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只有大脑和各种器官协调起来,才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音乐学习,离开“动”则无从谈起,口手脑眼耳缺一不可。器官的协调,能够促进演奏。比如,竖笛演奏,十指的动作,左右大脑都进行活动,综合的技能就能够得到提升;演奏的程序是这样的:读谱→判断→信号传输→动作→器官协调。首先是大脑在神经系统有了一个概念,对乐谱的接受、阅读;然后是大脑作出判断,发出指令。之后,在大脑的指挥下,手、手指、手腕等动作也紧紧跟上,作出正确的反映,紧密配合。这样,优秀的音乐作品才被演奏出來。这样的演奏刺激了学生应激反应,提高了学生的敏捷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而且对于学生学习与其他学科,也会大有裨益。
二、利用学生的所知
也就是温故知新,教科书上的都是经典之作,学生对此感到高深博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挖掘学生已知的知识,以此穿针引线、旁敲侧击,引发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比如,学习《草原放牧》时,学生对此了解很少,我以《十里埋伏》导入,后者很多学生都知之甚详,能够论说一二,甚至会熟练地演奏,我把这两首曲子巧加对比,通过不同演奏效果,学生的兴趣大增,鉴赏水平突飞猛进。
三、丰富课堂内容
教学中教师要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有所描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了解。比如,学习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时,教师可以介绍有关柴可夫斯基的相关知识和背景,在俄罗斯,柴可夫斯基声名赫赫。他的创作不拘一格、与众不同,他的作品素材多采自民间,并巧妙结合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创作优势,其作品华美沉郁。通过仔细地聆听他所有的作品之后,我们能够感受到他隐含在音乐内部的心灵的跳跃,他的内心情感通过音符尽展无余,心的歌唱在音乐中弥漫缭绕,1876年,柴可夫斯基给《小说家》撰写的12首脍炙人口的《四季》,按照十二个月令的时序,独特的设计,促成了这部伟大的套曲的问世。这部套曲风靡世界,展示了俄罗斯的旖旎风光,给作者带来至高无上的荣誉,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
四、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使学生深刻感受音乐作品蕴涵的魅力
例如,在《第六(悲怆)交响曲》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介绍,让学生感悟作品中的艺术美。
1.感人至深。第六交响曲《悲怆》举世瞩目,震撼音乐界,其旋律流畅,风格别致,曲调优美华瞻,形式独特绚丽均衡,乐法巧妙通达,举世无匹,这首曲子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独白,描述了他峥嵘的境遇,表现了个人与苦难的斗争,表现了愤怒与抗议,留露出作者对美好的生活之向往,对幸福、柔美的爱情之热烈探求,巴拉基雷夫赞叹道:“举世无双的作品啊!”
2.认真体悟。让学生认真体悟此曲下行的忧悲感伤旋律、动荡不安的和声、弦乐器暗淡的音色以及沉重的基调、缓慢的速度,要求划拍跟着音乐轻唱,最后让学生体验其中的肯定生活的意志和力量。
3.深沉是美的峰巅。欢乐易流入肤浅,而深沉才是美德极致、美的峰巅;这种美不可磨灭,隽永明朗,是一种照耀人生苦难的光明,悲剧的共鸣强烈,拨动心弦,悲与美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彼此增益,冲撞搏击,辉耀千古,蕴藏博大;揭示了死亡难逃,欢乐转瞬即逝,痛苦不期而至的伟大哲学,其凄怨迷离、哀伤感人,有深沉的悲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是教化人的艺术,是启迪心灵的钥匙,教学要别开生面,带给学生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激起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渴求,把握住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音乐的独特之处,关注他们的音乐感,发挥他们的优势,让动人的音乐流溢课堂,随风散馥。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