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丽
摘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训练项目之一,也是我们读懂文章的精髓所在。学习了一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内容,还要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用简单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赞美什么、痛恨什么等。那么,什么叫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对所描述对象抒发的赞美、喜悦、痛恨、厌恶等感情,让读者读了受到熏陶感染有所感悟或体会。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关键词:体会 思想感情 阅读 感悟
一、从理解词句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常常流露于字里行间,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如人教版第九册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一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读中去寻找句中的词眼“焦急”“耐心”,并让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有没有焦急的时刻,是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情况的?最后让学生明白句中,这对矛盾的词语“焦急”“耐心”就充分体现了人们热爱总理,怀念总理的感情。通过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对全句的朗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人民对总理的那种深厚的感情。
二、从描写的景物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第十册的《白杨》一课,作者先写白杨书的外型------美,接着介绍白杨树的特点-------挺拔(在恶劣的环境中更是可贵,这也是白杨的精神与气质所在),最后作者借白杨树来表达自己的心愿-----不仅自己要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而且也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也能像父辈们一样为祖国的边疆事业作贡献。这样写,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志士的赞美,赞颂了具有白杨树品格的人。只要做了这样的分析,学生自然就能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从作者的联想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的《宿建德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羁旅的惆怅等复杂的感情。这种感情是由于诗人在建德江边看到“落日”“孤舟”“荒野”“烟雾”等联想产生的。教学中可在讲解诗句的基础上分析哪些是实际存在的景物。哪些是由景物产生的联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只要把诗人当时的景遇与此时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物联系起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就容易多了。
四、从当时当地的环境描写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只有把一篇文章和当时的历史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联系起来思考。才会分析得正确、理解得深刻,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詹天佑》一课,文章记叙了詹天佑在清朝末年帝国主义侵略、欺侮我国的历史條件下,在“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的自然环境中,历尽艰辛成功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的辉煌业绩。对于现在在幸福生活中长大的学生来说修筑一条铁路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并不认为有什么值得赞美的。但对于当时社会背景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来说就不平常了,因而,在教学时只有联系当时的历史、社会、和自然三大环境才能深刻体会到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中华民族是不可侮的,才能明白作者写作的真正目的。
五、从具体的事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第九册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并通过这几件小事来表达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他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提示找出并概括出文中的四个小故事:(1)读《水浒转》,讲鲁迅先生不仅自己认真读书,也关心和教育“我”认真读书;(2)讲“碰壁”反映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憎恨;(3)“救车夫”反映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4)“关心女佣阿三”反映鲁迅先生为他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通过对这四个故事的理解,引导学生从这些具体的事例中体会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的思想感情。
六、从文章的细节描写之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好的细节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突出文章中心。因此阅读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细节描写,也是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人教版第九册的《挑山工》中有一处细节描写“他们的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蹬山的时候,他们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从这样的细节描写中,就形象地描绘出挑山工挑着重物蹬山的姿势,为突出中心“认定目标、坚忍不拔、勇于攀登,就能取得成功”这样的中心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后面理解和概括中心时就迎刃而解了。
七、从作者的写作思路中逐层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第九册的《可爱的草塘》一文围绕草塘的“可爱”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文章先以小丽带“我”参观草塘、游览草塘为顺序进行教学。课文随着情节的逐渐展开,作者的情感也随着深化:首先“觉得没意思”、接着“情不自禁地赞美”然后是惊叹,恋恋不舍“最后是生怕弄坏”。作者所描写的这一感受过程表现了我的“腻—赞美---喜欢---眷恋---惜”的情感深化过程。整篇文章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对草塘的热爱之情就跃然纸上了
总之,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读这种形式,利用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并在读中得到感情的升华,这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卢惠明.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方法举隅[J].教师之友,1998(1).
[2]向守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六法[J].学生之友(名师导学),2012(12).
[3]朱丽花.有效指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5).
[4]宋玉荣.浅谈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J].教师之友,1999(6).
(责编 张景贤)